本報記者 賈麗
在零售業掀起“直播熱”的國美,近日再創紀錄。8月28日,國美開啟一場“買遍中國·山東站”直播,整場直播全渠道總播放量728萬,銷售額突破14.57億元,擊破央視新聞帶貨直播紀錄。
據悉,這是國美與央視新聞聯合打造的“買遍中國”帶貨直播系列之一,目前在全國已舉辦五場。此次國美直播內容已不限于電子、家電等產品,還包括青島啤酒、張裕葡萄酒、餃子等。
國美某高層向《證券日報》表示:“最早國美是以家電起家,但現在正在不斷拓展業務種類,并在零售快消領域不斷加碼,國美的目標是全品類零售巨頭,并將供應鏈和渠道打通,不斷引入新的合作伙伴。”
“一批零售巨頭悄然崛起,在全品類和本地零售上快速擴張,聯盟交疊競爭。打造線上線下共同發展、全品類多元化銷售產品的零售巨頭成為規模型零售企業的共同目標。”海豚智庫創始人、電商天使投資人李成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全品類零售巨頭崛起
國美最早以家電起家,近年來迅速向全品類擴張。
國美發布數據顯示,國美零售全品類商品尤其是高頻商品得到全面擴充,進一步豐富了國美的商品體系。今年7月,京東自營百貨商品開始陸續上架國美APP,零售巨頭互相借力。目前該類商品已經上架近2萬個SKU。而國美也表示,未來平臺上百貨類商品將越來越豐富。
智帆海爾首席顧問梁振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美近兩年在品類上擴張的動作非常快,今年直播帶貨助推其渠道變革,將當地文化與自身發展結合。國美全商品供應鏈的布局快速形成規模,加速在智慧零售領域發力,快消業務更有望成為其另一張王牌。”
國美一內部人士透露,國美近年通過加大反向定制產品的占比,將差異化商品作為企業發展和盈利的重要突破點。過去10年國美差異化商品占比從2009年的1.2%,上升到2018年年底的48%,目前這個數字仍在不斷擴大。
與此同時,在國美以家電為核心的“中心化拓寬”的轉型下,各項非傳統家電業務增速良好。數據顯示,2019全年,國美服務類訂單量同比增長160%,到家清潔訂單量同比增長284%,到家回收訂單量同比增長481%。截至2020年4月,國美管家累計為5000萬中國家庭、2億會員提供耗材更換、保養、維修、清洗、以舊換新等商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務。
渠道打通瞄準本土數字化零售
8月10日,家電零售業的一場“豪門聯姻”吸引了各方注意。
國美零售總裁王俊洲與京東家電掌門人閆小兵,在位于三元橋的國美鵬潤大廈36層宣布——國美、京東300億元聯合采購計劃。
京東、國美兩巨頭“聯姻”當日,還向業界展示了他們豪華的“朋友圈”——海信、三星、海爾等知名制造業品牌。
據了解,近年來,在供應鏈、倉儲等方面國美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目前國美零售已從協同型供應鏈升級成為了從消費端到產業端、服務端的開放式互聯互通的供應鏈生態體系,加速提升供應鏈運營效率。同時,國美已推出了供應鏈云倉項目,優化了倉網布局和庫存結構。國美也正在通過“渠道下沉”和“社群營銷”,加速增量渠道的拓展。
上述國美內部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美將持續進行供應鏈和渠道整合,并引入更多合作方。”他透露,國美零售已經建立起一個“到店、到家、到網、社群”四元一體的數字化本地零售體系,為平臺的長遠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保障,走出了一條頗具競爭力的差異化之路。
實際上不僅是國美,蘇寧、京東、拼多多也都加快向快消領域跨界,不斷擴充自己的品類。
“中國消費市場容量大,除了家電和電子市場之外,各種類型的渠道可以共存發展,同時三四線城市、縣鎮及農村市場的巨大空間尚未充分挖掘,零售企業都想從你死我活、此消彼長的競爭中跳脫出來,找到新的空間,甚至聯盟分‘蛋糕’。零售業是薄利多銷的行業,渠道競爭的本質在于后臺和物流,強效經營管控和有效率的物流配送支撐,非常重要,巨頭們將渠道和平臺打通,才可以將實力最大化。”梁振鵬表示。
(編輯 張偉 喬川川)
11:49 | 央行宣布:明起,下調個人住房公積... |
11:25 | 九江銀行智能風控項目成功入選“NI... |
11:25 | 山河智能電動液驅剪叉系列產品全面... |
11:24 | 電廣傳媒文旅板塊“五一”接待游客... |
11:21 | 吳清:支持優質中概股回歸內地和香... |
11:19 |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將支持資本市場兩... |
11:17 | 吳清:業績差的基金必須少收管理費... |
10:25 | 央行最新公告!5月15日起執行 |
10:25 | 吳清: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 |
09:51 | 重磅!降了! |
09:51 | 吳清:今天就會發布! |
09:14 | 機器人引領工業變革 科創板公司為...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