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量不斷縮水,近兩個月的發行節奏更是出現疲軟態勢。同時,隨著存量保本產品的退場,銀行理財產品的“吸金力”也面臨挑戰。
數據顯示,截至9月13日,今年以來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共有42141只,同比下降47.62%。其中,今年7月、8月的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分別環比下滑21.46%、44.58%。
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的下降,主要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從銀行理財產品的結構看,雖然銀行理財產品總體發行量較低,但開放式理財產品發行量卻持續走高。
普益標準最新數據顯示,從各類產品數量來看,雖然開放式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占比仍較小,但較年初增加幅度較大,增幅達83.89%。
普益標準研究員楊超分析認為,開放式理財產品尤其是定開類產品,對銀行自身的系統、產品流動性管理、會計記賬管理等要求較高。開放式產品發行較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銀行資源分配,從而對銀行整體新發產品總量造成一些減弱影響。
實際上,資管新規發布以來,銀行理財業務面臨不小的轉型壓力。隨著存量預期收益型老產品的加速退場,銀行凈值型產品面臨客戶認可的挑戰。
除了自身產品結構調整外,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量也面臨外部環境的挑戰。“股債行情的分化,對銀行理財業務也造成了一定影響。”楊超認為,7月之后股市火熱,造成銀行理財資金“遷徙”;而債市的冷清,使得以固收類為主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下行,銀行理財產品吸引力下降,從而造成資金的進一步遷徙。
記者了解到,近幾個月來,銀行理財產品的“吸金”力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減弱,客觀上,也有客戶資金流出遷徙的跡象。
尤其是6月,債券市場的波動,對銀行理財市場產生較大沖擊。6月上旬,國有大行、股份行及其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曾有近130只凈值型產品出現浮虧,引發一些市場爭議。疊加銀行中長期定期存款的收益率目前處在低位,近兩個月來基金的發行量異常火爆,權益基金產品更是頻出爆款,一些短期逐利的銀行理財客戶便動了“資金遷徙”的念頭。
不過,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銀行理財客戶的資金遷徙,是銀行資管業務凈值化轉型過程中必經的考驗。放眼整個資管市場,若拉長觀察時間來看,銀行理財產品尤其是“純債”產品,仍具備相對“穩健、安全”的優勢。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