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殷高峰
在不少投資者眼中,瑞聯新材是一家顯示面板領域的上市公司。“事實上,作為一家專注于研發、生產和銷售專用有機新材料的科技型企業,顯示面板領域只是我們的材料應用方向之一,除了顯示材料之外,創新藥中間體目前也是公司重要的一個業務板塊,公司主要的研發方向還延伸至OLED/TFT-LCD面板生產所需的關鍵膜材料、光刻膠及其前端材料等領域,并在5G產業關鍵材料液晶聚合物(LCP)薄膜材料上進行積極技術探索,逐步將業務延伸入高分子材料領域,進一步拓展公司在電子信息產業的成長空間。”瑞聯新材董事長劉曉春近日在接受《證券日報》獨家專訪時表示。
成立于1999年4月份的瑞聯新材是位于陜西西安的一家高新技術企業,不久前登陸科創板,也是陜西第4家登陸科創板的企業。
“進入資本市場后,公司將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加大研發投入,拓展業務領域,以更好的業績回報投資者。”劉曉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顯示材料領軍者
“公司目前主要從事OLED材料、單體液晶、醫藥中間體等專用有機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劉曉春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顯示材料是公司營收的主要來源,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已進入全球主要OLED終端材料和混晶材料制造商的供應鏈體系,該等客戶合計分別占據全球市場約70%、80%的市場份額。
伴隨5G技術的發展,OLED顯示的商業化應用趨勢逐步顯現。據IHS預計,2019年—2023年,AMOLED顯示面板的出貨面積預計將由807.62萬平方米上升至1731.05萬平方米,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21%。此外,2019年—2023年,TFT-LCD面板的出貨面積預計將從2.23億平方米增至2.49億平方米,增幅12.2%。基于目前技術和產業化的情況,液晶和OLED面板在市場上處于或將長期處于共存狀況,液晶技術仍有望在較長時間內占據顯示面板市場的主要份額,尤其是電視面板等大尺寸面板市場。OLED技術目前主要應用于智能手機、可穿戴電子設備等新領域。隨著顯示面板市場的增長,顯示材料市場預計也將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
作為國內極少數同時具備規模化研發生產OLED材料和液晶材料的企業,受益于以OLED材料為代表的顯示技術的快速推廣應用,瑞聯新材營收穩健增長,盈利能力較強。該公司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及2020年1—6月份,公司營收分別為7.19億元、8.57億元、9.90億元、4.73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78億元、0.95億元、1.48億元、0.82億元。
加碼醫藥領域應用
“盡管顯示材料目前是公司的主要營收支撐,但醫藥板塊將是公司未來重要的發展領域。”劉曉春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公司今后將大力發展醫藥CMO/CDMO業務,并以OLED材料,液晶及其周邊材料為兩翼,形成公司新的業務發展格局,使公司在醫藥CMO/CDMO領域實現領先地位。
據劉曉春介紹,瑞聯新材依靠在顯示材料領域積累的豐富的化學合成、純化、痕量分析及量產體系的技術經驗,成功拓展了醫藥CMO/CDMO業務,構建起“核心產品突出、梯度層次明晰”的醫藥中間體產品結構,成為除顯示材料以外的重要利潤增長點,2019年,該業務毛利貢獻占比達28.62%。
“公司處于在研階段的醫藥中間體項目超過10個,而2019年已實現100萬元以上銷售收入的產品達到4個。截至2020年5月份,公司在手醫藥中間體產品訂單金額近3300萬元人民幣。2020年上半年,公司醫藥中間體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約50%。”劉曉春告訴記者,公司受托完成合成路線工藝研發及規模化生產的PA0045,是某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新藥的醫藥中間體,該肺癌治療藥物已在日本、美國、歐洲等地注冊上市,并于2018年在中國上市并進入醫保目錄,2019年實現銷售收入1.44億元。同時,公司另一種受托研發合成路線工藝用于生產治療子宮肌瘤藥物的醫藥中間體,其對應的藥品研發已進入臨床三期,該醫藥中間體已進入放量階段,瑞聯新材已取得該在研藥品的中間體訂單金額超過400萬美元。
瑞聯新材此次募投項目主要包括OLED及其他功能材料生產項目、高端液晶顯示材料生產項目、科研檢測中心項目、資源無害化處理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其他功能性材料的重點就是醫藥領域的項目。”劉曉春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公司將進一步加大醫藥板塊的投入,加大研發力量。
對于目前市場關注的研發費用,劉曉春也藉此話題做了說明,“由于當初的財務歸類問題,目前的研發費用只是小試階段的研發費用,而事實上,在中試過程中產生的大量費用是沒有計算在研發費用里面,而這一筆費用遠遠高于小試費用。”
“也正是由于公司在研發方面的實力,公司和羅氏等國外醫藥巨頭建立了長期的穩定的合作關系,目前,國內一些醫藥企業也正在和公司進行洽談。”劉曉春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公司的原料藥項目也一直在計劃之中,“未來公司將形成醫藥制劑前端的完善產業鏈。”
據BusinessInsights統計,到2021年,全球CMO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025億美元,從2017年至2021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3.03%,2021年,我國CMO行業市場規模預計增至626億元,從2017年-2021年,年均復合增速為18.83%。
而在CMO/CDMO行業領域中,國家也出臺多項政策予以鼓勵支持。
瑞聯新材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該公司醫藥中間體的營收占比已經達到15.78%。“隨著公司在研產品對應終端制劑研發階段的推進,更多的醫藥中間體將隨之進入放量階段,再加上原料藥的生產,醫藥領域對公司的利潤貢獻可以預見。”劉曉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公司今后將加大研發投入,大幅拓展核心技術在CMO/CDMO及其他行業的延伸應用,致力于成為國際領先的綜合性有機新材料企業。”劉曉春再次強調說。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