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學毅
沃森生物(300142.SZ)2020年營收、扣非凈利均創下新高。
3月26日,云南上市企業沃森生物發布了2020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39億元,同比增長162.1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03億元,同比增長606.60%。其中,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以下簡稱“PCV13”)對業績貢獻最大,占據營收一半以上份額,實現營收16.58億元;AC結合疫苗、AC多糖疫苗、23價肺炎疫苗以及百白破四類疫苗的銷售收入均實現大幅增長。
對于業績大幅增長的原因,沃森生物表示,是因為自主疫苗產品銷售大幅增長,產品批簽發量持續穩定增長以及產品出口再創新高。此外,市場聚焦關注的二價HPV疫苗已進入生產現場檢查階段;mRNA新冠疫苗已進入II期臨床試驗,這兩款疫苗年內均有望上市,明年或實現規模化生產。
日前,我國正式進入“全民接種”模式,開放全員通過各地官方小程序預約接種新冠疫苗,受益于我國快速研發突破的五款新冠疫苗,中國新冠疫苗的覆蓋率居全球前列。從國際市場來看,不斷研發成功的國產疫苗,以及二類疫苗批簽發數量的提升,預示著我國疫苗已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一支疫苗震驚海內外
沃森生物自2018年實現第一個10億元凈利潤后,雖在2019年出現了凈利潤下滑,但恢復10億元的凈利潤只用了一年時間。2018年至2020年,沃森生物用三年時間將營收從8.79億元提升至29.39億元,不僅擺脫2018年以前業績不穩定的狀況,而且營收和扣非凈利潤創下新高。
沃森生物各項業績的取得代表著國產疫苗的快速崛起。年報顯示,去年公司業績最大的功臣是PCV13——“沃安欣”的成功上市,自去年4月實現首針接種以來,僅用8個月的時間快速實現了30個省份的準入,在2020年為公司帶來16.58億元的銷售收入,成為公司業績快速增長的主要推手。
PCV13的成功上市震驚海內外。歷經14年,沃森生物自主研發創新的PCV13,是全球第二、我國第一個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成為我國肺炎疫苗發展過程中重要的里程碑,標志著我國打破了歐美公司對嬰幼兒肺炎球菌結合疫苗近20年的壟斷。
同時,年報顯示,公司還深入拓展原有疫苗業務,原有疫苗產品銷量也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收入大幅提升。2020年,公司自主生產疫苗產品銷售收入較2019年同比增長164.48%。除PCV13實現最高銷售額外,還有多款疫苗銷售額超億元:23價肺炎疫苗實現銷售收入6.88億元,Hib疫苗為2.02億元,AC結合疫苗為1.17億元。同時,AC結合疫苗、AC多糖疫苗、23價肺炎疫苗以及百白破四類疫苗的銷售收入均有大幅增長。尤其是AC結合疫苗的銷售額,同比上漲了75.43%。
另一方面,沃森生物2020年產品的批簽發數量同樣實現持續穩定增長。子公司玉溪沃森獲批簽發產品數量合計4467.5761萬劑(瓶),較上年同期增長12.40%。
除AC多糖疫苗的批簽發數量略有下降外,其他五類疫苗的批簽發數量均呈上升趨勢:Hib疫苗批簽發量為255.84萬劑,同比增長9.22%;AC結合疫苗為126.51萬劑,同比增長7.42%;ACYW135多糖疫苗為272.96萬劑,同比增長14.74%;23價肺炎疫苗為574.52萬劑,同比增長60.55%;百日破疫苗為1213.12萬劑,同比增長0.56%。沃森生物疫苗產品的市場需求不容小覷。
新冠疫苗加速研發沖刺
沃森生物除現有的疫苗引發多方關注外,目前臨床階段的幾款疫苗同樣吸引眼球。其中,公司臨床階段的新冠疫苗有望年內實現投產,公司選擇的mRNA研發技術路徑,意味著這款疫苗一旦研發成功,就將獲得各界高度關注。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我國目前已有5款新冠疫苗獲批上市,包括:國藥集團、北京科興、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分別研發的3款滅活疫苗,康希諾研發的1款腺病毒載體疫苗,以及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發的1款重組蛋白疫苗(于今年3月18日獲批上市)。
各大疫苗企業都在該領域投入巨大精力,與時間賽跑。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團隊認為,全球已經有多種針對新冠肺炎的疫苗,但它們仍不能滿足人們接種的需求。因此,大范圍、多元化地廣泛開發疫苗才可能有效控制新冠肺炎在全球的傳播。
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需求,沃森生物新冠疫苗的研發進度是否能趕上這一趟國產疫苗崛起的“快車”?
神州細胞海內外商務合作負責人來延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般來說,久經時間考驗的技術或者產品,更加安全可靠!藥物作為生命相關的產品,大多上市時只是小范圍的臨床試驗,遠不能表達出存在于廣大人群的副作用,所以才有上市后的臨床四期研究。”而新冠疫苗作為應急疫苗,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投入使用,最重要的考核指標是有效性,作為國產mRNA技術路徑的重磅疫苗,沃森生物還需經受一段時間的考驗。
沃森生物與合作方共同研發的新冠疫苗在去年6月進入I期臨床,目前已進入II期臨床試驗,現如今正在加速研發沖刺爭取早日上市。
有業內人士指出:“與傳統疫苗相比,mRNA技術路徑制造的疫苗具有更強的免疫原性,可以誘導人體的天然免疫反應;同時mRNA疫苗的傳遞可在進入細胞質內瞬時表達抗原蛋白,安全性更高;此外,mRNA還具有規模生產優勢,至今國內還未有疫苗公司成功制成該路徑的疫苗。”
此外,公司自主研發的二價HPV疫苗已在去年4月完成了III期臨床,目前該疫苗申報生產的相關審評工作正在進行中,或在明年大規模上市。
國產疫苗正在快速崛起
前有沃森生物研發出首個國產PCV13,一舉打破了國際巨頭近20年的壟斷;后有萬泰生物和廈門大學聯合研發出首個國產二價HPV疫苗;再加上當前快速領跑實現突破的新冠疫苗,這些成績的取得標志著國產疫苗正在進入迅猛崛起時代。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我國從1978年開始實施兒童計劃免疫,納入計劃內的疫苗為一類苗,由國家采購、接種者免費接種;二類疫苗則需要自費接種。
沃森生物的疫苗產品不僅涉及一類疫苗,也涉及多項二類疫苗,尤其是PCV13這類二類疫苗能為公司貢獻大量利潤。2020年報顯示,沃安欣去年的毛利率為94.32%。從去年4月起,沃森生物生產的PCV13正式開始貢獻利潤,今年的批簽發數和銷量有望繼續增長。
有業內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全球疫苗企業的競爭格局來看,疫苗行業由于研發周期長、生產技術要求高、審批銷售環節高度監管,存在較高的進入壁壘,行業集中度較高,市場占有率均把控在國外幾家疫苗巨頭手中。”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2020年,我國疫苗批簽發量為6.5億支,同比增長15%。根據中國疫苗行業協會會長透露,如果不含新冠疫苗,2020年國內疫苗的市場規模達到了350億人民幣,國內疫苗行業也迎來了一輪景氣期。
相關資料顯示,2020年我國一類疫苗批簽發量3.48億,二類疫苗批簽發量3.03億,占疫苗總批簽發量的比重分別為53.46%、46.54%。二類疫苗批簽發數量的占比,同比往年有較大提升。
據沃森生物分析,2020年我國批簽發貨值前10大疫苗品種的貨值占我國疫苗批簽發貨值的比例超過60%,呈現出與國際疫苗市場同樣的重磅疫苗品種驅動的特點。未來我國疫苗行業變革的最大趨勢,就在于集中度、滲透率和國產替代不斷提高,而推動這一趨勢發展的核心是國產新疫苗品種的推出和重磅疫苗產品的快速放量。
(編輯 李波)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