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于南 王僖
近日,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國家“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兩大國家級項目同時花落山東,并雙雙交由濰柴動力擔綱建設。消息一出,同行們不由得感慨,濰柴動力又一次抓住了時代機遇。
建黨百年之際,《證券日報》記者走進濰柴動力,深切感到,這家20多年來一直高速發展的國有企業,之所以抓住了每一次時代機遇,在于其擁有三件法寶:一支團結一致、干勁十足的隊伍,一種“革故鼎新、寬容失敗”的科學精神,一個前瞻、高效的決策、執行機制。
濰柴的三件法寶,究其根源,是始終把加強黨的建設與企業發展緊密結合,所錘煉出的高效、務實的體制機制,保障濰柴始終踐行其核心價值觀——“客戶滿意是我們的宗旨”。
濰柴動力投資建設的山東省首座日加氫能力1000kg固定式加氫站
“濰柴黨建工作對企業改革發展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最為核心、顯著的動力源泉。”濰柴新能源黨總支副書記劉楠楠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瞄準市場“兩手”都要硬
把時鐘撥回5年前。2016年,在經歷過內燃機、商用車市場的低迷后,濰柴動力剛剛實現了重卡用發動機銷售19.8萬臺,同比增長67.8%的“V型反轉”。還沒來得及總結慶祝,集團上下就立即投入到了另一場看似與發動機主業關系不大、焦點卻在于“未來某種技術路線是否還能一統天下”的大討論中……
“那場討論的結果是,大家并不看好還會有某種技術路線一統天下。比如,我們就清晰地認識到,未來的商用車動力形式一定會是多元的。”濰柴動力副總裁、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陳文淼告訴記者:“原因很簡單,商用車和非道路市場、客戶的需求正越來越多樣、細化,甚至卡車、客車、公交、物流車等不同車型對動力系統、能源的需求也不一樣。所以,濰柴不能只搞內燃機,必須儲備多種技術路線,來滿足不同客戶、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
當年的那場大討論,為濰柴內部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業務上統一了思想。2017年底,濰柴正式發布“2020-2030戰略”,提出了到2030年公司新能源業務要引領全球行業發展的目標。
但新能源業務并不是“2020-2030戰略”的全部,直到2020年9月16日,濰柴正式發布“全球首款突破50%熱效率的商業化柴油機”時,大多數人才真正認識到,“2020-2030戰略”中,濰柴提出的另一目標——“到2020年傳統發動機業務要超越世界一流水平”的分量之重。
全球柴油發動機行業一直信奉“誰首先突破50%熱效率,誰就能真正引領全球”。但順應潮流,正集中力量發展新能源業務的濰柴,為何要付出逾5年的光陰、40多億元真金白銀的巨大代價,去攻克傳統發動機業務“50%熱效率”的難關呢?對此,濰柴的回答是,“客戶滿意是我們的宗旨”。
“技術路線最終是由市場選擇的,而市場最終是由消費者決定的。”陳文淼對記者說:“比如在城市公交領域,柴油機已經基本‘退出’,氣體機(天然氣)也正加速被淘汰,才成就了如今公交車超過60%的電動化率。隨著下一步氫能供應基礎設施的逐漸完善,考慮到續航、載重、成本、安全等多種因素,消費者一定會在氫燃料電池和純電動之間作出自己的選擇。”
以更高站位布局氫能
在氫能方面,早在2019年,濰柴就聯合中通客車開發出全新一代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并率先在山東投入運營。截至目前,濰柴先后在山東濰坊、濟南、聊城、濟寧等地累計投放300余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運行里程超過600多萬公里。
濰柴新能源黨總支氫能科技黨支部書記郗富強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當初為了落實公司黨委的指示,實現氫燃料電池應用于城市公交,團隊一直沒黑沒白地鉆研、推進。“如今上下班路上,看著穿梭在濰坊市區各條公交線路的氫燃料公交車,心里都會暖暖的,覺得特別自豪。”
盡管氫燃料電池只是濰柴布局的燃料電池技術路線之一,甚至燃料電池也只是公司新能源業務重點之一,但由于兩大“涉氫”國家級項目的垂青,濰柴動力在不知不覺中被貼上了“氫能急先鋒”的標簽。
新鮮事物總會遭受質疑。不久前,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就曾在社交媒體上公開發文稱,“燃料電池是‘智商稅’,用在汽車上是一種非常愚蠢的行為。”
“其實這種觀點并不稀奇。”濰柴新能源科技公司副總經理潘鳳文對記者表示:“從乘用車的技術路線來看,與鋰電池充電相比較,用電制氫,再用氫燃料電池發電驅動汽車,的確不經濟。但如果僅僅站在乘用車的角度,忽略重卡、物流車等其他交通運載工具的需求,不從能源角度看問題,顯然是非常片面的。”
“發展氫能要有大局觀、高站位,要從能源的角度來看,不能僅僅站在某一個環節某一個行業,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潘鳳文表示:“就如同濰柴擔綱兩大國家級項目,主要考慮的是三個問題:其一,交通領域消耗了原油的50%,重型商用車又占了其中的一半以上,發展氫能可以將更多的石油應用到附加值更高的領域,而不只是被當作燃料消耗,是交通領域實現‘碳中和’的有效手段;其二,氫能在能源中具有特殊地位,堪稱新舊能源轉換的‘媒介’,發展氫能對我國綠色、可持續發展大有裨益,也是實現能源革命的關鍵舉措;其三,氫能產業鏈涉及‘制備—儲存—運輸—加注—應用’等諸多環節,具有極強的產業鏈拉動效應,發展氫能有利于我國經濟建設。”
科研決戰黨員沖在前
事實上,早在承接兩大國家級項目之前,通過自主創新及“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濰柴動力已經擁有了燃料電池商用車動力系統的全部開發和集成能力,構筑起了“電池+電機+電控”為一體的新能源動力系統集成優勢。
“目前,我們已建成全球最大、產能達到2萬臺的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工廠,還研發出了國內功率最大的160KW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并完成了行業首次49噸重卡寒區試驗。”陳文淼說。
如今說來簡單,過程卻并不輕松。氫燃料電池重卡寒區試驗帶隊隊長常會楷怎么也不會忘記試驗地區海拉爾那嚴酷的環境。“-40℃的低溫、動輒6級的大風,刮到臉上像刀割一樣。”常會楷清楚地記得,隊員們每天早晨5點,天還沒亮就要在冰雪道路上飛馳,直到下午4點多太陽落山。晚上車輛休息時,隊員們再圍在一起摸黑進行拆檢。“白天時間太寶貴了,我們舍不得讓車停下來。”
常會楷說,試驗隊中很多隊員都是第一次參加寒區試驗,他們之中不少都是年輕黨員,“當沖鋒號響起,拎起包就得爬雪山、過草地!而支撐他們的是熱血,是信念。”
在陳文淼看來,濰柴堅持“‘心無旁騖攻主業’,如果只考慮短期自身利益,我們沒有必要去參與并拉動全產業鏈的建設。”
“換言之,作為一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國家重大需求,服務國家戰略和行業發展的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雖然交由濰柴動力牽頭建設,但這個中心應該說是整個行業的,是國家的。”陳文淼說,“在制度上,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是共建單位共同持股,中心在建設布局支撐燃料電池共性關鍵技術、技術應用開發及測試評價技術突破的科研平臺方面向行業開放共享,致力于打造‘立足山東、服務全國、走向世界’的創新服務體系。”
“紅色引擎”引領到底
堅持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統一,堅持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和改革發展深度融合,如今濰柴公司黨委下設黨總支10個、黨支部84個,現有黨員2600余人,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黨建文化體系。從立企之本的《約法三章》到“客戶滿意是我們的宗旨”,從“不爭第一就是在混”的激情文化到“一天當兩天半用”的效率文化,濰柴已將黨的思想精髓融入到企業發展的實際中,以強大的思想武裝廣大員工,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筑牢了精神基礎。
劉楠楠告訴記者:“以譚旭光為代表的公司高管身體力行,用他們的家國情懷、實干精神感染著我們,也把黨‘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的思想路線及內涵教給了我們。這讓黨建工作真正成為了濰柴改革發展的‘紅色引擎’。”
與此同時,憑借高效的項目管理和開發流程,特別是“寬容失敗”的科學態度,濰柴給予了年輕人充分施展才華的舞臺,讓每一名員工都發自內心地把企業的命運與個人聯系在一起,創新效率得到了真正提高,良好的研發生態得以形成。
如今的濰柴,已不滿足于僅僅實現企業自身發展的利益,在“把濰柴打造成中國制造業享譽百年的國際品牌”的新征程中,濰柴正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而這或許才是兩大國家級項目牽手濰柴背后最重要的原因。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