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肖偉
由于鈉儲量豐富,可得性好,鈉離子電池的綜合成本低于鋰離子電池且接近鉛酸電池,沉寂已久的鈉離子電池風云再起,近期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的對象。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終端顯示,鈉離子電池板塊(代碼:BK0988)景氣度向好,相關上市公司獲得資金青睞,年內股價已遠遠跑贏大盤指數。《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不僅上市公司積極掘金鈉離子電池領域,研究機構也在抓緊研究性能更強、安全性更高、制備成本更低的鈉離子電池方案,為鈉離子電池產業提供更堅實的理論基礎。有券商分析師積極展望并表示,鈉離子電池有望對鋰離子電池、鉛酸電池等成熟儲能技術形成補充。
鈉離子電池產業獲得多路資金青睞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終端顯示,鈉離子電池板塊表現強勁,僅三個月不到的時間,從最低點989.07點上漲至最高點1562.12點,最大漲幅為57.93%。雖然7月27日受累大盤下跌等因素影響,鈉離子電池板塊亦有回調,但是自今年以來,板塊內的華陽股份累計上漲83.40%,容百科技累計上漲127.01%,格林美累計上漲64.04%,遠遠好于上證指數同期表現。相關上市公司在互動易中回復投資者時均表示,已在鈉離子電池領域取得一定進展:華陽股份旗下山西新陽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項目已經處于前期籌備階段;容百科技已在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方面開展研究;格林美已經完成鈉離子電池材料研發工作,樣品送至下游客戶進行測試;博眾精工擁有專利鈉離子電池頂橋焊接機構;鵬輝能源已經生產出鈉離子電池樣品,6月份進行中試,預計年底批量生產;*ST猛獅與客戶合作完成交付小批量18650圓柱鈉離子電芯。
6月28日,全球首套1MWh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在山西投入運行。此次投運的1MWh全球首臺套鈉離子儲能系統由山西華陽集團聯合中科海鈉公司共同打造。山西華陽集團董事長翟紅表示:“1MWh全球首臺套鈉離子儲能系統成功投運,標志著山西華陽集團布局、引入、共建新能源儲能上下游全產業鏈邁出堅實步伐。”
在鈉離子電池領域擁有多項專利技術的中科海鈉宣布,將建設年產能2000噸的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生產線。中科海鈉創始人兼董事長胡勇勝表示:“我國鈉離子電池產業不論是在材料體系和電池綜合性能等技術研發方面,還是在產業化推進速度、示范應用、專利布局以及標準制定等方面均處于國際前列,已具備了先發優勢。”
梧桐樹資本、國科嘉和、中科創星等機構聞訊后加碼投資中科海鈉。梧桐樹資本創始合伙人兼總裁劉乾坤表示:“碳達峰、碳中和是未來50年最為確定的投資機會之一,其中鈉離子電池作為極其稀缺的新一代電池技術,尤其在儲能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和市場。”
“再度發現”價值仍需多方努力
鈉離子電池產業化研究工作可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與鋰離子電池研究基本同步啟動。由于日本索尼公司率先提出鋰離子電池商業化解決方案,鋰離子電池獲得多方支持,現已成為新能源電池主流方案,鈉離子電池則一度陷入沉寂。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文獻時發現,自2013年以來,鈉離子電池重新獲得學術界關注,國內學術界相關論文數量呈現爆發趨勢。2012年,國內發表相關論文43篇,2020年,國內發表論文2197篇,在8年時間內,年度論文發表數量增長超過50倍,合計國內相關論文數量已達到9940篇。論文研究內容覆蓋了電池材料、電池結構、電池性能、檢測方法、制備方法等關鍵領域,為我國鈉離子電池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大量理論依據和改進思路。
為何鈉離子電池被上市公司和學術界“再度發現”?湖南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黎福海教授解釋其中緣由:“各國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和新能源汽車,推動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持續漲價。全球豐度高、可開采的鋰礦資源集中在少數國家,表觀儲量十分有限,已經面臨供不應求的局面,將對新能源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發展造成掣肘,客觀上要求研究機構拿出可行的替代方案。鈉離子電池所需金屬鈉的儲量豐富,是金屬鋰的1000倍以上,而且可以用海水制備金屬鈉,是儲量豐富、可得性好的新能源電池材料。因此,鈉離子電池再度獲得研究機構和上市公司的青睞。”
《證券日報》記者查閱生意寶等行情網站發現,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正在經歷一輪大幅上漲行情,自年初最低點的3萬元每噸已經上漲至最高10萬元每噸,最大漲幅為233.33%,目前穩定運行在8.7萬元每噸至8.9萬元每噸的價格區間。光大證券有色行業分析師王招華預計:“未來兩年全球碳酸鋰供需仍處于緊平衡狀態,2025年全球碳酸鋰需求缺口將超過16萬噸,約有13%的需求難以得到滿足。”
黎福海補充:“鈉離子電池研究工作沉寂時間較長,要在短期內趕上并替代鋰離子電池是不現實的。鈉離子電池研發、設計和生產屬于多學科交叉領域,需要無機化學、電化學、電氣工程、材料工程等多領域研究機構協同助力,才能取得比肩鋰離子電池的突破性進展。當前,我國鈉離子電池產業鏈還不完善,在商業方案、高性能材料、工藝路線、工業裝備、檢測設備等環節尚需科研機構、龍頭企業和上市公司倍加努力,在電池優化、性能提升、壽命延長、安全可靠等方面下大力氣。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已在鋰離子電池領域取得多個共性技術,可以用較低成本、在較短時間內平移至鈉離子電池產業,幫助其快速成長。”
7月26日,中信證券、信達澳銀基金發布研究報告,均認為鈉離子電池兼具資源和成本優勢,有望加速導入新能源產業。中信證券新能源汽車首席分析師宋韶靈持有謹慎樂觀態度:“近幾年來,產業資本開始積極布局鈉離子電池,雖然行業仍處于導入階段,但是鈉離子電池在資源豐富度、成本方面優勢明顯。隨著技術走向成熟、產業鏈逐步完善,鈉離子電池有望在儲能等領域實現商業化應用,對鋰離子電池、鉛酸電池等成熟的儲能技術形成一定的補充。”他還表示:“對比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具有能量密度低、體積相對大、循環壽命短、產業鏈不完善等缺點。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鈉離子電池產業化進展、鋰離子電池成本變動方向和地方儲能政策落地節奏。”
(編輯 上官夢露)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