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勇
在完成上游“大煉化”關鍵產能,率先打通全產業發展鏈條后,如何進一步擴大競爭優勢,提升企業的發展效率和盈利水平?恒力石化董事長范紅衛日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一方面要通過做大和完善中上游產業布局,進一步擴大高端化工原材料的業務支撐和發展壁壘作用,使得全產業鏈發展基礎越來越寬;另一方面,還要做寬產業鏈,通過做精和強化下游,瞄準芳烴下游的聚酯、類聚酯新產品以及烯烴下游的精細化工、特種新材料的應用新方向和新市場,持續開辟具有規模優勢和領先水平的新材料業務增長點,向著世界一流全產業鏈石化新材料企業的發展方向不斷邁進。
植根骨子里的綠色環保發展理念
“看道路兩邊的綠化,就知道要進入恒力石化廠區了。”大連長興島一位司機小哥無意中的一句對白,是對恒力石化“外在美”的一個絕佳見證。恒力石化董事會秘書李峰告訴記者,平日常有白鷺飛到廠區的綠化帶中來。
道路兩旁花木掩映,芳草茵茵,即便是園區的邊邊角角,也都進行了硬化或綠化處理,這是記者在恒力石化長興島產業園中采訪時所見到的場景。如果不是林立的塔器和蜿蜒的管廊,這里更像是一個大公園。
(恒力石化長興島產業園一角攝影/李勇)
一組數字可以給人更直觀的感受,恒力石化長興島產業園區綠化總面積有4000畝,整體綠化率超30%。從最初落戶長興島開啟新的發展階段,到如今,十多年過去了,這里的山依舊青,水依舊秀,環境依舊怡人。據范紅衛介紹,水母對水質的要求非常高,每年6月份,在園區的碼頭里,都能看到成群的水母在游蕩。
整潔的園區,優美的環境,在“外在美”的更深層面,其實是恒力石化一直秉持的綠色環??沙掷m發展理念,是“內在優”的自我要求。
“聚酯業務是在2002年開始做的,我們是行業中第一個采取中水回用措施的。”范紅衛講到,那個時候,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這筆投資是白白投進去了。不過她認為環保是最應該投資的,企業應該靠把產品質量做好從市場賺取合理的價值,而不是在環保上投入的少一些,去省一些,以損害環境和子孫后代利益來換取利益,那絕對是錯誤的。
據范紅衛介紹,公司的每一個工廠,無論是安全還是環保方面,在所在的當地都是頂尖的,在整個行業中也都是頂尖的。20多年前恒力初創的時候,就一直本著環保的理念,有損環境、有損子孫后代利益的生意永遠不會去做。在國家還沒有相關要求的時候,公司就已經做到中水回用,雨污分流?,F在國家環保要求越來越嚴,對公司卻沒有絲毫的壓力和影響,因為公司最初就是按照最嚴苛的標準來自我要求的,實際排放水平,也遠遠優于國家現行的排放標準。
“有人跟我講,化工廠就應該有味道的,這個理念本來就是錯誤的,為什么會有味道?就是因為環保沒有做好,管理沒有做好,回收不到位,存在著跑冒滴漏。”范紅衛跟記者講道:“化工廠的味道從哪里來?就是跑冒滴漏出來的。”
在范紅衛的眼里,沒有哪一樣東西是沒有價值的,任何的廢棄物,收集起來都有價值。公司充分發揮上下游一體化的產業優勢,打造物料互供、流程聯合、能量耦合、管理協同的現代化產業鏈條,通過資源的最優化配置,通過對資源、能源的梯階循環利用,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據范紅衛介紹,在煉化項目建設之初,公司曾對標世界一流石化企業,到全球多個優秀的石化園區進行考察。
“當初看下來的時候,有很多企業和園區做得都非常好,不過現在再看,我比他們做得都要好。”范紅衛表示,公司煉化項目的整體規模和單套產能都是最大的,由于是一次性整體設計的,規劃布局也更為合理。
通過巧妙的工藝優化設計,恒力石化的長興島產業園實現了對原油的“吃干榨凈”,邊角余料和“三廢”在這里都成為重要資源,項目采取了二氧化碳廢氣利用、乙烯裝置廢堿液利用、臭氧尾氣利用和雜醇廢液利用等一系列廢棄物再利用設計,通過再加工變廢為寶,挖掘出新的效益。
在環保上,產業園創新設置殘渣回收系統,重整裝置脫戊烷塔物料全加氫,每年可減少白土固廢3000噸以上。廠區39個煙囪最后優化為7個高度為180米的高空煙氣排放系統,煙氣處理做到了全球最優。配套電廠脫硝設施效率75%,除塵效率99.98%、脫硫效率99%,處理后的煙氣濃度低于國家電廠超低排放標準。項目還采用污水回收和利用技術,將主裝置排放的廢水全部進行回收,并作為全廠的工藝用水。通過應用“嵌入式污水處理場”的設計和建設理念,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100噸,減少無機鹽排放1萬噸,可為企業節約運營成本約3000萬元。
恒力長興島產業園還開創海水利用新模式,以海水冷卻取代工業涼水塔,首創低溫余熱集成預熱、發電、制冷、海水淡化等綜合利用新途徑,每年可節約標煤超120萬噸,節約淡水8000萬噸,增產淡水1600萬噸,一年可省出約10萬普通居民的用水量。通過對海水的梯階利用,每小時可節省耗電5萬kwh,年節約耗電4.2億kwh。
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內在優、外在美”的綠色環保發展理念,帶來的不僅僅是青山綠水,也是企業運營效益的提升。據李峰介紹,在保持高負荷穩定生產的同時,長興島園區的實際排放量,僅為項目環評時批復量的40%左右。
從“一滴油到一根絲”的產業鏈崛起
2020年10月末,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曾組織30多位院士、專家到恒力石化的長興島產業園進行考察,專家們調研后的直觀感受,是恒力之所以能創造不凡的業績,一個重要經驗就是緊緊依靠內需、滿足內需、促進內需,從而得以根植于厚實的土壤茁壯成長壯大。
“如PTA就是重要的基礎化工材料,下游的瓶片需要PTA,短纖需要PTA,民用絲、工業絲、環保涂料、膜、PPT、工程塑料等都需要PTA。”范紅衛表示,我國下游聚酯產業之所以發展得這么快,就是因為我國的PTA供應有保障,實現了自給自足。
其實恒力石化的成長經歷也正是從產業鏈下游向上游逐步挑戰國際壟斷,打破行業發展“卡脖子”瓶頸的發展過程,隨著公司向上游的不斷拓展,也逐步打破了國外對高端紡絲、PTA、芳烴等多個領域的壟斷。在公司煉化項目正式投產后,我國PX對外依存度降低了約30%,為我國芳烴聚酯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恒力石化從產業鏈最底端逆流而上,最終形成全產業鏈發展的過程,也正是一次次迎接挑戰、成功破局的過程。
“恒力的發展歷程也是中國制造業發展升級的一個縮影。”李峰認為,全產業鏈成本最低,管控能力最強,競爭力最強。上游不轉下游轉,東邊不亮西邊亮,反正都在這個鏈條上,實現全產業鏈發展后,抗周期性和抗風險性能力也更強了。
“規模大不一定強,但規模小,就很難說強;速度快不一定優,但速度慢,就很難談優。”這是公司相關高層在一次采訪中所講到的一句話。恒力石化在各個板塊都力爭做到極致,打造成標桿、塑造成精品。其中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是我國對民營企業放開的第一個重大煉化項目,也是全球一次性建設規模最大、技術工藝最復雜、加工流程最長、業務一體化程度最高、產業配套最齊全的重大石油煉化工程,從破土動工到項目建成僅用了19個月,規模全球最大的年產150萬噸乙烯項目,也僅用13個月就建成。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從一片海邊灘涂,到如今的現代化石化新城,十余年間,在長興島的海岸邊,上演的是一場驚天巨變。
“別說你們,我們自己也感覺變化快。”對于公司高效建成的系列重大項目,范紅衛表示,“時間就是金錢,在建設項目的時候特別明顯,唯有全力以赴,拼命地干!”
范紅衛表示,按公司的項目規模,煉化項目即使到現在還沒有投產,在行業中也是正常的。但通過高效建設和快速投產,這些年所賺取的利潤,所發生的折舊,所取得的現金流,所省下的財務費用和建設成本,都是不得了的數字。
恒力石化的項目建設效率,創下了多個紀錄,也被行業譽為“恒力速度”。在保持高效建設的同時,公司也高標準嚴要求,確保高質量建設,高水平開車,高效率管理。
“如在設備選型上,我們就很看重,質量一定是第一位的,一定要選最好的。”范紅衛表示,“工廠要長期穩定地運行,如果停下來,經濟成本和損失都很大。‘志恒力久遠,品質贏天下。’在做別人供應商時,公司也是一樣,品質永遠放在第一位。這么多年,每一個領域進去,下游客戶的忠誠度都很高。”
范紅衛講道:“為什么我們的產品價格比別人高,因為我們的產品質量比別人好。我們也是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讓客戶賺錢,他們才能追隨你。”
2019年5月,2000萬噸/年的煉化一體化項目正式投產,2020年7月,150萬噸乙烯項目正式投產。通過一系列大項目的實施,截至目前,恒力石化已經構筑了以2000萬噸煉化為起點的從PX、PTA到聚酯、化纖的產業布局,在行業內率先打通了從“一滴油到一根絲”的全產業鏈條。
公開披露數據顯示,自2016年通過借殼大橡塑實現上市以來,截至2020年底,恒力石化營業收入已從當初的192.4億元增長到1523.73億元,歸母凈利潤從當年的11.8億元增長到134.62億元。公司最新披露的2021年財務中報顯示,僅今年上半年,公司就實現營業收入1045.74億元,同比增長55.25%,實現歸母凈利潤86.42億元,同比大增56.65%,繼續大踏步地向前發展。
用未來的眼光做眼前的事
無論是在環保綠色發展上的深刻認識,還是不斷向上游拓展率先在行業中實現全產業鏈布局,背后都是恒力石化創新思維和超前理念的必然抉擇。戰略上先人一手,快人一招,發展中才能快人一步,勝人一籌。正是這種前瞻性的戰略和布局,才使公司占得先機,取得一個又一個的突破。
如公司去年年底正式投產的可降解塑料項目,據范紅衛介紹,出于對地球的保護和對白色污染的擔憂,公司很早以前就投入了研發,因為是自己的核心技術,所以一次性就投產成功,也正好趕上了國家出臺相關要求。此外,公司目前還開發出了可降解地膜產品。
記者了解到,在農業上,地膜的使用量很大,在外面風吹雨淋數個月后,這些地膜怎么處理,一直是困擾行業的難題。
“我們所做的可降解地膜,使用后不需要再進行回收處理,直接翻掉埋在地里,六個月后就自然降解掉了,可以徹底解決農業上的白色污染問題。”范紅衛表示。
在可降解塑料上的布局也僅是恒力石化宏大戰略上的一步小棋。從未來產能和發展方向看,在芳烴、烯烴等大宗高端化工產品的供給瓶頸逐步得到破解后,更下游的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專用化學品的供給難點和技術痛點問題將逐步成為關注焦點,差異化、功能化與高端化的聚酯與化工新材料市場也將大有可為。
據范紅衛介紹,在完成了上一輪“民營大煉化”關鍵產能的戰略拼圖后,下一步一方面通過做大和完善中上游產業布局,為下游產業拓展預留空間路徑;另一方面,通過做精和強化下游,推動技術研發線路越來越精,獨門絕技、拳頭產品和專業領域越來越多,實現從原料到工藝到市場的高效滲透與深度鏈接。
“以前是把產業鏈做長做全,現在是要把產業鏈做寬,進一步做精。”范紅衛講到。
公開披露的信息顯示,公司目前就有年產80萬噸功能性聚酯薄膜、功能性塑料項目,年產45萬噸PBS類生物降解塑料項目,年產150萬噸的綠色多功能紡織新材料項目及化工新材料配套項目。同時,公司也正在快速布局鋰電隔膜等新能源材料業務領域,目前已實質性啟動鋰電隔膜新產品產能建設的各項準備,包括隔膜設備采購談判與核心人才市場招聘等工作。
“‘什么時代做什么事’是恒力石化的時代觀,體現的是也是企業的責任和擔當。感謝國家,感謝黨,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是國家恒久向上的力量成就了今日仍在奮斗的恒力。”范紅衛表示,做自己懂的行業,發展自己熟悉的產業,堅持在專業領域做優、做大、做強,在國家雙循環重大戰略下,恒力石化立足主業,開拓進取,將繼續劈風斬浪,駛向深藍,這既是石化強國的責任所在,也是公司追求卓越的志向使然。
(編輯 白寶玉)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