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晚間,中國平安(601318.SH)在上交所發布公告稱,今日繼續實施回購,支付金額5.04億元,回購股份984.88萬股。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自8月27日中國平安披露擬使用不低于人民幣50億元且不超過人民幣100億元(均包含本數)的自有資金啟動A股回購方案后,中國平安已在8月27日、8月30日、8月31日,9月1日、9月2日五個交易日實施了股份回購,已支付資金總額超27億元。
在A股回購方案之外,中國平安亦啟動了高管增持計劃,中國平安表示,執行董事馬明哲、謝永林、陳心穎、蔡方方,職工代表監事孫建一、王志良,高級管理人員陳克祥、黃寶新、張小璐、胡劍鋒,在本次回購期間均存在增持(因中國平安核心人員持股計劃歸屬導致的股份增持除外)中國平安股份的計劃。
截至9月2日披露情況,中國平安總經理兼聯席CEO謝永林和中國平安監事會主席孫建一已出手增持公司A股股票,合計增持10.98萬股,共耗資566.6228萬元。
自中國平安8月27日發布半年報后,股價接連下挫,并于8月31日跌穿50元,收盤報49.90元,創下4年新低。而在中國平安的五次回購與兩次高管增持下,中國平安9月1日股價開始回暖,9月2日收盤股價51.55元,日漲幅0.12%。
平安緣何“跌跌不休”?
今年以來,中國平安股價陷入跌跌不休的窘境,A股跌超40%,截至9月2日收盤,總市值跌至9423億。按照保險業常用的估值方式內涵價值計,半年報顯示,中國平安集團內含價值1.38萬億,同比增長3.75%,而今日市值低于內含價值逾31%,對平安來說已多年未見。
分析平安今年股價下跌原因,老齡化帶來保費預期支出增加、壽險改革尚處轉型期、踩雷華夏幸福等等原因均列其中。
從五大險企半年報成績單來看,整體來看,5家險企營收均上漲,除了中國平安凈利下滑外,其余4家凈利均上漲。在投資帶動險企凈利上升的同時,壽險業務承壓的情況普遍存在。
反映在保費收入的下滑上,銀保監會此前披露的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保險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71萬億元,同比下降0.32%。而五大險企1-7月壽險原保險保費累計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中國人壽增長3%,新華保險增長2.5%,中國太保增長1.8%,中國人保增長1.1%,中國平安下滑3.6%。
此外,上市險企個人壽險業務營銷人員的流失加速,也體現出壽險業績的下滑。
東吳證券研報指出,壽險年中業績沖刺難掩行業疲態,上市險企7月保費未見明顯改善。整體而言,行業需求復蘇緩慢,短期增長仍面臨壓力。
隨著壽險業務承壓,五大險企A股股價也受到影響。從2021年開年至今,五大險企跌幅均超20%。
對中國平安來說,作為業績核心支撐的壽險改革尤為重要。市場普遍認為,今年的中國平安處于壽險改革大考時期,尤其疊加近期爆發前員工投訴“自保件”事件引發網絡關注后,市場質疑之聲更大。
在中國平安半年報發布會上,對于壽險改革究竟改什么,平安執行董事兼聯席CEO陳心穎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指出,平安壽險改革包括4個渠道和3個產品(壽險+、綜金+、服務+)。她認為,第一個渠道也是最重要的渠道,便是壽險代理人。她指出,從過去的大進大出轉變為高質量、高產能、高收入“三高”隊伍,這是平安改革的深刻內涵,整個轉型至少需要三年時間。這意味著,平安的壽險改革將在明年看到成效。
數據顯示,中國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的新業務價值為273.87億元,同比下降11.7%。不過,降幅比去年同期的24.4%以及去年全年的34.7%已有大幅收窄跡象。
而在壽險改革見效之前,中國平安是否有新的業績增長支撐?
從半年報成績看,以平安銀行為新引擎的綜合金融,中國平安聯席CEO姚波表示,對于中國平安營運利潤達到兩位數增長的重要原因,關鍵的一點就是綜合金融的模式。上半年壽險業務包括新業務價值增速放緩,壽險營運利潤受到新業務的影響也有所放緩,但是其他幾條業務線,包括銀行、產險、投資、科技等維持在20%以上的增速,比較強勁,整體拉動了整個集團的營運利潤的增長,彌補了壽險增速相對比較乏力的情況。
而除了新業務價值下跌、保費規模下降之外,踩雷華夏幸福讓中國平安損失慘重,也讓不少投資者對中國平安投資能力有所質疑,根據公開的2021年半年報,中國平安已進行減值計提359億元,據披露,其占華夏幸福風險敞口的比例在60%以上。
對此事與其房地產投資相關傳言,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官陳德賢指出,平安險資投資中不動產持倉占比小,截至2021年6月末,平安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相關的資產共1855億,占平安保險資金投資規模的4.9%。對平安涉房投資的資產質量也稱其可控,其中不動產債類資產80%以上都有抵押或擔保,上半年除了華夏幸福,沒有新增違約。
機構喊話平安明顯被低估平安至暗時刻過了嗎?
對于平安此次回購,有研報稱,本次回購彰顯公司管理層對公司持續發展的信心和內在投資價值的認可。
但也有市場人士指出,股東回購,對上市公司而言自然是利好,但對于中國平安近萬億的市值而言,100億的回購或有杯水車薪之感。
但從機構表現看,即便今年股價接連下挫,但仍是機構投資人的重倉股。
仍有不少基金公司旗下產品持有中國平安,截至二季度末,中國平安的持倉中,共包含機構投資者137位,其中,嘉實、易方達、華夏、華泰柏瑞、泓德、鵬華、興證全球等公募基金旗下的產品持有該股。
半年報發布以來,多家券商研報表示,中國平安股價已經明顯低于公司合理估值,維持“買入”或“增持”的評級。
中信證券指出,其上半年股價大幅下跌,已充分反映壽險轉型壓力等負面影響。雖然壽險轉型尚待觀察,但公司綜合金融成效日漸顯著。中信證券期待公司圍繞客戶綜合金融需求聚集AUM,通過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構建業務閉環,長期逐步建立起以活期資金、另類產品、解決方案、風險定價為利潤來源的獨特商業模式。
展望未來中國平安股價,華泰證券研報稱,中國平安公司披露的A股回購計劃(未來12個月將回購人民幣50億-100億元的A股股票)提振了市場情緒,上周五投資者反應積極。認為這表明管理層對平安的業務抱有信心,且不認同公司股票當前的估值。小幅下調2021/2022/2023年EPS至人民幣9.10/9.83/11.30元,以反映壽險業務增長放緩。維持“買入”和基于SOTP估值法得出的目標價人民幣91元。
對平安管理層來說,增持股份亦代表著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謝永林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指出,作為高管,他始終堅信,只要堅持不懈做好業務,必然會受到市場認可。
對于平安暫時困難,他指出,“我在任大廠支公司經理時就和同事分享,坐飛機總要穿過烏云,有時還顛簸一下,之后就是蔚藍一片。”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