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舒婭疆 見習記者 蒙婷婷
9月27日,四川省新能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能動力”)公告,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事項接受了中國證監會并購重組委審核,并獲得有條件通過。
據悉,川能動力擬以發行股份為對價購買其控股股東四川能投持有的川能環保51%股權,交易作價約6.18億元,同時,公司擬以詢價方式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募資總額預計不超過6.18億元,此次募集資金將用于標的公司投資建設“巴彥淖爾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和“長垣縣生活垃圾焚燒熱電聯產項目二期工程”,以及償還銀行貸款及支付本次交易相關稅費。
盡管此次交易事項獲批,川能動力卻在二級市場受挫。9月27日當天股價跌停以后,川能動力股價9月28日繼續低開。《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川能動力此番交易事項并未受到投資者太多關注,公司尚未投產的李家礦鋰業項目明顯更受期待,而對于此次交易涉及的垃圾焚燒產業的前景,分析人士也存在不同的觀點。
擬擴充節能環保板塊布局
川能動力目前主營業務為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和化工產品貿易,標的公司川能環保是專業從事以垃圾焚燒發電為主的固廢處理業務、環衛一體化業務的國有企業,2015年成立至今已有11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據介紹,本次交易完成后,川能動能力將新增以垃圾焚燒發電為主的固廢處理業務與環保一體化業務,擴充上市公司在節能環保板塊的布局。根據四川能投作出的業績承諾,川能環保2021年至2023年將分別實現凈利潤不低于2.15億元、1.66億元和1.21億元。
此次交易從提出到獲批,并非一蹴而就。早在2020年6月,川能動力就召開董事會并審議通過了購買川能環保51%股權等在內的相關議案,隨后,董事會在2020年11月、2021年1月對交易方案進行了調整。9月10日,公司正式披露了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修訂稿)。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與上市公司持續推進購買垃圾焚燒發電業務資產的積極態度所不同,投資者們對于川能動力此次交易并沒有太關心。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投資者近期向川能動力提出的問題,幾乎全部圍繞公司參與的李家溝鋰礦采選進展和鋰礦業務相關內容展開。9月16日,川能動力參加了2021年四川轄區上市公司投資者網上集體接待日活動,據記者粗略統計,當天的活動中,投資者一共向川能動力提出了62個問題,其中的大部分問題都指向了公司鋰礦業務及相關事項,僅有1個問題與收購川能環保股權相關事項有關,此次交易在投資者當中受到的“冷遇”可見一斑。
垃圾焚燒發電前景存分歧
投資者對川能動力作價超6億元的收購交易計劃表現“冷漠”,卻對尚未投產的鋰業業務熱情有加,原因為何?
早在本次收購方案披露時,就有投資者發表觀點認為,川能動力以發行股份方式向控股股東購買垃圾焚燒相關業務資產,主要在于能夠進一步強化控股股東的控股權,川能動力的最大看點,還是在于以李家溝鋰輝石礦山建設開發為代表的鋰電業務。資料顯示,李家溝鋰礦現已經勘探查明礦石儲量為4036萬噸,氧化鋰(Li2O)儲量51萬噸,平均品位1.30%(9月16日投資者交流活動中披露的信息),有券商研報指出,川西將打造國家級鋰資源基地,川能動力有望發揮國企優勢整合開發四川鋰礦,李家溝鋰礦的建設開發只是公司“實現鋰電產業發展的第一步”。由此來看,鋰電業務有望為上市公司未來發展帶來較大想象空間,受到投資者擁躉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一方面,垃圾焚燒發電產業的發展前景究竟是否值得期待,分析人士的觀點存在一定分歧。國泰君安證券認為,垃圾焚燒板塊目前仍然是“環保行業的最佳細分之一”,行業穩健發展,碳中和加速推進帶來行業價值重估機會——垃圾焚燒行業在“十四五”期間仍將保持約10%的行業增速;未來碳減排約束將進一步降低垃圾填埋比例,焚燒工藝的滲透率有望提升至更高水平,行業天花板將有所提升。
“不斷提高的環保要求、城市化不斷擴大帶來的市政與生活垃圾增量,這是有利于我國垃圾焚燒產業發展的有利因素,但是另一方面,市場化投資所依賴的財政補貼垃力度不足等,也制約了產業發展。”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總體而言,垃圾處理是城市發展與運營的剛需,垃圾焚燒在未來依然是垃圾處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有持續擴大趨勢。
“垃圾焚燒不是一個好辦法,只不過是在某一階段的選擇。垃圾焚燒不符合綠色發展原則,也不符合資源化利用原則。我對垃圾焚燒發電的前景并不看好。”四川天府健康產業研究院首席專家孟立聯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認為,從環保和綜合利用角度看,垃圾焚燒發電的確具有吸引力,但事實上,用于發電的垃圾并不是很多,且處理過程復雜,成本也不低,而且垃圾焚燒時會產生不少有毒氣體等,因此對于垃圾焚燒需要綜合考慮。他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垃圾焚燒發電能否有前景,與整體國民的素質(踐行垃圾分類)的提升等因素也密不可分。細分類的垃圾(尤其是可焚燒的垃圾)能夠降低其流通和處理成本,最終才能夠帶來真正意義上的經濟性。”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業績承諾,川能動力此次收購垃圾焚燒發電等相關業務資產有望為公司帶來盈利,更重要的是,它將有效緩解川能動力擬培育業務在培育期對上市公司利潤的攤薄。李家溝鋰礦相關項目前尚未投產,川能動力認為,鋰業資產等相關項目在建設期或運營培育期將一定程度攤薄上市公司利潤水平,而本次交易將是公司“后續業務拓展的利潤支撐”。
半年報顯示,川能動力在2021年上半年持續開展新能源綜合服務業務轉型,調整業務布局。垃圾焚燒發電等資產未來注入公司后的影響是什么樣?鋰業業務的發展進程如何?對于這些問題,《證券日報》記者將持續關注報道。
(編輯 上官夢露)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