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嵐 見習記者 張軍兵
相比于其它LED顯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業績持續回暖,奧拓電子的生意日子還是“很難熬”。公告顯示,公司2021年前三季報營業收入5.83億元,同比下滑7.03%,扣非歸母凈利潤為-117.59萬元。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不止業績下滑,奧拓電子還存在著應收賬款占比營收高達75%、5年前收購的千百輝業績“反復無常”等不可忽視的風險。
截至發稿,記者就上述問題多次聯系奧拓電子,公司均未予以回復。
子公司業績大幅下滑
自2011年上市已來,奧拓電子主營業務都是為銀行等金融系統提供LED顯示解決方案。在2016年之前,其營收均保持在3億元左右。
但在2016年,奧拓電子收購了深圳市千百輝照明工程有限公司,從此奧拓電子的業績仿佛“開掛”一般,沖向了10億元的門檻。據資料顯示,千百輝主要從事城市景觀照明工程施工及與之相關的景觀照明工程的整體規劃與設計、照明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
此次收購,奧拓電子以3億元的交易價格購置了資產僅為9497.60萬元的千百輝,隨之,奧拓電子賬上也新增了1.81億元商譽。千百輝原股東承諾公司2016年至2019年的歸母凈利潤分別不低于人民幣2300萬元、2800萬元、3300萬元、3900萬元。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千百輝2016年至2019年實際實現的營收分別為1.57億元、5.44億元、9.53億元、4.56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428.74萬元、6805.17萬元、9636.39萬元、4194.65萬元,實現業績承諾的187.52%。
沒料到,為奧拓電子年均提供45.96%營收占比的千百輝,卻在業績承諾期剛過的2020年就突然業績暴雷了。2020年千百輝營業收入僅為2.46億元,同比下滑46.05%;凈利潤為-34.62萬元,同比下滑100.83%。奧拓電子直接借疫情和政策影響之由,在2020年財報中進行了1.6億元的商譽減值。
關于商譽計提方面,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金融系柳建華教授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奧拓電子計提大部分商譽,或存在將千百輝后期爆出的經營問題提前釋放,再以‘業績大洗澡’方式為之后的業績增長,美化財報埋下伏筆;另一方面,多數被收購公司在業績承諾期剛一過就出現‘業績翻臉’,或說明收購與被收購方為共同利益方,可能存在利益輸送的情況。”
2021年半年報數據顯示,千百輝實現營收僅為7664.15萬元,歸母凈利潤卻高至1315.02萬元,凈利潤率驟然升至17.16%。據記者梳理發現,即使在業績達標的2016年至2019年,其平均凈利潤率也僅有11.82%。對于千百輝“逆勢而上”的凈利潤率,奧拓電子并未做任何說明。
應收賬款比例遠高于同行
據記者梳理發現,奧拓電子2021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5.83億元,應收賬款為4.37億元,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比例高達75.02%。通過對比同業利亞德、洲明科技、艾比森、雷曼光電、聯建光電等5家公司,其前三季度平均應收占營收比例僅為31.29%。
同時,縱觀2018年至2020年財務數據,奧拓電子應收占營收之比分別為55.28%、71.04%、56.35%,另5家同業公司平均比例三年皆不超過30%。
為何應收賬款比例如此之高?WitDisplay首席分析師林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奧拓電子近幾年的主營構成來看,其LED照明主要客戶多為政府和金融系統,回款速度會相對緩慢。”
遠高于同行的應收賬款比例,也存在諸多風險。柳建華教授表示:“一方面會導致現金流緊張、市場業務拓展困難等經營風險問題,另一方面也會存在公司用應收賬款進行虛增業績、裝飾財報的嫌疑。”
2018年至今,奧拓電子的應收賬款比例不斷提升,周轉天數也在不斷拉長,其營業收入亦持續在下滑。2018年至2020年,奧拓電子營業收入分別為15.73億元、12.45億元、8.2億元。截至2021年三季報,奧拓電子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1.52億元,年底現金流究竟能否回正,仍有待考量。
新拓教育及政企市場,是“路遠”還是“途窮”
如今,能為奧拓電子提供近一半營收的千百輝業績波動過大,奧拓電子不得不重新拓展新的業務方向。
在11月份機構投資調研會上,奧拓電子稱高校教室及政企會議室智慧化建設是公司近年來重點投入的市場。截至2021年半年報,奧拓電子教育及政企的營收占比從去年的0.72%提升至今年的9%。
近兩年,針對教育及政企市場,奧拓電子推出了會議室、報告廳、智慧教室等解決方案,替代傳統的投影、LCD屏、黑板等。
在商用平板方面,林芝表示:“疫情期間,會議一體機等相關產品的市場需求達到高峰,奧拓電子憑借其原有的優質政企渠道及客戶,市場拓展會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另一方面,同業公司也同樣在快速加入這條賽道。同時,行業原有龍頭企業視源股份、鴻合科技、華為等公司都在收割剩余市場份額。奧拓電子今年或通過降低毛利率去搶占市場,未來究竟靠什么能持續保住市場份額,需拭目以待。”
(編輯 張明富 才山丹)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