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麗
債務纏身的ST金鴻,試圖通過變賣家產來緩解壓力。
日前,ST金鴻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中油金鴻決定將其持有的荊門市金鴻和瑞燃氣有限公司(簡稱“荊門和瑞”)60%股權,以7600萬元出售給三個自然人,魏輔龍、魏輔強以及魏輔林。該項交易預計將影響上市公司當期損益-253.92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不到兩年的時間里,ST金鴻的資產已縮減六成。依賴資產處置償債或許可解燃眉之急,但卻非長久之計。
資產是否被低估?
據了解,荊門和瑞是一家集LNG(液化天然氣)物流、倉儲、銷售、裝備租賃、加氣站及終端建設運營為一體的天然氣綜合性企業,成立于2020年10月份,注冊資金5000萬元。
根據股權結構,在5000萬元的實際注冊資金中,中油金鴻認繳3000萬元持股60%,魏輔龍認繳1200萬元持股24%,魏輔強、魏輔林各認繳400萬元,分別持有8%的股權。也就是說,三位自然人是其原始股東,同時還分別在公司任董事、總經理等職務。
對于交易價格的依據,公司方面稱,根據立信中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相關審計報告,目標公司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經審計凈資產為12622.12萬元,60%股權作價約7600萬元。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荊門和瑞有分(子)公司4家,參股公司1家,總資產3億多元。4家子公司合計實繳注冊資金約4500萬元。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咨詢委員會特聘委員楊兆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出售資產時,評估價公允應全面考慮,這一般與資產出售的本身情況、時機和市場行情等因素有關,需警惕優良資產被低估出售等現象。”
經營能否持續?
資金壓力,一直是ST金鴻的“痛”。
2017年,金鴻能源將名字變更為“金鴻控股”,并不斷通過外延并購擴大業務范圍。除了已收購正實同創進入環保業務,在天然氣上游開發、新能源、新型儲能方面大規模布局之外,其還并陸續收購了河北寬城、湖南耒陽、蘇州天泓等項目。
然而好景不長,2017年后,公司燃氣業務、環保業務和礦產業務的毛利率持續下降,賬上資金趨緊。此后,因連續虧損被戴帽的ST金鴻便頻頻依靠長期股權投資(子公司、聯營企業)的處置來償債。
迫于資金壓力,ST金鴻甚至在2019年一次性出售17家子公司股權。當時公司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一年內到期的流動負債總額就達56.68億元。同時,因資金周轉困難,金鴻控股無法按時償還借殼上市時發行的“15金鴻債”及“16中油金鴻MTN001”兩起債券,以致于出現違約。
2021年三季報顯示,ST金鴻處于虧損狀態,公司主營收入13.7億元,同比下降22.65%;歸母凈利潤-2005.77萬元,同比下降107.95%。從公司近幾年財報來看,其毛利率出現直線下滑,自2016年的33.33%下滑至去年三季度的13.44%。
在盈利能力逐漸下降的同時,其盈利質量也大幅下滑,其中經營活動凈收益/利潤總額比例自2016年的90.98%下滑至-10%。
與此同時,ST金鴻還陷入多重訴訟漩渦中。天眼查顯示,該公司曾因涉及企業借貸糾紛、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等陷入66起訴訟中,還因11次未按時履行法律義務而被法院強制執行。
盡管公司資金鏈已非常緊張,但其還在大規模擔保。財報顯示,截至去年5月份,公司存在逾期擔保1.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一系列出售資產等動作,ST金鴻資產在不足兩年里縮水六成。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ST金鴻總資產為37億元,較2019年底的92.35億元,縮減55.35億元。
“從財報可見,目前ST金鴻的資金壓力依舊較大,償債能力及盈利能力均較低,隨著其資產的逐漸減少,變賣資產已不是長久之計,盡快讓自己形成造血能力才能徹底擺脫困境。”透鏡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編輯 才山丹)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