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許潔
3月22日,阿里巴巴宣布將股份回購規模由150億美元擴大至250億美元,有效期2年(截至2024年3月份)。這已經是過去三個季度以來,阿里巴巴第二次擴大回購規模。
據了解,2020年12月28日,阿里巴巴宣布了100億美元的股份回購計劃,2021年8月3日,阿里巴巴發布財年第一季度業績時,宣布回購計劃從100億美元擴大至150億美元(持續到2022年12月底)。而此次阿里巴巴將回購計劃擴大至250億美元,成為中概股史上最大規模的回購計劃。
市場分析認為,中概股低位回購是理性的市場選擇,阿里巴巴擴大回購或將開啟新一輪中概股回購熱潮。
監管發聲
為市場平穩“護航”
上周,有境外資本唱空中國互聯網企業,導致國內各大互聯網企業在3月14日、15日兩天股價出現大幅下跌,其中互聯網頭部企業騰訊控股在港股大跌9.79%與10.19%,阿里巴巴在港股大跌10.9%和11.93%,市場一度陷入恐慌。
摩根大通發布的一份研報表示,“中國互聯網企業在未來6個月-12個月的時間里缺乏吸引力,股價前景不可預測”。
圖為網友整理的摩根大通研究報告的態度
3月16日,國務院金融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問題,涉及內容包括市場關注的平臺經濟等方面。
4個小時內,各方迅速響應,研究部署相關工作。一系列穩定市場的預期下,當天下午港股全面翻紅,恒生科技指數盤中漲超20%,騰訊控股漲超23%,阿里巴巴漲超27%。當晚,中概股在美股也吹起了反彈集結號,中概ETF(KWEB)漲近40%。
此番阿里巴巴宣布擴大回購計劃,體現其對公司長期發展充滿信心。
中金公司分析認為,股票回購通常被認為是對股價或公司前景信心提升的一個標志。中金稱,基于歷史判斷,在市場下跌過程中股票回購通常會加速,并在市場底部區域達到峰值。鑒于目前市場估值表現,有分析認為,近期中概股或將引來一波回購熱潮。
回購或是中期市場底部的信號
股票回購增多可能意味著市場價值逐步顯現。以阿里巴巴為例,2014年公司上市發行價為68美元,上周阿里股價一度跌至73.28美元,幾乎回到8年前。而對比公司上市至今(2015財年與2021財年)的業績表現,公司收入增長了8.4倍,經調整EBITDA增長了3.8倍。
2月17日DailyJournal年會上,芒格在解釋為何再次買入阿里時表示,阿里巴巴屬于長坡厚雪型公司。同時,芒格認為,當前中國市場“估值便宜”,投資中國公司能獲得比美國同業更多回報。
從流動性來看,最新一季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為止的3個月,阿里巴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803.66億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阿里巴巴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為750億美元。此外,從最新財報中可以看出,阿里巴巴的資產負債率35.9%。
放眼長期,近5年,阿里巴巴經營現金流凈額都遠超凈利潤,資本開支從2019財年之后趨穩并逐步減少,現金流情況較好。
綜合來看,基于充裕的自由現金流,以及對公司長期發展充滿信心,在股價無法正常反映公司內在價值時,就會出現類似“阿里再次加碼股票回購”的行動。
穿越非理性
回歸公司基本面和底層能力
據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報告顯示,行業的增速從2015年的46.5%降至16.7%,年均增速降幅達6個百分點,以速度和流量論英雄的時代已漸行漸遠。近半年來,“高質量發展”“精細化運營”成為互聯網企業財報的高頻詞。
質量增長替代規模增長已成為互聯網企業的追求,但也考驗著互聯網公司的底層能力,其表現在復雜的宏觀形勢與競爭環境下,企業的基本面仍然良好。
“企業研發投入”是衡量底層能力的核心指標之一。根據歐盟發布的《歐盟2021工業研發投入記分牌》,阿里巴巴排名第17,較上年度提升9名,仍然是研發投入最高的中國互聯網企業。
持續的研發投入,讓阿里巴巴做深技術,從核心軟件技術、云的操作系統不斷走向對芯片等關鍵底層技術的突破,建設核心能力。同時,依托云計算能力、云釘一體戰略,阿里還發展基于互聯網、零售、金融、交通、制造業等行業的解決方案,深度參與全社會的產業數字化進程。
高度聚焦能力建設和價值創造,阿里巴巴在關鍵戰略業務上也展現出積極的發展態勢,為未來長期增長奠定基礎。
財報顯示,2021年9月份至12月份,公司季度收入為2425.80億元,同比增長10%,全球年度活躍消費者穩步增長至12.8億元。戰略性業務發展向好的同時,虧損正在改善。如淘菜菜、餓了么通過增強供應鏈和履約能力提升毛利率,每單利潤得以改善;優酷持續改善運營效率,季度虧損同比有所收窄。
中泰證券認為,阿里巴巴走上穩增長的可持續道路,雖增勢放緩,但各業務仍交出一份不錯的“短期賬單”。德邦證券分析認為,阿里基本面仍處于逐步改善周期,維持中長期樂觀態度。國際著名評級機構晨星給阿里巴巴“深護城河”的評級。
當前,從股價層面判斷,市場對中概股的信心還未完全恢復。但中國互聯網企業旺盛的生命力仍然強勁,相信當非理性情緒散去,市場將給行業頭部企業一個合理的估值。
(編輯 孫倩)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