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僖
4月30日,家家悅公告2021年年報和2022年一季報,雖然公司2021年度業績因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等因素出現虧損,但2022年以來,公司克服不利因素,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1.08億元,同比增長8.3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1億元,同比增長1.92%,開始企穩回升。
公司方面表示,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穩步增長,利潤也有所增長,盈利能力有所恢復,同時公司的供應鏈全國化布局卓有成效,為公司區域化網點布局突破和未來更好更快發展提供了支持保障。
線上線下加速融合
2021年受國內疫情反復、消費動力不足、生鮮食品CPI走低、渠道多元化等諸多因素影響,零售企業的營收和業績增長面臨較大的壓力;同時,零售企業在經營業態和模式上不斷變革,推進數字化轉型,利用科技提升運營效率,增強線上線下融合、到店到家協同的全渠道運營能力,加快向為消費者創造更好的服務價值轉變。
按照全國化戰略布局,家家悅于報告期內繼續深耕山東市場,多業態立體布局,做深做透區域市場,增強市場主導地位;同時加快省外突破,進軍北京市場,并購內蒙古維多利超市,新辟呼和浩特、石家莊等省會城市,山東省外市場占比超過15%。
家家悅于2021年新開和并購直營門店117處,其中省內68家,省外49家,形成了山東、北京、河北、江蘇、安徽、內蒙跨區域、一體兩翼的發展格局。截至2021年年末,公司門店總1018家,其中直營門店971家、加盟店47家。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度,公司在山東其他地區以及省外地區的營業收入增長迅速。年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在山東其他地區實現營業收入47.59億元,同比增長7.7%,在省外地區實現營業收入24.06億元,同比增長72.46%。新拓展區域業績的增長與改善,進而也帶動公司一季度的盈利能力恢復。
在線下加速擴張布局的同時,2021年以來,公司還大力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經營模式,加大與美團、餓了么及京東到家等三方平臺的業務合作,同時積極發展自有家家悅優鮮平臺,不斷升級直播、社群團購等新業務模式,上線了云超新業務,滿足了多場景的消費需求,并統一了線上多平臺的操作系統,提高了到店到家的全渠道服務能力,線上銷售增長超過了2倍,到店自提業務的線下轉化率37%;線上業務覆蓋到北京、山東、河北、安徽、內蒙古、江蘇等地50多個市縣的門店,450多家門店開通了到家業務,930多家門店參與直播和社群團購業務。
初步完成全國化物流布局
公司供應鏈建設初見成效,現已初步完成了全國化物流布局,現有物流設施基本實現了300公里以內配送圈,能夠支撐連鎖網絡在覆蓋區域內進一步深耕下沉;河北張家口物流園、安徽淮北物流園投入使用,啟動新建商河5.0智慧物流園,加強了供應鏈的聯動,為區域零售商提供供應鏈輸出服務;加快向制造型零售轉變,增強了生鮮產品的深加工能力,為門店賦能減負,自有品牌的生產加工和市場競爭能力不斷提升。
公司表示,未來將繼續加快推進向智慧型公司轉變,扎實推進數字化建設,構建信息一體化功能體系;加快向平臺型公司轉變,通過數字化驅動供應鏈升級,創新發展模式,打造開放共享的供應鏈平臺;加快向全渠道公司轉變,加強線上線下的融合互動,創新線上直播、社群團購、云超模式,提升家家悅優鮮平臺的體驗,增強消費者服務能力。
供應鏈能力方面,將按照網絡布局,加大大供應鏈協同,提升淮北綜合產業園、張家口綜合物流園的使用效率,加快濟南商河智慧物流園的規劃建設,打造更強的供應鏈平臺,提升物流聯動效率和綜合運營效率;發揮物流優勢,擴大生鮮農產品的后標準化和品牌化,進一步為門店賦能減負;工業板塊加強多廠區聯動,圍繞海產、熟食、面食、烘焙等生鮮加工類產品,提高產品設計、研發、品牌深加工能力,增強服務門店和多渠道市場拓展能力。
(編輯 上官夢露)
09:14 | 機器人引領工業變革 科創板公司為... |
08:36 | 新希望4月份養殖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 |
23:55 | 寧德時代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或成... |
23:55 |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總額... |
23:55 | 金杯汽車:爭取早日實現可分配利潤... |
23:55 | 電商巨頭競逐即時零售賽道 行業整... |
23:55 | “廣發鄉村振興專區”交易突破1億...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6家畜牧業上市公司一季度同比扭虧 |
23:54 | AI算力需求驅動A股光通信板塊業績...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