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吉利和華為這兩家中國汽車和手機通信領域的頭部公司不約而同地邁出戰略性的一步。由李書福擔任董事長的星紀時代宣布,取得對魅族科技的單獨控制;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則宣布,所有鴻蒙手機應用“上車”,搭載在和小康股份聯合推出的問界M7電動車上。對此,多位企業高層和專家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汽車和手機的產業跨界趨勢增強,未來汽車作為大智能終端的新機遇非常值得關注。
李書福希望實現車機協同
7月4日,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星紀時代”)與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魅族科技”)戰略投資簽約,正式宣布星紀時代持有魅族科技79.09%的控股權,并取得對魅族科技的單獨控制。雙方將致力于為用戶提供多終端、全場景、沉浸式融合體驗的核心產品。
星紀時代成立于2021年9月,李書福擔任董事長,經營范圍包括互聯網游戲服務、移動終端設備制造、集成電路芯片及產品制造、大數據服務等。股東信息顯示,吉利集團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李書福表示,要通過布局手機業務實現車機協同。
早年曾在深圳打工后進入電子行業的黃章在2003年創立了魅族品牌,并于2009年推出魅族M8。作為國內第一款智能手機,其搭載微軟WindowsCE系統,發布后兩個月內銷量就達10萬臺。根據統計,2015年至2017年,魅族及其旗下的魅藍品牌共計發布了25款手機,年均出貨量為2000萬臺左右。
根據協議,本次戰略投資后,魅族科技會作為獨立品牌繼續保持運營。雙方在保持品牌獨立的基礎上,覆蓋不同的消費電子細分市場,同時跨界打造用戶生態鏈,實現超級協同。黃章作為魅族科技產品戰略顧問,繼續為魅族科技的發展貢獻力量,魅族科技高層管理團隊將保持穩定。
吉利有關人士對記者介紹,魅族科技已經深耕消費電子行業近20年,是中國智能手機行業先驅,其Flyme操作系統擁有上億用戶,為雙方合作奠定了良好用戶基礎。未來,魅族科技將獲得吉利更多產業鏈和生態資源支持,Flyme系統會不斷迭代升級,打造更好的智能手機,并實現手機和汽車的跨平臺、跨終端融合,為用戶帶來更好的萬物互聯體驗。
華為鴻蒙手機應用全部“上車”
7月4日晚,華為夏季旗艦新品發布會召開,其中最大的主角并非手機等電子產品,而是華為和小康股份合作的智能新能源車品牌AITO的第二款電動車——問界M7。
“所有鴻蒙手機應用全部上車,全球僅此一家。”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說,在華為手機生態上車后,汽車的智能座艙再次進化。華為鴻蒙HarmonyOS智能座艙進化的表現包括:新增的超級桌面功能讓手機應用直達問界M7車機,用戶可以通過大屏操作手機應用,軟件界面會根據屏幕自適應,方便利用大屏編輯微信文檔或利用車載攝像頭拍攝手機Vlog等操作。
在系統運行方面,鴻蒙智能座艙繼承了華為終端流暢的特點。問界M7具備多設備互聯能力,其中的PetalMaps導航能夠在不同設備間無縫流轉,一鍵同步位置信息,完成車機導航。
小康股份創始人張興海也亮相新車發布現場。“華為和小康是聯合制造、聯合銷售,依靠華為的智能科技和小康的造車經驗,AITO問界品牌顯示的是跨界造車的力量。”張興海說,華為智能座艙是天花板級的座艙,在傳統油車中從未見過。
張興海透露,在華為智能座艙的加持下,2022年6月,AITO問界M5銷量已經達到7021輛,環比增長40.25%;新增“大定”10685輛。
有望實現多終端、全場景互補
汽車和手機的跨界已經成為近期的熱點,甚至有專家提出,未來汽車就是裝配四個輪子的智能手機。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此前透露,特斯拉要造智能手機。據悉,特斯拉手機在設計上有望融入諸多跨界黑科技,包括手機具有與SpaceX星鏈高速衛星的互聯網連接功能、腦機連接功能等。
“未來智能汽車、智能手機兩個行業的賽道不再單調,兩者不再各行其道,而是面向共同用戶的多終端、全場景、沉浸式體驗的一體融合關系。”李書福在7月4日簽約現場表示,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催生了大量新業態、新模式,消費電子行業和汽車行業的技術創新和生態融合勢在必行。“通過布局手機業務,消費電子產業與汽車產業深度融合,跨界打造用戶生態鏈,可以實現超級協同。”李書福說。
“李書福董事長對于進軍消費電子行業思考了很多年。”新任魅族科技董事長沈子瑜認為,手機公司造汽車,汽車公司造手機是大勢所趨,未來汽車行業和手機行業的競爭將不再是單一賽道的競爭。多終端、全場景的互補協同,可以讓消費者擁有更好的體驗。
“汽車與手機用戶數量有差異:中國目前一年銷售約3.3億臺手機,兩千多萬輛汽車。消費者一天花在手機上時間約四五個小時,花在汽車上的時間約一個小時。但是,人在開車的時候不能用手機,離開汽車后又可以通過手機來了解汽車的情況??缃K端、全場景就是今后需要重點突破的領域。”沈子瑜說。
羅蘭貝格合伙人吳釗對記者表示,車企跟手機廠商合作的基本邏輯,主要強調汽車和手機的智能互動和一體化體驗。未來,汽車作為大智能終端的新機遇非常值得關注。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