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蒙婷婷
8月23日,衛信康發布2022年半年報,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68億元,同比增長33.63%;歸母凈利潤1.03億元,同比增長93.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16億元,同比增長84.21%。
截至目前,在已披露半年報的46家A股化學制藥上市公司中,衛信康、九洲藥業、納微科技、國邦醫藥等10家公司上半年的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均同比增長超過20%。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受醫保控費、帶量采購制度化和常態化等因素影響,我國醫藥制造業增速放緩。在此背景下,大部分化學制藥企業得益于新品品類獲批和生產規模快速擴張,實現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大幅增長。”
衛信康上半年研發投入
同比增98.8%
“近年來,公司研發產品進入收獲期,新品不斷獲批上市,公司業績也得到了穩步持續的增長。”衛信康董事會秘書于海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獨家采訪時進一步介紹,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以研發能力為立足之本,秉持著“上市一批,儲備一批,在研一批,立項一批”的梯次研發思路,不斷布局并完善在成人及兒童靜脈復合維生素類、微量元素、電解質類等領域的產品管線。
2022年上半年,衛信康緊緊圍繞年度經營目標,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在差異化細分賽道上持續進階,主要產品銷量同比增加,腸外營養領域多個國產獨家品種銷售收入明顯增長。具體來看,公司注射用多種維生素(12)繼續保持在80%以上的市場份額,多種微量元素注射液(40ML)和小兒多種維生素注射液(13)分別實現銷售收入8384萬元和2047萬元,同比增長302%和54.74%。
衛信康高度重視研發創新,研發成果不斷顯現。公司上半年研發投入2419.92萬元,同比增長98.8%。半年報顯示,今年1月份,公司鹽酸多巴胺注射液藥品注冊申請獲得受理;5月份,小兒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9AA-I)取得藥品注冊證書;6月份,多種微量元素注射液(Ⅰ)藥品注冊申請獲得受理。衛信康稱,公司目前在研項目有30項以上,產品研發進度符合預期,預計2022年下半年將有2個產品取得審批結論。
“衛信康以注射用維生素為主營業務,上半年業務增長系主業的對外擴張所致,而豐富的產品線對其未來業績持續增長帶來動力。”深圳中金華創基金董事長龔濤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衛信康研發產品逐漸落地,將為公司未來業績快速增長帶來強有力的支撐。
國邦醫藥盈利能力最強
納微科技凈利增速最快
化學制藥是醫藥生物產業中的重要細分領域之一。Choice數據顯示,目前,A股147家化學制藥上市公司中有46家公司已披露2022年半年度報告,其中實現營收和歸母凈利潤雙增長的公司有21家。而營收與歸母凈利潤增速均超過20%的公司有10家,占已披露半年報的化學制藥上市公司數量的21.74%,超過兩成。
詳細來看,上述10家公司分別是納微科技、九洲藥業、新諾威、千紅制藥、美諾華、德源藥業、信立泰、華特達因、國邦醫藥和此次的衛信康。
其中,營收規模最大的是九洲藥業,達29.54億元;盈利能力最強的是國邦醫藥,凈利潤達4.95億元;納微科技營收增速和歸母凈利潤增速最快,分別為77.41%和153.73%。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1月份至6月份,醫藥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4萬億元,同比下降0.6%;實現利潤總額2209.5億元,同比下降27.6%。
龔濤認為,受醫保控費、帶量采購制度化和常態化等因素影響,2022上半年我國醫藥制造業增速放緩。在此背景下,業內仍有10家公司營收和歸母利潤同比增長20%以上,除少數公司得益于疫情帶來的增長以外,大部分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增長較快的公司受益于其新品品類獲批和生產規模快速擴張。
多家券商研報認為,長期來看,我國老齡化仍在持續,衛生投入持續加大,而老年人的醫療花費明顯高于年輕人,醫療支出面臨量價齊升的情況,我國醫藥生物產業在“十四五”期間將繼續保持良好、快速的發展。而科技創新是醫藥生物產業發展路徑的核心邏輯,具備強大研發體系、學術營銷能力及創新商業模式的公司將持續創造價值,做大做強。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