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殷高峰 見習記者 賀王娟
中航電測持續狂歡!資金熱情依舊高漲!2月7日開盤,中航電測繼續20cm一字漲停,4個交易日股價漲幅達107.47%,成為兔年第三只翻倍股,截至早間收盤,漲停板上封單超243萬手,最新市值達129.7億元。
消息面上,2月1日晚間,中航電測公告稱,擬以每股8.39元發行股份購買航空工業集團持有的航空工業成飛100%股權。此次交易預計將構成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不構成重組上市。
有市場人士猜測本次交易備受關注的原因有二,一是以小吞大“蛇吞象”式收購,航空工業成飛的產品線實力雄厚,中航電測未來有望成為軍工板塊巨頭之一;二是軍工資產證券化正在開啟新一輪加速,市場想象空間巨大。
擬吞下2000億元估值企業
2月1日晚間,中航電測發布了《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預案》(以下簡稱“預案”),中航電測擬通過發行股份方式購買公司實際控制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航空工業成飛100%股權,不涉及募集配套資金,發行價格為8.39元/股。
對于本次交易的目的,中航電測稱,本次交易旨在借助上市公司資本運作功能,利用上市平臺為軍工建設任務提供資源和制度保障,為航空產品制造研制后續技術改造拓寬融資渠道,推動核心軍工企業高質量發展,增強上市公司持續盈利能力。
據《預案》顯示,本次交易前,中航電測的主營業務為飛機測控產品和配電系統、電阻應變計、應變式傳感器、稱重儀表和軟件、機動車檢測設備等產品的研制生產。
交易完成后,航空工業成飛將成為中航電測全資子公司,中航電測將新增航空武器裝備整機及部附件研制生產業務并主要聚焦于航空主業。
市場認為此次收購,中航電測不論從業務上還是市值上都會有一次飛躍變化。
“中航電測之前主營業務是飛機測控產品,在并入成飛后,業務領域得到了極大的擴充。”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目前國內三家主力戰斗機生產廠商,航空工業成飛的殲20戰斗機屬于國內最頂尖的戰斗機,未來還會在此基礎上衍生出新的型號。同時作為殲10的主要制造商,其訂單充足,也能保證公司業績的穩定增長。
據官網顯示,航空工業成飛創建于1958年,是我國航空武器裝備研制生產和出口主要基地、民機零部件重要制造商,國家重點優勢企業。
在軍機方面,研制生產了殲5、殲7、梟龍、殲10等系列飛機數千架,殲-10飛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國外軍機用戶達十多個國家。
在民機方面,與成飛民機公司一道承擔了大型客機C919、新支線客機ARJ21、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機頭的研制生產;是國際一流的民機大部件供應商,累計生產交付民機轉包產品一萬多架份。大力發展無人機產業。
此外,據航空工業成飛官微消息,2023年1月11日是殲20首飛12周年紀念日。
天風證券預測,航空工業成飛預計市值將達2000億元,2023年凈利潤在40億元左右。
軍工資產證券化提速
長城證券分析稱,市場對于軍品資產上市是抱有較高期待,國內軍工上市公司多為軍工集團旗下從事民品業務的公司,而作為軍工產業核心的軍品資產證券化是資本市場服務于軍工產業的重要舉措,為軍工產業的產能擴張打下基礎。
事實上,中航電測的重組只是軍工資產證券化和軍工資產重組提速的一個縮影。
近期,軍工央企下屬企業資產重組呈現明顯提速態勢,如中直股份擬發行股份購買昌飛、哈飛100%股權,樂凱新材擬發行股份并募集配套資金購買航天能源100%股權、航天模塑100%股份,中航電子換股吸并中航機電等等。
中航證券研報表示,資產證券化、資產注入、院所改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股權激勵等行動措施,可提升或預期提升軍工上市公司資產質量及盈利能力,長期以來,資本市場對軍工行業的資產重組充滿期待,資產注入也成為歷史上若干次行情啟動的重要邏輯。
中航證券還稱,軍工集團優質資產大量存在于體外,資產重組依然是各軍工集團資產證券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資產注入的可能性始終會為軍工行業帶來了其他行業難以具備的投資價值。
一位軍工行業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目前央企對于存量上市公司的做大做強更為看重,而對于增量更要求資產的優質性。無論是軍工央企還是軍工地方國企,其價值創造能力和股東回報能力均不斷提升且趨勢或將進一步延續。”
“中航電測和航空工業成飛的重組標志著改革水平和力度邁上新臺階,也給未來軍工資產證券化提供了一種可行性方案。”屈放表示,資產證券化和重組一直是軍工領域這些年改革的主要方向。目前我國軍工資產證券化率低于35%,與國外平均的70%仍存在較大差距。未來包括航天科工集團、航天科技集團、兵裝集團和中國電科等資產證券化較低的集團公司都值得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航天科工集團不久前召開的2023年工作會議提出:開展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全力抓好資源優化調整。聚焦重點和優勢產業加大投融資力度,積極對接資本市場。明確上市公司定位,提升主業集中度。培育并推進優質企業資產證券化。
“站在軍工產業證券資產化的角度,目前中國軍事工業的發展還需要大力借助資本市場。成飛集團和中航電測的重組,是新一輪軍工證券化的先行者,預計后期還會有其他軍工集團的類似項目推進。”濟懋資產合伙人丁炳中博士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
首創證券認為,2023年是軍工國企新一輪改革的起點,軍工企業的資產證券化率有望進一步提升,核心領域將會通過資源整合誕生更多龍頭企業。
(編輯 喬川川)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