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3月2日,科創板上海誼眾股票簡稱正式取消特別標識U,成為今年首家“摘U”企業。據科創板2022年業績快報數據,除了上海誼眾,今年預計還有8家公司將摘“U”。
據以上數據統計顯示,2022年科創板營業收入、凈利潤已分別邁入萬億元、千億元“大關”,其中47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整體發展情況良好,繼2020年、2021年年報9家公司摘“U”后,若加上述9家今年將摘“U”或已摘“U”公司,累計18家公司在上市后實現扭虧為盈,占比近四成。
業內人士表示,注冊制改革下,科創板“厚積”研發的力量,發揮資本“賦能”的作用,以多元包容的制度創新扶持更多硬科技企業走過蓄力期、共享新經濟發展與動能轉換的“豐收季”。
累計摘“U”公司將達18家
科創板設立了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條件,綜合考慮預計市值、收入、凈利潤、研發投入、現金流等因素,滿足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科創企業融資需求,充分彰顯了資本市場對于科技創新的支持。特別是,在第二至五套上市標準中取消了盈利指標要求,有力地支持了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領域一批具備較強科技創新能力、暫時未盈利或者未實現收入的企業上市。截至目前,已有47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成功登陸科創板。
數據顯示,科創板47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整體發展向好,注冊制改革成效顯現。2022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299.54億元,同比增長22%,受研發投入加大等影響,總體虧損規模有所擴大。拉長時間維度來看,以2019年為基數,上述47家公司最近三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達到79%,虧損大幅收窄79億元,整體縮減幅度達到37%。
回顧2020年和2021年年報,已先后有9家科創板公司實現扣非前后凈利潤均轉正,并摘除證券簡稱“U”的特殊標識,包括中芯國際、仕佳光子、九號公司-WD、康希諾、振華新材、天岳先進、百奧泰、炬芯科技、希荻微等。其中,國內晶圓代工龍頭、首家兩地上市紅籌企業中芯國際為科創板首家摘“U”企業,公司通過A股IPO募集資金凈額達到525億元,資本助力下產能擴充帶動業績增長,于2020年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扭虧。2021年、2022年連續兩年收入年增幅超過三成,2022年營業收入達到495億元,歸母凈利潤達到121億元。
根據2022年業績快報,除了上海誼眾,預計今年還將有8家公司摘“U”,包括滬硅產業、芯原股份、唯捷創芯、拓荊科技、安路科技、普源精電、艾力斯、格靈深瞳。2022年年報收官后,科創板未盈利企業摘“U”數量預計將達到18家,占比近四成。
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得益于資本的助力,上市時未盈利企業上市后研發投入持續加碼,創新成果不斷涌現。2022年前三季度,47家上市時未盈利科創板公司的合計研發投入達到266.19億元,同比增長39%。本年度預計摘“U”的9家公司中,多家公司表示實現業績扭虧為盈受益于核心技術攻關突破和商業化成果轉化推廣。
上海誼眾于3月1日披露2022年年報,成為年內首家摘“U”的未盈利企業。作為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企業,上海誼眾自上市后,商業化進程不斷加速。公司核心產品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膠束于2021年獲批,用于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截至2022年10月,公司已獲批開展用于新增適應癥乳腺癌的臨床試驗。受益于紫杉醇膠束的商業化生產,2022年營業收入大幅放量,合計實現2.36億元,同比增加5687%,歸母凈利潤1.43億元,同比實現扭虧。
無獨有偶,艾力斯以優勢管線積蓄動能,實現華麗“蛻變”。業績快報顯示,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7.96億元,同比增長50.21%;歸母凈利潤1.33億元,同比增長627.68%;扣非歸母凈利潤8014.70萬元,由虧轉盈。
公司上市以來,艾力斯深耕腫瘤治療領域,上市次年核心產品甲磺酸伏美替尼片獲批國家一類創新藥,商業化推廣穩步推進,帶動公司2021年、2022年營業收入實現較大幅度增長。目前,公司核心產品伏美替尼的一線治療適應癥已納入新版醫保目錄,將進一步提高國內肺癌患者對藥物的可及性,切實降低患者用藥負擔。
助力產業鏈自主可控
據記者梳理,今年預計摘“U”的9家公司中包含5家集成電路產業鏈企業,分別為拓荊科技、滬硅產業、芯原股份、安路科技、唯捷創芯,涉及半導體設備、材料和芯片設計等多個環節。科創板聚焦支持硬科技企業,為關鍵產業鏈的自主化進程提供有力支撐。
以滬硅產業為例,公司是目前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半導體硅片制造企業之一,率先打破了我國300mm半導體硅片國產化率幾乎為0%的局面,推進了我國半導體關鍵材料生產技術“自主可控”的進程。
上市前,滬硅產業因300mm半導體硅片業務前期巨大的固定資產投入和研發投入產生較大虧損。上市后公司持續加大產能建設,IPO募集資金24.12億元于2021年底投入完畢,公司通過再融資再次募集資金50億元,用于集成電路制造300mm高端硅片研發與先進制造等項目,進一步抓住半導體行業發展機遇。受益于行業景氣度提升,公司2022年度扣非歸母凈利潤實現扭虧為盈,較去年同期增長2.47億元。
再如拓荊科技,公司立足自主創新,深耕薄膜沉積設備,打破國際廠商對國內市場的壟斷。公司于2011年出廠首臺12英寸PECVD設備至中芯國際并通過驗證,經過十余年的創新和迭代,已形成16種不同型號的PECVD設備,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在PECVD及SACVD設備領域實現產業化應用的公司。
受益于國內主要晶圓廠半導體設備需求增加,拓荊科技2019年—2021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達到121%。2022年度,公司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實現營業收入17.06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25%;歸母凈利潤3.69億元,同比增長438%;預計2022年度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均扭虧為盈,實現證券簡稱摘“U”。
海通證券研報指出,科創板堅守“硬科技”定位,針對戰略新興產業在一系列制度上進行大膽改革,為科創企業提供更多融資渠道,對于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建設有著戰略意義。
(編輯 田冬)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