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肖偉
“電機設備領域面臨比較大的競爭,大型設備商往下做,小設備商們往上做,都來爭奪中型設備的市場,導致我們面臨兩方面的競爭壓力。”在5月19日的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上,湘電股份總經理張越雷向與會股東們介紹了民用電機市場情況。
“面對這些競爭壓力,我們采取了‘往后延伸、多點突破’的策略。往后延伸,除了做發電機,我們也涉足高效電動機、先進儲能設備等,把‘發、用、儲’各個環節的商機都挖掘出來。今年,我們在礦山電機、電動船舶、飛輪儲能、能源合同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借助外腦資源
打造礦山電機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圍繞節能、綠色、環保、高效電機,湘電股份大力投入研發力量,同時借助高校和科研機構等“外腦資源”,將對方的設計優勢和自身的制造優勢相結合,縮短了從設計、驗證、生產到投放市場的孵化周期。
在走訪湘電股份的民用電機車間,記者見到湘電股份在車間中設立了工匠創新工作室,將技術創新、培育新人和實際生產并排放置在同一個車間中,實現了“有問題現場解決,有創新現場驗證,有學員現場傳授”的無縫對接。
在湘電股份車間中的工匠創新工作室(攝影:肖偉)
湘電股份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舉例說明,“以礦山電機為例,我們采取了永磁直驅電機電控系統,由于節約了傳動裝置,提升了能量轉化率,減少了設備復雜度,較市面同類產品可節能15%到20%。如果對已有礦山電動生產線進行節能化改造,可節約的電能更多。下游客戶在比對之后,認可我們的產品和服務,有的客戶還提出了整條生產線的電動化節能改造需求。”
他補充,“過去,我們在礦山領域主要是生產部分電機產品,現在我們將電機產品覆蓋到了礦山生產的多個環節,包括電動搖床、破碎分選、碾磨精選、特大型電動礦車等領域,可實現整條生產線的電動化。海外部分客商聞訊后,也前來觀摩學習,希望在新建礦口使用我們的全電動化方案。亦有國內客商在對比燃油驅動生產線之后,向我們提出了電動化升級改造需求。”
瞄準綠色航運
推動電動船舶替代
在與會股東當中,有一位股東來自湖南地區,自我介紹曾從事船舶生產工作,對于湘電股份所說的船舶油改電、電動船舶替代燃油船舶等業務頗有興趣。
張越雷向他介紹相關情況,“我們和寧德時代合作開展電動船舶內河航運驗證工作。經我們的驗證船所取得的數據來看,一艘電動船舶的投資約為900萬元,年均可回收成本200萬元,不到5年就可完全回收成本。而且船舶實施油改電、采用電動船舶從事航運后,實現了零排放、零污染,符合各地踐行‘綠水青山’理念的需求。”
上述股東聽后,對上述業務前景進行正面展望,“就我了解的情況來看,不僅是湖南,江西、廣西、湖北、四川、福建等地均有大量水運業務,燃油船舶保有量較高。如果推行電動船舶替代燃油船舶,燃油船舶改裝為電動船舶,應有較大市場空間。”
湘電股份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發、用、儲’等領域,我們類似的創新數不勝數,包括余熱發電、余壓發電、蒸汽發電、地鐵動能回收、風電(光伏)電站調峰儲能等等。為加快綠色、‘雙碳’新產品推廣,我們還特別設立了智慧能源子公司,專門負責‘雙碳’產品的市場拓展。積極推進能源合同管理等新的商業模式,與客戶共享綠色發展成果,從企業節能創效中進行利潤分成,分批回收前期投入成本。現在智慧能源子公司的員工都在加班加點接待各路客戶,我們的新產品研發中心成了客戶和投資機構必到的‘網紅打卡地’。”
湘電股份的低溫余熱發電系統模型(攝影:肖偉)
國聯證券分析師賀朝暉對上述情況給予積極評價,“5月15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第三監管周期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及有關事項的通知》,核定了未來三年省級電網執行的輸配電價格,重新定義工商業用戶電價構成,推動電價改革向縱深方向前進。對于擁有高效電機技術、開展低效電機及燃油機替代、能靈活配置電能資源的上市公司而言,上述政策落地實屬利好,有望釋放市場增量效益。”
(編輯 上官夢露)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