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敏
見習記者 熊悅
5月22日午間,濱海能源發布公告稱,擬以3987.76萬元的交易對價收購交易對手方貴州地錦商貿有限公司、賈來福、董曉云持有的內蒙古翔福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翔福新能源”)合計100%股權。
上述交易已經獲得董事會通過,無需提請股東大會審議。交易完成后,翔福新能源將成為公司控股子公司,并納入合并報表范圍。
濱海能源在公告中稱,“收購翔福新能源是公司戰略轉型的第一步,有助于提高公司業務規模和盈利水平,符合全體股東的利益、符合公司長遠戰略利益,不存在損害公司及中小股東利益的情形。”
公告顯示,翔福新能源于2022年12月1日成立,主營業務為鋰電負極材料(后端產品)、石墨及碳素制品的制造和銷售。截至2023年4月份,翔福新能源尚未開展實質性生產經營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翔福新能源旗下有一個鋰電負極材料項目。公告披露,翔福新能源的10萬噸/年鋰電負極材料項目處于項目建設期,預計2023年投產4萬噸,2024年投產6萬噸。
作為一家主營包裝印刷業務的公司,轉向新能源材料業務是否有相關的人才和技術儲備?項目投產后相關業務的收入及凈利潤將何時反映在報表中?《證券日報》記者就上述問題多次致電濱海能源董秘,但截至發稿尚未接聽。
公開信息顯示,濱海能源主營包裝及出版物印刷業務,近年來受訂單減少、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公司歸母凈利潤連年下滑,2020年至2022年連虧三年,凈利潤分別為-1652萬元、-5696萬元及-1.02億元。2023年第一季度延續虧損,歸母凈利潤為-2364萬元。
在主營業務經營不善的背景下,濱海能源于2022年1月份迎來新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并開始剝離旗下包裝印刷業務,走上戰略轉型之路。
但擺在濱海能源面前的,是一個更為實際的問題,即連年虧損的情況下,公司的現金流已不容樂觀。2019年至2022年,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均為負值。在這種情況下,公司通過定增、借貸等方式推動轉型。
5月22日,濱海能源同步發布了一則借款公告,擬向控股股東旭陽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旭陽控股”)借款1億元以“滿足公司日常生產經營項目建設、對外投資并購需要”,借款期限一年,借款利率5.475%,無需抵押和擔保。
今年4月份,濱海能源發布2023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預案,控股股東旭陽控股擬認購金額不超過8.11億元。公司在預案中稱,“在夯實原有出版物印刷業務板塊的同時,優化資源配置,拓展新的業務發展領域,嘗試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高增長的創新產業進行戰略轉型和布局,快速切入高毛利、可持續盈利能力強的戰略新興產業,提升公司未來的發展潛力。”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