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向炎濤 見習記者 賀王娟
靴子落地。中國華融擬引入戰略投資者一事終于落定。
11月17日晚間,中國華融發布公告,公司引戰增資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目前已與中信集團、中保投資、中國信達、中國人壽及工銀投資簽署了股份認購協議,募集資金不超過420億元人民幣。此外,中國華融還披露,擬將持有華融湘江銀行40.53%的股權、華融金融租賃股79.92%的股權,全部對外公開轉讓。
11月18日,中國華融新聞發言人對記者表示,通過引入5家戰略投資者增資,公司及時補充資本,改善資本監管指標,提升風險抵御能力,進一步夯實了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在資金和業務方面公司與戰略投資者有較大的協同空間,將結合自身業務模式,與各戰略投資者展開廣泛合作,依法合規推動公司與股東相互支持,提升公司風險內控水平和盈利能力。
引入5家戰略及財務投資者
11月17日,中國華融審議通過《關于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內資股及H股的議案》,按照發行方案,中國華融擬發行內資股392.16億股,發行H股19.61億股,發行總規模411.77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420億元人民幣,分別引入中信集團、中保投資、中國信達、中國人壽及工銀投資5家戰略及財務投資者。
早在今年8月18日,中國華融披露了潛在戰略投資者,稱公司分別與中信集團、中保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國信達、遠洋資本控股有限公司簽署了投資框架協議,以上五家公司擬通過認購公司新發行股份的方式對中國華融進行潛在戰略投資。
中國華融方面表示,本次發行共引入5家戰略及財務投資者,較前期公告增加了工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此外,本次發行新引入的戰略投資者中信集團、中保融信基金持股比例均不超過30%,不涉及公司控制權變化,中國信達、工銀投資為財務性投資。記者注意到,目前,中國華融第一大股東仍為財政部。
對于本次引戰增資,中國華融方面表示,除將與戰略投資者展開業務合作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之外,還有助于優化公司股權結構、提升公司市場地位和品牌形象。此外,本次引戰增資是中國華融風險處置、持續經營和改革發展取得的標志性成果,也充分體現了投資者對新華融建設三年來各項工作的認可,體現了投資者對中國華融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期望。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中國華融脫胎于工商銀行,在業務方面也一直有較多戰略合作,工銀投資戰投有助于強化雙方合作;中國信達是AMC不良主業做得較為扎實的一家,有助于夯實華融不良資產主業經營能力;而中信集團近期開始布局地方AMC,其龐大的產業和金融資源將與中國華融全國性不良資產經營形成聯動效應。”
“信達僅作為財務投資者并不會涉足華融后期的經營太深,但是不排除可能會和華融進行部分業務的整合嘗試。”對于本次戰略投資者增資的意義,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中信是目前國內實力最雄厚的綜合性產融集團,工商銀行與華融又有千絲萬縷的歷史淵源,更有助于化解當前華融風險,有足夠的實力保證華融在穩定可控的情況下處理遺留問題,不會引發市場系統性風險。”
此外,記者注意到,今年4月以來,中國華融一直處于停牌狀態。就公司復牌事項,中國華融方面表示,公司一直和相關監管機構保持溝通。公司將適時向香港聯交所提交復牌申請并及時公告。
加速瘦身 剝離資產
引入戰略及財務投資者的同時,中國華融也在進一步對旗下資產進行整合,并剝離金融資產。
據中國華融11月17日公告,按照監管機構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逐步退出非主業的要求,公司擬啟動華融湘江銀行、華融金融租賃股權轉讓。此次轉讓將采取公開方式,中國華融擬將持有華融湘江銀行40.53%的股權、合計31.41億股股份,華融金融租賃79.92%的股權,共47.37億股股份全部轉讓出清。
對于未來的發展,中國華融強調,將立足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功能定位,按照回歸本源、聚焦主業的既定發展戰略,全面回歸主責主業,加快業務轉型發展。
事實上,近兩年來,中國華融逐步開始剝離旗下金融資產:2020年4月,全資附屬公司華融致遠擬將其持有的華融華僑91%的股份轉讓;2021年6月,擬轉讓所持有的華融中關村不良資產交易中心79.6%的股權;2021年8月,擬將持有的華融消費金融70%股權對外公開轉讓,同時擬實施華融信托股權重組;2021年9月,擬將持有的華融證券71.99%股權對外公開轉讓。
中國華融方面表示,近年來,在監管部門“回歸本源、聚焦主業”的指導下,中國華融積極回歸主業,加速推進機構瘦身。本次轉讓華融金融租賃及華融湘江銀行股權以及此前已披露的轉讓安排,是落實監管要求的具體舉措,是穩步推進機構瘦身、優化業務布局、全面聚焦主責主業的正常股權轉讓行為。公司出售金融子公司股權,有利于補充公司核心一級資本,在優化不良資產主業資源配置、鞏固公司主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地位方面將起到積極作用。有關金融子公司股權轉讓相關工作正在推進中,后續如有進一步進展,公司將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AMC回歸主業是政策定調,剝離金融資產能夠更好的專注主業,不僅僅是中國華融,而是AMC全行業,對于2009年以來AMC綜合化金融發展是一種糾偏。”陳文表示。
在沈萌看來,剝離資產一方面是華融需要回籠資金、解決龐大的債務和虧損,另一方面也是進行切割,防止問題發酵、延燒到更大范圍。
2021年8月29日,中國華融在停牌5個月后發布遲到的2020年度業績。財報顯示,2020年,中國華融實現營收1017.32億元,較2019年同口徑收入減少7.5%,其中不良資產經營分部業務收入為603.69億元,相較于上年同期,同比減少13.5%;2020年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虧損達1029.03億元。
對于虧損原因,中國華融方面表示,主要是公司對原董事長賴小民任職期間激進經營、無序擴張造成的風險資產持續清理和處置,同時,新冠疫情造成的市場沖擊,部分客戶履約能力下降,當期部分資產質量加速劣變。對此,公司對風險資產進行了全面審視、評估及減值測試,當期確認了信用減值損失和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對經營業績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影響。
陳文認為,對于目前的中國華融來說,其最大挑戰是盈利能力和造血能力,去年千億虧損已甩掉了歷史包袱,后期壞賬計提壓力不大;但之前AMC行業盈利增長主要靠綜合化金融,如今去綜合化金融,其不良主業競爭已經不斷加大,盈利能力會受到一定挑戰。
(編輯 白寶玉)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