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毛藝融
2024年以來,隨著港股市場走出反轉回升態勢,港股上市公司的回購力度也不斷加大。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30日記者發稿,年內共有280家港股上市公司實施回購,同比增長35%;回購金額合計達2634.41億港元,同比大幅增長108%。其中,僅12月份以來,已有111家港股上市公司發起回購,累計回購數量約6.74億股,回購金額達204.46億港元。
行業龍頭公司的回購節奏和力度不減。從個股回購規模來看,互聯網巨頭騰訊控股以1107億港元的回購金額獨占鰲頭,占據港股市場回購總額的42%,已連續三年成為港股市場當之無愧的“回購王”。匯豐控股、友邦保險、美團-W等公司則緊隨其后,回購金額均超百億港元,分別為417億港元、322億港元、282億港元。此外,有12家公司回購金額在10億港元至100億港元區間,另有48家公司年內回購金額超過1億港元。
整體來看,積極開展回購行動的港股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資訊科技、金融、非必需性消費以及醫療保健行業。
與去年相比,不少龍頭公司明顯加大了回購力度。比如,騰訊控股今年合計回購股份3.04億股,共計回購金額1107億港元,而去年同期回購金額為494億港元。醫藥龍頭石藥集團去年回購金額僅2億港元出頭,而今年以來公司回購金額已接近17億港元。匯豐控股年內回購金額約417億港元,去年同期約216億港元。
從政策面來看,今年港交所推進庫存股機制改革,新的庫存股機制6月11日正式生效,也推動了更多港股公司加入回購隊伍。
比如,美團-W年內已累計回購67次,累計回購金額282億港元,躋身年內港股公司回購規模前列。
不少中小市值的港股公司也加入回購隊伍,釋放公司估值被低估的信號。例如,為維持港股通地位,聯易融數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瑞爾集團有限公司等多只逼近“40億港元”門檻的港股通標的加大回購力度。
展望2025年,多數機構認為,港股有望在寬幅震蕩中上行。
在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楊超看來,基本面方面,在一攬子存量和增量政策的支持下,港股盈利能力有望增強;國內方面,貨幣政策將“適度寬松”,南向資金有望加速流入港股市場;估值方面,港股估值處于相對低位水平,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中長期配置價值較高。
國泰君安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周浩表示,當前港股市場的估值定價和資金結構更健康,相對吸引力較高。行業配置上可關注3個方向:一是互聯網龍頭股;二是受益于政策支持、景氣度回升的內需行業,如消費電子、汽車等行業;三是盈利穩定的高分紅行業,如金融、電信等行業。
“港股投資機會明顯增多,賺錢效應顯著提升。”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目前港股估值處于全球主要資本市場的洼地,在歐美股市高估值風險的情況下,部分國際資本將尋找新的投資機會。預計2025年內地將繼續出臺利好措施,傳統白馬股和代表新質生產力的科技股將有較好的投資機會。
中信證券研報預測,2025年港股市場或迎來反轉行情。首先,當前全球維度港股的估值優勢非常顯著。其次,2024年前10個月南向資金已累計流入近6300億港元。最后,在國內一系列政策逐步落地的背景下,投資者預期有望轉向。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