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喬宇
北京時間10月10日,小牛電動車企業——牛電科技更新首次公開募股(IPO)招股書顯示,計劃發行83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價格區間為每股10.5美元至12.5美元,擬籌集資金最高1.19億美元,計劃于10月19日登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NIU”。如無意外,牛電科技將成為國內首個登陸美國的雙輪電動車企業。
IPO募資金額縮水
根據更新后的招股書顯示,牛電科技最高募集資金1.19億美元,與此前首次遞交的招股書中擬最高籌資1.5億美元相比略有縮水。
“雖然縮水的比例并不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牛電科技的‘不自信’”,互聯網行業資深分析師寧小平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寧小平指出,“此前業界普遍看好牛電科技的IPO,其最高募資金額應該在3億美元左右,但沒想到最終的募資金額只有這么多。”
不過,有業內人士則認為,“近期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普遍下調募資金額,其實與大環境不好有關。”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從8月至今,趣頭條、蔚來汽車、云米科技等多家公司均在上市前下調了最高募集金額。
上述人士指出,“實事求是地說,牛電科技募集到上億美元資金還是比較輕松的,畢竟牛電科技身上存在不少新元素和舉措。首先,牛電科技在同質化嚴重的電動車行業走出了一條新路;其次,牛電科技布局海外市場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比如,在設計方面,小牛電動車的顏值一向很高,辨識度也不錯;在智能方面,小牛電動為車輛安裝CLOUD-ECU,與遍布車身部件的傳感器保持互聯,讓用戶輕松知道車輛的狀態、電池的情況、歷史軌跡、實時的定位等;在電池方面,小牛電動車并未使用傳統的鉛酸電池,而是采用了鋰電池。
在海外布局方面,牛電科技早在2016年11月就正式公布了全球發展戰略,進入海外市場;2018年,其新品首發更是選擇在了法國盧浮宮。另據招股書顯示,今年上半年,來自歐洲和其他海外市場的銷售已占到牛電科技凈收入的12.9%,而2017年這個數字只有4.9%。
上市后如何支撐股價?
不過,業界認為,牛電科技之所以急于上市且不惜募資金額縮水,也與其目前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多重問題有關。
首先,牛電科技的盈利是個受關注的大問題。招股書顯示,牛電科技2018年上半年實現凈收入5.57億元,同比增長95.44%。但與此同時虧損也在不斷擴大,上半年虧損達到3.15億元,比去年全年的虧損額1.85億元還要多。
牛電科技曾解釋稱,虧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多達1.69億元的股權激勵支出。此外,牛電科技也表示一般及行政開支近期還將以絕對數額增加。這也意味著,短時間內牛電科技無法扭轉虧損的局面。
其次,牛電科技的盈利能力偏弱,且抗風險能力較低。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電動車整車制造行業平均毛利率分別為18.27%、19.16%、15.07%。而牛電科技在2016年至2017年的毛利率僅為為3.60%、7.11%,遠低于行業平均值。雖然今年上半年牛電科技的毛利率達到14.3%,但仍低于雅迪、新日等電動車企業。
同時,牛電科技的營收與電動車銷量,與傳統電動車巨頭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雅迪控股實現營收45.83億元,共銷售247.3萬輛電動車;新日股份則實現營收14.49億元,雖然并未公布銷量數據,但根據銷售收入和電動車平均售價估算,其銷量也應該在90萬輛以上。而反觀牛電科技,其上半年凈收入僅為5.57億元,銷售12.5萬輛電動車。
營收和規模都不占優,意味著牛電科技的抗風險能力較低。遇到原材料價格上漲,傳統電動車巨頭可通過多種方式內部消化,牛電科技卻只能以漲價來應對。比如:之前牛電科技就以原材料價格上漲而自身無法承受的理由,對N系列和M系列部分型號進行漲價,金額在600元至900元。
牛電科技還面臨著政策層面的考驗。電動車的新國標將于2019年4月份正式實施,對電動車的各項關鍵性能如整車質量、整車尺寸、最高時速等進行了修改。比如:新國標要求電動自行車具有腳踏騎行能力,設計車速不超過25km/h。這無疑對牛電科技也是一種沖擊,牛電科技此前的某些電動車時速高達70km/h。
寧小平介紹,“要想上市之后支撐股價,牛電科技必須在短時間內解決這些問題。在虧損、銷量等方面,其要積極度過現在的發展前期階段,盡快將生產成本降低。”
雖然牛電科技CEO李彥也曾表示,“小牛電動80%以上的零部件都是自己重新開發……這種方法雖然前期成本較高,但后期一旦度過技術儲備期,產品成本就會直線下降,后續也會擁有更大的盈利空間。”
但何時能度過技術儲備期,并大幅降低產品成本,李彥并未給出時間結點。
此外,面對政策的考驗,牛電科技也要從現在就做好準備。招股書顯示,牛電科技將政策列為風險因素之一,稱將對M和U系列進行重新設計,以滿足新國標的要求。比如對于N系列,牛電科技將與有資質的第三方制造商合作去重新設計車輛,以滿足安全標準。
當然,牛電科技也有著傳統電動車企業所無法媲美的優勢。比如體驗更佳的鋰電池車型將成為消費者換新升級的主角,牛電科技未來的市場需求會持續保持旺盛。此外,牛電科技已真正打造出自身的品牌文化,消費者對其更有黏性且忠誠度更高。這樣一來,不僅能夠產生更好的營銷價值,還能輕松地實現消費轉化。
17:38 | 中船應急: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 |
17:38 | 中牧股份:5月19日將舉行2024年度... |
17:38 | 中洲特材:二級市場股價波動受市場... |
17:38 | 珠江鋼琴:關于聘任公司副總經理的... |
17:37 | 神馳機電:公司目前不涉及機器人及... |
17:37 | 石頭科技:累計回購公司股份67000... |
17:37 | 蜀道裝備:公司主營業務是為客戶提... |
17:37 | 泰恩康:5月12日將舉行2024年度網... |
17:37 | 天普股份:5月16日將舉行2024年度... |
17:37 | 天味食品:4月份公司未實施回購 |
17:37 | 萬邦醫藥:5月16日將舉辦2024年年... |
17:37 | 仙琚制藥:關于收到炔雌醇環丙孕酮...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