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寒冬下,AI行業的吸金力度仍然不減。
2月27日,人工智能公司地平線(HorizonRobotics)宣布獲得B輪6億美元的融資,由SK中國、SKHynix等聯合領投,投后估值達30億美金。這家成立不到4年的公司,一躍成為行業獨角獸。在此之前的2017年,地平線獲得由英特爾等投資的超過1億美金的A+輪融資。
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曾任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院長。公司主要產品包括處理器、自動駕駛計算平臺和智能人臉識別網絡攝像頭,并在汽車、安防、零售等行業有相應解決方案。余凱透露,地平線未來的目標是成為“邊緣計算領域的英特爾”,而主戰場將是智能駕駛和AioT,“融資將進一步加快公司的研發和商業化步伐。”
目前,寒武紀、阿里巴巴、華為、百度等均已在AI芯片領域布局。不過,在設計思路和制造技術之間,這些公司還處于較為初級的階段,仍然需要找到合適的場景并量產。
“現在融資難,地平線能夠在這個時候拿到融資,能夠起到鼓舞股東的作用。尤其是和海力士有了合作之后,信心有很大的提升。另外,對于未來的資金支撐和發展也有很大的幫助。但是,行業整體來說還不會看到太大的變化,畢竟AI的應該還處于早期。”芯謀研究創始人顧文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初創階段的企業還是面臨較大的挑戰,當AI市場起來后,高通、英特爾等巨頭的平臺、人才、客戶優勢將會進一步凸顯。
聚焦智能駕駛
從地平線的一長串投資人名單可以看出,為了降低風險,風投機構也開始抱團投資,以分散和降低風險。
該公司官方透露,參與本輪融資的機構與戰略合作伙伴包括:泛海投資、民銀資本、中信里昂旗下CSOBOR基金和海松資本等。同時,晨興資本、高瓴資本、云暉資本和線性資本等現有股東也繼續跟投。
至此,2018年全球排名前三的半導體企業中有兩家成為了地平線的重要股東。而國內數家一線汽車集團給予地平線的上億美金投資,也成為中國車企目前在人工智能領域最大規模的投資。
因此,地平線將業務聚焦在了智能駕駛領域。2017年,地平線與英特爾在當年的CES上聯合發布了基于地平線BPU架構的高級輔助駕駛系統。2018年,該公司發布的兩款芯片“征程”系列處理器和“旭日”系列處理器,已經大規模用于智能駕駛和AIoT邊緣計算等領域,并且預計今年將在車規級計算平臺和第三代芯片架構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對于未來的盈利模式,余凱解釋稱,與通用芯片廠商不同,地平線的商業模式是成為平臺,做OEM、Tier1的供應商,集成商和行業解決方案商背后的賦能者。目前,地平線Matrix自動駕駛計算平臺已向世界頂級L4自動駕駛廠商大規模供貨。
未來,英特爾與地平線之間的資源互補可能進一步加強。從英特爾官方公布的數據來看,2018年,其旗下子公司Mobileye的自動駕駛和輔助駕駛兩大業務中,其中約有16項設計來自中國市場,中國正成為Mobileye的主要戰略市場。
對于其未來的布局,顧文軍分析稱,汽車是非常熱門的一個市場,高通也在積極的布局汽車領域。汽車絕對是半導體行業下一個非常重要的增長點,尤其是AI涉及到自動駕駛。“但是我覺得肯定也不會僅限于汽車,總體來說,近期要大規模商用還是比較難的。之所以放棄手機領域,是因為手機廠商自己有能力做芯片,像華為在手機方面就可以自己做AI芯片,單獨的AI企業很難有競爭力。”
在他看來,AI眼下正熱,大的公司在投資上,肯定會看重與自己業務相關的部分,英特爾也有自己的投骰子布局,中國是很重要的一環,投資地平線并不意外。
商用仍在等待
地平線的這輪融資,基本以產業資本為主,包含半導體、汽車多個方向,不僅將注入資本,更重要的是將帶來商業化的資源和經驗。這一信號,為行業注入了強心針。
SK中國總裁吳作義表示,SK集團在5G網絡、半導體,自動駕駛和智慧城市等領域有著領先的產業布局。此輪資本層面的戰略合作,將推動雙方的產業格局互補與優化。
如此看來,其對地平線AI芯片的研發、產品應用落地以及產業鏈上下游合作都將起到推動作用。但是,對于中國的芯片公司來說,要做出能夠大規模商用的芯片,無論是寒武紀還是地平線,抑或是阿里平頭哥,都還在蓄力期,仍然需要積累。而國內半導體產業存在的不足,正在激發產業和投資界新的動力。此前,寒武紀曾完成了數億美金的B輪融資,估值在25億美元左右,而自動駕駛Pony.ai整個A輪融資的金額為2.14億美元。阿里巴巴、恒大等企業紛紛進軍芯片和集成電路產業,千億規模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也正在募集中。
達泰資本管理合伙人葉衛剛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指出,去年下半年以來,想投半導體的人變多了。但是熱潮不會持續太久,有一部分是確實在關注行業發展,一部分是在盲目蹭熱點。最后有一半以上會出局。
資本的青睞,另一面是行業存在的巨大機會。畢竟,中國市場的需求足夠大,每年進口芯片規模在2300億美金,如果國產芯片能替代其中50%的規模,即能達到1150億美元的市場,其中可以催生出多家獨角獸公司。無論是投資界還是產業公司,在未來必須向更加細分的市場深耕,以避開和通用芯片領域巨頭的競爭。
葉衛剛認為,在大的環境下,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都可以將眼光瞄準細分方向,如智能家居芯片、手機音視頻圖像處理芯片、電動汽車平板顯示驅動芯片等等。這些領域基本都具備200-300億元的市場規模,也比較容易突破。另外,芯片企業的利潤率其實并不低。比如英特爾、高通等芯片設計企業,毛利能達到70%,稅后凈利潤也有30%。
因此,地平線未來或許會向更多領域拓展,包括智慧城市、智慧零售、智能機器人等。按照余凱的規劃,他希望這是一家參與到全球競爭的企業,面向的是國家化的市場。只不過,這條路依然漫長。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