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彬彬 見習記者 王僖
3月20日,遠在歐洲意大利的最高舞臺上,在意大利總統的見證下,一位來自中國的企業家獲得了意大利工商業領域的最高獎“萊昂納多國際獎”。他是濰柴集團的董事長譚旭光。
他的獲獎是因為“解救”了一家陷入嚴重危機的意大利“國寶級”企業、造船業“皇冠上的明珠”法拉帝游艇集團,Riva、CRN、Ferratti等都是其旗下品牌。2012年,來自中國的濰柴集團向金融危機沖擊下陷入困境的法拉帝伸出了“聯姻”之手,成為其第一大股東。短短的幾年間,譚旭光就讓這家老牌企業“老樹發新枝”,走出危機、重振雄風。
時間回到20多年前的1998年,當37歲的譚旭光臨危受命接掌濰柴時,面對的是一個6個月發不出工資、瀕臨破產的傳統國企。20年,譚旭光如何讓瀕臨破產的濰柴成為國際濰柴?譚旭光的追夢之旅成就了這條光榮的荊棘路。
國企改革要敢于“吃螃蟹”
在90年代的國企轉型期,濰柴也是一家有著各種國企病的地方企業。濰柴的重生源于譚旭光發起的一場破釜沉舟、壯士斷腕的改革“四部曲”。
1998年,譚旭光上任伊始,即代表班子向全體職工做出了“約法三章”的鄭重承諾,先從班子自身做起,并率先解決了拖欠工資問題,迅速贏得了人心。之后,濰柴啟動了人事、用工、分配的“三項制度”改革,在20年前就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薪酬能高能低”的機制。解決了人的包袱后,譚旭光瞄準了業務的包袱,確立了“三三制”的產權改制思路,核心就是聚焦主業、剝離副業,濰柴得以輕裝上陣。
2002年濰柴動力在行業內率先通過混改成立濰柴動力,引入境內外戰略投資者。2004年濰柴動力在香港上市,一步打通國際資本市場。濰柴通過一系列驚心動魄、敢為人先的改革,解除了全部的體制機制障礙,進入了“起飛”的軌道。
譚旭光是敢于吃螃蟹的人,濰柴20年前的改革,現在很多國企還不敢觸及。譚旭光說過,那些年就是“頂著鍘刀搞改革”。譚旭光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總書記提出的“國企一定要改革,抱殘守缺不行”。
敢于造夢的“譚大膽”
2005年,在紅極一時的德隆系倒下的那場盛宴中,濰柴動力以10.2338億元贏得了湘火炬汽車集團,彼時的譚旭光也獲得了“譚大膽”的稱謂。那時“譚大膽”并不是褒義,很多人認為他“不理性”,但現在來看,很多人會認為那是相當有“戰略性”的一搏。
譚旭光說,當時很多人不理解,濰柴作為一個獨立發動機廠,獨立生存是很難的,濰柴并購湘火炬,不僅僅是獲得了整車資源,更重要的是整合了中國最優質的濰柴發動機、法士特變速器、漢德車橋,全球首創了商用車動力總成商業模式,領先國外12年。2019年1月8日,濰柴動力憑借“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膺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我國商用車自主品牌為什么能夠勝出并占據絕對主導,譚旭光認為,這與濰柴掌控了商用車核心技術是分不開的。
譚旭光的魄力和濰柴的成功,也贏得了山東省歷任領導的支持。2009年,譚旭光執掌以濰柴、山推為主體組建的山東重工集團;2017年,譚旭光執掌中通客車的母公司——山東交工集團;2018年9月1日,譚旭光回到曾經的濰柴集團母公司——中國重汽集團,擔任董事長、黨委書記。
從一個單一的發動機企業,到建立完整的商用車和工程機械產業鏈,譚旭光始終認為這是一個敢于造夢、敢于追夢,也能圓夢的過程。
心無旁騖打造中國“心”
高端大功率發動機是我國的一個重要“瓶頸”,譚旭光的重要貢獻在于持續引領我國商用車動力走出了一條自主發展、邁向高端的道路。
濰柴是我國引進斯太爾發動機的主導企業,但是譚旭光不想只吃技術引進的飯,因為真正先進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2003年起他主導開發了我國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WP10/12系列藍擎重型高速柴油機。在當時全球主流企業普遍采用單體泵或泵噴嘴技術路線的情況下,他基于對燃油系統的深刻理解,堅定地采用了高壓共軌技術。該路線已成為當今全球柴油機行業唯一技術路線。
濰柴的科技創新成果,源自對科技創新和科技人才的持續大投入。據了解,濰柴現在建成了行業唯一的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地建立了全球協同研發平臺,匯聚了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
有人稱他為“動力瘋子”,譚旭光并不以為意。譚旭光曾說他最敬佩的人之一就是蘋果的喬布斯,他認為只有在業務上具有“瘋子精神”才能鉆研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讓老外點贊的“中國譚”
譚旭光曾經說過,2012年,法拉帝集團的老股東法拉帝先生對企業“不舍”流下了眼淚,而現在,老法拉帝先生將來自中國的譚先生看成是真正讓人放心的意大利朋友,屢屢為“中國譚”點贊。
為“中國譚”點贊的不僅僅是意大利法拉帝集團,還有來自法國的博杜安發動機公司、德國的凱傲叉車集團和林德液壓公司、美國的PSI公司等。從2009年至今,濰柴以“補短板、調結構、強主業”為標準,并購了歐美8家高技術企業。這些企業都在并購后全部實現了扭虧為盈、保持健康發展。
在“一帶一路”沿線,濰柴更是耕耘多年。譚旭光從當年自己“起家”的東南亞市場開始,到如今在緬甸、埃塞俄比亞、印度、白俄羅斯、俄羅斯等國家的本地化制造,在“一帶一路”叫響了中國制造“濰柴品牌”,贏到了當地的高度認可。
意大利萊昂納多國際獎只是譚旭光國際影響力的一個縮影,我們有幸見證了又一位中國企業家躍升為全球企業家。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