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第20屆中國環博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盛大開幕。2018年,對于環保行業來說,可謂跌宕起伏,歷經不少波折,但本屆環博會的規模相比往年卻更加壯大,參展商多達2047家,較上屆1762家增長16%。
2018年5月,首創集團在第19屆環博會上對外正式發布了環保產業“生態+”發展戰略,立足于提供可持續循環發展的優質公共服務,整合“水務、固廢、大氣、資源能源”四種業態,致力于為客戶打造全方位、立體化的“環境—資源—能源”綜合解決方案。今年,首創集團環保板塊再次攜旗下三家企業——首創股份、首創環境、首創大氣全新亮相,以“科技引領生態未來”作為本次首創集團的參展主題,吸引了眾多行業內外人士駐足展臺參觀、咨詢。
人氣展臺盡現科技魅力
現場穿越環保產業的“過去”與“未來”
創意數字沙盤是本次展臺的一大亮點,通過動畫演示和人機互動,全面展示了首創集團環保產業的發展歷程,也與觀眾一同回顧了環保產業發展的三大階段——“點”時代、“線”時代與“面”時代。
水務行業,由最初產品設備的產銷模式逐步向單體水廠特許經營的服務模式轉型,從此開啟了水務環保行業的產業化發展之路;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市政公用設施有效供給普遍增加,廠網一體化項目迅速涌現;如今,“廠—網—河湖”綜合治理的統籌時期已然到來。
固廢行業,以終端處理業務為開端開啟了市場化之路;隨后,從終端處理體系擴展至收集、轉運、處理、處置各個環節;在城鄉一體化快速發展的今天,“環衛一體化”的趨勢也愈發明顯,驅動龍頭企業構建和完善從源頭到終端的固廢處理完整產業鏈,進一步提升運營效率與服務水平,推動行業進步和產業升級。
大氣行業,從“點”時代的抑塵產品制造和點源揚塵治理開始了對空氣污染治理手段的探索,隨后擴展至“線”時代的道路揚塵治理;隨著全國首例化工園區大氣綜合治理PPP項目的應聲落地,標志著客戶需求已從傳統的“產品+服務”模式提升到能夠提供一個區域內環境空氣質量保障整體解決方案的新高度。
通過智慧環保平臺的應用演示,數字沙盤把觀眾們帶入了未來的“體”時代和“場”時代,緊扣本次展會的主題。“體”時代的特征是環境產業內的橫向打通,“水、固、氣、能”綜合解決方案將成為主要的產品和服務形態;產業內的縱向打通,上下游企業之間、金融與產業之間、技術與服務之間、工程與設備之間、建設與運營之間,形成生態化的組合商業模式,“PPP+第三方環境治理服務”、“環境導向開發模式(EOD)”等創新模式或將成為環境產業的破局之旅。進入到生態“場”時代,集團化、規模化的環境企業,將真正進化成為生態價值創造者、生態環境運營者、美麗中國建設者、美好生活服務者。
用技術實力對話
現場學術公益分享會彰顯國企責任
除了展臺中科技新穎的展示方式賺足大家的眼球之外,首創技術分享會也成為熱門話題。首創集團環保板塊在三天展會期間定時舉行“水、固、氣、能”領域的技術分享會,也是不同于去年展臺的一大亮點,每場一個小時的技術分享干貨滿滿,讓更多人了解到首創集團環保企業的業務模式、產品設備、技術優勢與服務能力。
在技術分享會現場,水務卓越運營綜合解決方案、老舊填埋場治理、智慧環保平臺、干式厭氧技術在國內的應用等專業講演,吸引了不少觀眾積極參與提問,學術探討氛圍十分熱烈。
配合技術分享會,本次首創集團展臺還單獨開辟了裝備微縮模型展示區,包括細顆粒物溯源監測車、市政污泥應急處理設備、ALNC全自動低氮爐排爐,完全根據實物尺寸等比例縮小后制作,使得觀眾可以近距離體驗這些高端環保裝備。
各板塊持續發力
引領生態環境產業發展
自“生態+”戰略發布以來,首創環保以“專業引領、科技引領、創新引領”為牽引力,不斷強化自身綜合服務能力,專注于為客戶提供可持續循環發展的優質公共服務,致力于成為受人尊重的生態環境綜合服務商。而首創股份作為首創集團環保板塊旗艦企業,也一直踐行著助推和引領生態環境產業發展的角色。
根據首創股份2018年年度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首創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24.55億元,同比增長34.14%;利潤總額達到12.79億元,同比增長31.58%;歸屬母公司凈利潤達到7.19億元,同比增長17.55%;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達到32.95億元,同比增長32.37%,5年復合增長率76.19%,呈現出遠超行業平均增速的強勁發展勢頭。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