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中國香港品牌餐廳想要成功“北上”,需要更精細化運作
■本報記者 李喬宇
6月13日,中國香港餐飲集團太興集團如愿登陸港股市場,在它身后,還有另一家中國香港餐飲集團大喜屋集團走在港股上市的路上。
“募資一定是為了完善消費端的布局。”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證券日報》記者談道,近年來,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地區的餐飲市場都出現快速增長的態勢,此時募資一方面有助于鞏固中國香港品牌在當地的市場地位,另一方面也為這些品牌未來進一步在中國內地市場跑馬圈地提供了空間。
餐飲集團上市激發想象空間
6月13日,太興集團正式于中國香港市場上市,據公開數據顯示,太興集團全球共計發售2.5億股,其中,中國香港發售7500萬股,國際發售1.75億股;發售價每股3.00港元。
公告稱,此次太興集團上市所得款項凈額約為6.947億港元,其中約44.0%用于開設新餐廳;約11.0%用于翻新集團于中國香港及中國內地現有餐廳;約35.0%用于增強及擴展集團于中國香港的食品廠房以及擴展中國內地的食品廠房;約10.0%用于集團的一般營運資金。
數據顯示,2017年太興集團分別在中國香港自營休閑餐飲餐廳市場的收益排名第一;于中國香港臺式休閑餐飲市場的餐廳數量排名第一;于中國內地自營休閑餐飲餐廳市場的收益排名第二。
太興集團之后,另一家中國香港餐飲集團也正在發力港股上市。公開資料顯示,6月4日,大喜屋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公開信息顯示,大喜屋集團在中國香港經營13間餐廳,其中包括12間日式放題料理餐廳及一間自選菜肴餐廳。根據灼識咨詢報告,大喜屋于2018年按收入計算在中國香港日式放題料理餐廳市場排名第一,占有約37.1%的市場份額。
談及募資用途,大喜屋集團方面表示將擴大及增強該集團于中國香港的餐廳網絡以及提升市場份額,此外建立中央廚房以擴大食品工廠及擴張計劃,同時升級現有餐廳。
“上市還是因為存有資金上的壓力”,廣州萊維特品牌資訊有限公司高級合伙人陳瑋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開設新店的成本動輒數百萬元,如果僅靠自有資金或許難以快速擴張,募資能夠推動品牌快速發展。”
此外,在朱丹蓬看來,餐飲市場仍有較為明顯的市場空間。利用資本市場,相關企業能夠實現自身規模以及品牌影響力的最大化。在中國香港地區,上市能夠讓兩家企業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并保持其所在細分領域的頭部地位,對于中國內地市場而言,上市募資也能夠為兩家企業提供在中國內地市場跑馬圈地的可能性。
據太興集團方面表示,其計劃于2019財年、2020財年以及2021財年在中國內地分別開設11間、12間以及13間新餐廳。從大喜屋集團方面來看,據《證券日報》記者查閱公開信息了解到,大喜屋集團旗下部分品牌亦出現于中國內地市場。
“北上”餐廳水土不服?
進一步打開市場并沒有那么容易。家在北京的周先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談到,他對外來餐飲文化并不感興趣,也并不了解太興集團以及大喜屋集團。另有家在中國香港的林女士用“不溫不火”形容兩家企業在當地的狀況,并對太興集團以及大喜屋集團在當地細分行業中處于頭部地位感到意外。
以太興集團旗下的太興餐廳為例,6月11日,《證券日報》記者來到了位于北京一家商業綜合體內的太興餐廳,適逢午間用餐高峰,與周圍餐廳相似,前往太興餐廳用餐的消費者亦絡繹不絕,但隔壁的南京大牌檔明顯更為熱鬧。
該餐廳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一般來說等位的情況不多,節假日或者高峰期可能會需要等15至20分鐘。
對于對港式餐飲接受程度更高的廣東地區而言,太興餐廳亦未體現出優勢。有在深圳工作的消費者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與其他港式茶餐廳相比,太興餐廳價格更高,味道也并沒有明顯優勢。
“港式茶餐廳在廣東較為普遍,因此太興餐廳所面臨的市場環境競爭壓力更大,一方面并沒有體現出足夠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價格又下不來,因此太興餐廳在廣東反而不如在北方有優勢。”朱丹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朱丹蓬同時質疑,其此前曾前往開在中國香港地區的太興餐廳,但中國香港以及中國內地兩地餐廳的服務品質以及食品口味存有差距,“太興餐廳并沒有把自身最優質的DNA傳承到內地。”
據太興餐廳上述工作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談道,中國香港與內地消費者的口味不同,因此太興餐廳的菜單也會有所不同,“菜品和價格會有些不同,但是制作方法是一樣的。”
“正是這些不同造就了部分中國香港品牌餐廳在內地市場的尷尬局面”,朱丹蓬談道,對于北方地區而言,這些調節或許能夠投其所好符合北方人口味,但對于港式餐飲更為普遍的廣東地區而言,口味的調節就有些畫蛇添足。在朱丹蓬看來,中國香港品牌餐廳想要成功“北上”,需要更加精細化的運作。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