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夏視聽教育集團(下稱“華夏視聽”)再一次申請赴港上市,這是其7個月內,第二次向港股發起沖擊。2019年9月9日,華夏視聽曾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但申請資料已失效。
對于上市募集到的資金,華夏視聽表示將用于擴大對高素質影視作品的投入、改善旗下大學設施及教育設備、收購傳媒及藝術高等教育機構或培訓機構等。
一直以來,華夏視聽靠高等教育和影視業務兩條腿走路,但華夏視聽去年已與“大樹”中國傳媒大學終止合作,旗下最重要的教育資產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也將更名為南京傳媒學院。
而從2019年開始就陷入寒冬的影視行業,受疫情影響,今年更是雪上加霜。
華夏視聽兩大主營業務均面臨如此不確定,讓其二次赴港上市蒙上陰影。
金字招牌沒了
對于很多想從事演藝工作的年輕人來說,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并不陌生,著名演員倪妮就畢業于這所院校。
2004年,華夏視聽聯合中國傳媒大學在南京創立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公司的全稱“華夏視聽教育集團”正是來自于此。
據了解,華夏視聽的高教業務主要是指旗下公司合作運營的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而中國傳媒大學可以說是華夏視聽教育業務的靠山,其中,學費是其較為穩定的收入來源。
招股書顯示,從2016/2017學年開始,南廣學院的在校生人數從12164人上升至2019/2020學年的14256人,學費區間也在1.4萬元/年至1.8萬元/年。
報告期內,公司高等教育板塊業績穩定,2017年至2019年,營收分別為2.56億元、2.77億元、3.12億元,毛利率分別為54.4%、57.5%、54.4%。
華夏視聽曾表示,高等教育過去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品牌的市場認知度。
但在2019年7月1日,華夏視聽與中國傳媒大學簽訂終止協議,通過18個月的過渡期,將南廣學院從獨立學院轉設為民辦高等教育機構。為此,公司一次性向中國傳媒大學支付1.6億元,華夏視聽也計劃在2020年將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更名為南京傳媒學院。
根據教育部2月底發布的公示公告,擬同意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等6所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民辦本科學校。
有業內人士提出質疑:沒有了中國傳媒大學這塊金字招牌,華夏視聽的教育之路還好走嗎?
華夏視聽在招股書中也提到,在終止與中國傳媒大學合作后,公司在學生入學及就業方面將面臨重大不確定因素。
翻拍經典劇頻“翻車”
除了教育板塊,華夏視聽另一大主營業務則是影視制作。
前幾年,華夏視聽電視劇制作業務在業內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投資制作了《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雕俠侶》等多部經典作品。
但是這兩年,華夏視聽由于翻拍經典作品不斷“翻車”,甚至被稱為“低分翻拍專業戶”。豆瓣評分3.3分的羅晉版《封神演義》、4.4分的陳妍希版《神雕俠侶》都引發了網友吐槽。
除了影視劇質量一言難盡,由于受電視劇制作交付延遲等影響,華夏視聽影視制作業務也受到較大影響。
2017年至2019年,華夏視聽的影視制作營收分別為3億元、9139.6萬元、4.36億元,占當年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54%、24.8%、58.3%,其中2018年的影視制作的營收大幅下降70%。
對于2018年營收大幅下滑,華夏視聽解釋稱,其于2018年完成《倚天屠龍記》的制作,2019年初才取得電視劇發行許可證并向騰訊交付母帶。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華夏視聽翻拍的《封神演義》在湖南衛視有線上映獲得6120萬元的收入,2019年在芒果電視臺在線播出獲得2810萬元收入,合計收入僅8930萬元,但該作品的投入則高達6200萬元。
這意味著翻拍一旦“翻車”,將影響公司影視業務的收入。
華夏視聽在招股書中披露了其儲備作品,包括《清夫人》、《東邪西毒》、《康熙大帝》等,翻拍仍舊是其發力影視業務的主要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以來,影視行業監管政策全方位收緊,一系列旨在加強監管、整頓行業的政策文件陸續出臺,影視行業進入史上最猛烈的調整出清階段。
影視行業稅收問題整頓、演員不合理薪酬限制、題材及審核把控、劇集長度限制等一系列監管,使影視行業經歷了洗牌式的調整,2019年被稱為影視行業的寒冬。
根據天眼查的數據,2019年共有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絕大多數影視概念股業績出現大幅下滑。
而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讓影視行業面臨開工難等問題。不少影視演員公開表示:沒戲拍。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4月6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于影視企業此時選擇赴港上市,并不是一個好時機,可能很難獲得理想的估值或市場反饋。
“資本市場受疫情的影響,包括全球資本市場都較低迷,包括二級市場和一級市場。投資者受未來經濟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暫持觀望態度的居多。”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也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個時候無論是估值還是認購,估計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不過上市的話要根據公司具體情況,如果真是有價值的公司,最終還是會體現出來的”。
他還認為,影視公司在疫情下要加強多渠道、多元化的布局,銷售渠道也要多元化,在線娛樂的需求很大,持續做好內容是非常重要的。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