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華海藥業總裁陳保華提案內容涵蓋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藥品專利鏈接制度體系建設,及完善法律援助法(草案)等方面。
陳保華對證券時報記者稱,當前,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遇到亟待破解的諸多“難題”和“堵點”,要有效破解必須著力于相關法律制度的完善,做到有良法可依,從而規范行政服務行為,激勵企業主體的創新創造。
公共衛生法治體系建設
仍有改善空間
過去一年,持續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不禁讓人想到公共衛生安全系統建設。
陳保華認為,在此次疫情防控行動中,我國以“非醫療干預”手段為主的防控舉措,有效遏制了本土疫情,以社區基層為基礎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充分體現出精準高效、動員迅速的優勢,在全國范圍內構建了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公共衛生應對防控體系,對我國疫情防控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效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據悉,針對目前我國公共衛生安全體系建設情況,陳保華在2020年兩會上就提交過建議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衛生安全保障法》的議案。
陳保華在調研過程中發現,目前我國公共衛生法治體系仍有改善空間,重大疫情防控相關立法和配套制度不夠完善;應急響應機制以及相關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和針對性有待增強;一些地方重應急、輕預防的傾向仍未扭轉;各級傳染病醫療機構投入相對不足,藥品和醫療物資等戰略儲備不足;各級疾控機構普遍存在能力不強、機制不活、動力不足等問題;公共衛生專門人才培養與需求脫節,公共衛生人才流失比較嚴重。
在完善國家醫療衛生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方面,陳保華認為還有幾個方面可以改進:一是進一步健全科學評估體系,明確中央及地方各級儲備標準;二是優化儲備形式和儲備地點,提升儲備效能;三是加大財政支持,強化抗病毒藥物開發及生產平臺建設;四是堅持全國“一盤棋”,優化統一調配機制。
制度建設不足
制約仿制藥產業發展
“華海模式”一度成為中國制藥企業欲打開國際市場的模范榜樣。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華海藥業積極組織科研力量開展防疫藥品攻關,高水平完成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下達的2項抗疫藥物攻關任務,為疫情藥物研發做出努力。
過去一年中,陳保華發現,我國的藥品專利鏈接制度建設還存在較大不足。他認為,我國的藥品專利鏈接制度仍不合理、不完備,嚴重制約了仿制藥產業發展和仿制藥替代。為此必須要深化相關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健全我國的藥品“專利鏈接”制度體系。
針對我國專利鏈接制度建設現狀及存在的不足之處,陳保華建議:加快修訂健全《中國上市藥品目錄集》;完善“專利期補償”制度;完善首仿藥“市場獨占期”制度;建立“簡化新藥申請”制度;明確規定“首仿日”和“首仿者”范圍;建立專利鏈接有關機制,保障專利鏈接制度的落實;發揮使用環節的“拉動”和監管環節的“保障”促進作用。
集采需要重視和關注
兩大問題
為了解決老百姓的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集中帶量采購正在深入推進。
陳保華認為,隨著國家集采常態化,集采在推動“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價形成機制,降低群眾藥費負擔,規范藥品流通秩序,提高群眾用藥安全”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也對企業產生了直接或間接影響。
對于集采政策實施以來的影響,陳保華認為有兩點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和關注:一是為集采中選后確保供應保障,中選產品企業已匹配擴大硬件設備投入,國家相關政府部門應充分給予中選產品穩定供應周期,適當延長中選標期及到期后優先續標政策,確保企業硬件投入費用有一定周期攤薄。二是未來醫藥企業的轉型,不管是創新藥還是仿制藥,關鍵在于企業明確其核心發展領域,并持續不斷通過技術創新贏得市場認可。
另外,對于我國醫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陳保華認為,要積極貫徹中央提出的“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的要求,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創新帶改革,不斷加大藥物的研發投入,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