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改革開放已過四十載,作為中國的首都,亦作為改革開放政策發布的源頭,這四十年來,北京追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經歷了翻天覆地的成長與變遷,而在這四十年里,北京的城市人居環境也是不斷在改善。
老北京的墻、新北京的城,經過四十年的改變,如今的北京城市文化底蘊是什么?每天生活在北京的人,能否清晰描摹出這個城市現今的發展模樣?現今的北京又相伴著怎樣的城市人居理想?
2019年1月12日晚,由北京電視臺主辦,孔雀城首席冠名,保利北京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與碧桂園鳳凰置業發展有限公司特別支持的“改變無止境——宜居之都美好生活”BTV2018年度地產盛典,揭曉了問題的答案。
盛典現場精彩不斷,作為老北京人,市國資委原副巡視員、新聞發言人荀永利以一幅幅老照片,別開生面的進行了開場演講,并以自己的成長經歷為例,闡述了光陰中的北京城市變化,人居變化。
他表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北京乃至中國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生活得到了改善,住房條件也更加優越、舒適。”
“北京路變寬了,房子變多了,地下軌道更加豐富了,但北京永遠是北京,北京的城市精神和底蘊還在,這就是紐帶,是一座城市生命的延續。”荀永利表示道。
改革開放之后,北京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之后,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北京建設的中心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而提升居民生活質量、改善人居環境、倡導環保生活理念就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為此,蔡奇書記提出北京要成為“宜居之都”,實現從“城”向“都”的轉變。這是古都北京新的城市發展方向。也讓北京人民,獲得更加美好的品質生活。
因此,北京電視臺以“光、影、形、色”為盛典主題,別開生面地展開了四場跨界高端對話。8位風格各異、不同領域的行業精英展開跨界交流。用“創者”角度,感受城市建設變化;以“居者”情懷,鑒賞城市人居文化,追古溯源,在人居發展脈絡中,追逐北京精神和地道北京范兒。
光是北京獨有的精神內核
鴻坤地產集團品牌及市場營銷總經理張羽晴和國際知名設計師張馳,首先對北京的“城市之光”展開了對話。
雖然張羽晴是城市建設和升級的主要參與者,張馳是締造美的時裝設計師,但二人對于城市之“光”的理解,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在他們看來,一座城市的“光”就是這座城市獨有的精神內核,北京的城市之“光”,是這座有著3000年歷史的六朝古都所獨有的傳統文化之光,在對城市進行改造和升級的過程中,要守住這份傳統文化之光,更好地處理守護和新建這對看似矛盾的關系。
張羽晴認為,“光”是能量傳遞的一種形式,有了光就有了溫度,在城市面貌的更新中,開發企業不能忘卻初心,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始終要心懷善意,善待土地、善待城市,這樣才能為這座城市奉獻出具有溫暖力量的作品。
張馳則認為“北京是包容的城市,擁有一種吸收萬物的能量,所有人都愿意來到這里北京,并把自己的人生貢獻給這個城市。”
而張羽晴也對張馳的觀點表示贊同,她認為北京的特點是智慧與包容,就像經歷了千年卻依然壯碩的老者,不管出身何處,總能在北京找到自己的價值。
而北京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志也在盛典現場對北京的“城市之光”作為了自己的解。他認為,北京的城市之光就是未來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投射在公益上的“影”
如果說,北京之光賦予了城市、建筑以及生活的溫暖,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存在,那么影,就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輻射,身在當下,影可以蔓延到更遠的地方。就像我們熟悉的房地產行業,其實它的外延,拓展的更寬。對此,碧桂園北京區副總裁林偉營與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執行會長孫霄兵就房地產行業的“影”進行了個人解讀。
他們認為,房地產“影之外延”是房地產與公益的融合。其中林偉營對大眾講述了了碧桂園的公益歷史。
他表示,“從1997年開始,碧桂園便開始投身公益事業。迄今,碧桂園在教育、扶貧、賑災、醫療等各項公益事業捐款已經達48億元,直接收益36萬人。在教育方面,碧桂園一直熱衷于參與興學助教愛心事業,有自己的教育集團,旗下現在有66所學校。”
他還表示,“在教育事業上的公益扶貧也一直是碧桂園公益事業的重要方向。除了教育,碧桂園還有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黨建扶貧。碧桂園正在全國投入人力物力,因地制宜的推動健康扶貧和美麗鄉村建設。”
而孫霄兵在現場也對碧桂園的公益表現出了嘉獎,他指出,國家極為重視兒童教育問題,要在2020年實現全國優質教育的均衡。但在一些邊遠貧困地區,他們的幼兒園教育、高中教育,乃至于高等教育,還需要政府和類似于碧桂園這樣的社會責任企業大力地扶持。
而陳志也對“影”進行了解讀。他表示,從1998年開始北京政府一直在致力推動住房保障,到了2018年保障工作依然沒有放松,北京政府正扎扎實實的解決中低收入的家庭住房問題,為他們帶來了希望,就如同的光撒向家萬戶,投射出溫暖、幸福的影。
政府的保障,是陳志對“影”的理解。
突破“形”的限制
在關于“形”的對話環節中,中國葛洲壩地產總經理助理徐海倫和北汽新能源營銷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卜紅升,就針對如何突破“形”的限制、固有的框架,如何進行產品創新以達到更高一層的境界,展開了精彩對話。
徐海倫表示,“形是一直在變的,正如改革開放40年來,房地產發展20年,中國的人居形態發生了很大變化,人民的居住環節也在創新、升級、蛻變。”
“在創新中,葛洲壩地產也將綠色環保與科技相結合,打造出領先的5G科技住宅。”徐海倫表示道,“葛洲壩做房子的時候首先考慮綠色和健康,加入了諸多科技手段,符合當下人們對于居住環境、空氣、水、噪音等各項元素的要求。這是與自然的融合,天人合一,人在里面不只是要住,而是更好生活,達到美好生活的愿景。
當下,人們出行的改變就更多了。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領導者,北汽新能源連續6年獲得了電動車的銷售冠軍,且從產品升級上也在更深刻洞察消費者需求
卜紅升表示,“住和行是生活的必然元素。今天新能源汽車不僅僅是傳統汽車的邊界,它已經沖破多技術、多產業,以及多形態的融合,使我們今天的汽車更是移動空間,是智慧終端,也是能源終端,所以今天新能源汽車可以以更智能化、更安全、更清潔的方式,實現詩和遠方。”
隨后,陳志也就“形”進行了解讀,并用數據從土拍、住宅成交量、成交金額等多方面解釋了地產人對形的突破。
多樣繽紛的“色”
在“色”的對話環節,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和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胡越以對“色”的精彩透析,描繪出北京城市文化底蘊的內涵,并通過對建筑的理解,來閱讀時代、感悟人生。
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和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胡越,以對“色”的精彩透析,描繪出北京城市文化底蘊的內涵,并通過對建筑的理解,來閱讀時代、感悟人生。
胡越認為,盡管北京城市的主色彩從傳統文化的角度承襲了灰色調,但作為建筑設計師,胡越更希望未來北京是充滿活力,充滿色彩多樣性的城市。“這個色彩是城市生活的色彩,在這個里頭是多樣性和活力。”
為此他表示,北京的城市規劃,要能夠給老百姓、市民多提供一些公共空間,能承載更多的生活和內容,這是非常有必要的。讓城市在24小時不同時間段都能充滿活力,生活豐富多彩。
毛大慶則認為,生命力、多樣性、個性,這是城市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尤其是科技革命、技術革命撲面而來的時代,新一代的年輕人需要的城市應該是色彩繽紛的地方。
“制造城市的生活內容是未來北京特別重要的組成部分。未來的城市建筑除了住宅,還有很多空間會產生多元化的內容,這些都是由新一代的用戶需求產生的。很多空間內容特別跨界,辦公不像辦公,居住不像居住,娛樂又有文化場所,圖書館有健身的色彩,這是顏色的多樣性跟復合性。北京一定要往這方面努力。”
行業面臨多重變革趨勢
在盛典最后,對于2019年北京房地產發展走勢,陳志指出,“未來新房供應量保持穩定,會有更多的新產品上來,二手房和新房形成互補。住宅領域發展空間廣闊,產品呈現多元化趨勢。”
“不光是新增,還有二手改造,還有城市更新,從這點上說也是多元的。我希望我們的生活是多元的,希望我們的企業給我們的老百姓帶來的產品也是多元的,我希望我們的企業能夠給百姓帶來更多優質的住宅。”陳志表示。
在陳志看來,深度調控與房地產行業自身的周期變化,使得行業逐漸開始了市場的結構性調整,企業間的競爭也從粗暴的速度追趕模式朝著高質量比拼的模式轉變。當城市基礎建設形成一定輪廓,新房開發量呈現相對飽和的時期,如何深入推進城鎮化,讓“產”與“城”共融互推,進一步實現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愿景,是全行業需要共同探索的命題。
“現在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經不單單追求居所,更希望有生活。要求我們從開發商角度單純考慮土地的居住屬性外,延展到更多元化發展。”張羽晴表示。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