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李映泉
“碧桂園創投成立2年以來,業務覆蓋‘VC(風險投資)、PE(私募股權投資)、一級半、二級市場’,形成分階段、專賽道、多層次的投資組合。目前已投資科技、消費、大健康等領域數十家企業,綜合收益率超過80%,其中4家公司已成功IPO。”今年3月25日,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在碧桂園年度業績發布會上如是說。
今年2月,短視頻第一股快手(01024.HK)登陸港股,市值突破1萬億港元,作為投資方的碧桂園創投也分享了這一盛宴。在此之前,貝殼、秦淮數據、和鉑醫藥相繼登陸資本市場,它們背后也都有著碧桂園創投的身影。
2019年1月,碧桂園創投作為碧桂園集團旗下從事股權投資的一級部門悄然設立,負責集團除地產投資以外的股權投資業務。兩年后,碧桂園創投已將50多個項目攬入懷中,以平均每月投出2個項目的速度,成為國內創投領域的一股重要新銳力量,累計投資金額超過100億元。
脫胎于房地產巨頭,碧桂園創投如何在競爭激烈的CVC(產業資本)行業站穩腳跟,并在短短兩年內取得不俗的回報?碧桂園創投的投資理念和投資風格是怎樣的?近日,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對話碧桂園創投管理合伙人代永波和董事總經理杜浩,揭秘全球第一房企背后的創投密碼。
四大投資版圖
據碧桂園創投官網介紹,在公司已投項目中,除了貝殼、快手等已上市的明星企業外,還包括諸如紫光展銳、藍箭航天、比亞迪半導體、企鵝杏仁、菜鳥網絡等尚未上市的知名企業。其中,碧桂園創投已投企業中超過10億美元估值的公司已超過15家。
從投資方向來看,碧桂園創投的投資版圖涵蓋地產上下游產業鏈、大健康、新消費和硬科技四大主題方向。
參考具體案例,貝殼、卓寶科技、安居客等屬于地產上下游產業鏈;新瑞鵬寵物醫療、企鵝杏仁、和鉑醫藥、創勝集團、新里程醫院等投資標的屬于大健康;在新消費板塊,碧桂園創投投資了遇見小面、可糖、林清軒、漢口二廠、茶里等多個新興消費品牌;此外,在硬科技領域,碧桂園創投布局了紫光展銳、藍箭航天、壁仞科技、比亞迪半導體等業內知名科技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碧桂園創投并不局限于在一級市場尋覓項目,其身影也頻頻在A股市場顯現。2020年12月,上市公司蒙娜麗莎(002918)宣布,為子公司桂蒙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碧桂園創投以2億元入股桂蒙公司13.50%的股權。
天眼查資料顯示,桂蒙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蒙娜麗莎集團位于廣西藤縣生產基地的運營主體。據蒙娜麗莎董秘張旗康介紹,廣西藤縣生產基地是蒙娜麗莎首個走出廣東的投資項目,也將成為蒙娜麗莎旗下自動化、智能化程度最高,以及運作效率最高的生產基地,建成后產能相當于蒙娜麗莎當前兩大基地的產能總和,相當于“再造一個蒙娜麗莎”。
除此之外,碧桂園創投還通過與保利合作設立總規模達50億元的保碧基金,該基金在A股市場上已投資了江山歐派(603208)、奧佳華(002614)等地產上下游產業鏈公司。
碧桂園基因
與高瓴資本、IDG等為代表的IVC(獨立風險投資機構)相比,出身CVC的碧桂園創投有著不一樣的基因。IVC的資金主要來自于投資人,業務上會更追求投資回報率,以滿足投資人需求;而碧桂園創投的資金主要來源于碧桂園集團,除了追求財務回報率,也需要服務于集團的整體戰略,并延續集團的商業理念。
在具體業務上,碧桂園創投分戰略性投資和財務性投資兩塊。其中,戰略性投資意義在于為集團大戰略提供支持,CVC可以作為很好的窗口去鏈接外部的高新技術,并與集團主業體現出強協同效應,投資方向也以圍繞集團主業的上下游產業鏈為主。
相比之下,財務性投資自由度更高,但也具有“碧桂園特色”。“我們站在產業的高度,帶著這些理解和經驗做投資,可以更清晰透過表象抓住本質,也更能獲得頭部企業創始人的認同。”碧桂園創投管理合伙人代永波表示。
在代永波看來,過去兩年,碧桂園創投之所以在創投圈能夠很快占據一席之地,與碧桂園集團這一母體高度相關。“我們沒有太多向社會募資的壓力,集團背景也是我們接觸很多頭部項目的‘敲門磚’;最重要的是,我們延續集團對商業本質的理解,能更精準篩選到一批頭部項目,很大程度上避免‘踩坑’。”
“其實做投資和做地產開發有一定共通之處。”代永波說,“比如異地復制是一項通用的商業手段,同樣的道理也可以放在一級市場的投資領域,即將單一項目的成功經驗復制到不同領域或不同行業,形成規模化并發展壯大。”
“我們把自己定位為集團內部的創業者,即便目前做出了一些市場認可的成績,但依然還在起步階段。”代永波直言,集團并沒有對碧桂園創投定下具體的發展目標,但創投團隊有著自己的追求,那就是成為世界一流的產業資本。“雖然集團沒有給我們太大壓力,但我們自己還是要有夢想。”
代永波表示,碧桂園創投希望能在三個方面體現出影響力:第一是細分行業內的產業影響力,希望成為推動賽道進步的友好投資者。第二是投資圈的影響力,希望成為資本市場上一個受尊敬的、有存在感的積極參與者;第三是集團內部的影響力,希望能為碧桂園集團的未來做一些探索,也能貢獻一定的業績,同時,從投資回報率的角度,創投也應該做到不低于房地產主業的回報率水平。
投研驅動投資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出身碧桂園集團確實為碧桂園創投帶來了很高的起點,但作為創投市場的新進入者,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做好每一項投資決策,還需要創投團隊的精耕細作,絕非外界想象的“舉著碧桂園的牌子就能做好投資”那么容易。
代永波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碧桂園創投在成立之初就做足了功課,通過深入的行業研究,“精挑細選”確立了四大投資主題,即硬科技、大健康、新消費、集團上下游產業鏈。在此基礎上,又拆分出八條感興趣的投資賽道,其中將地產上下游產業鏈拆分為地產上游、下游社區以及物流供應鏈;硬科技主題中則重點關注半導體、新基建和碳中和三條賽道。
“我們的投資策略是‘投研驅動投資’,只有經過深度調研過的行業和賽道,在投研成果得到合伙人認可后,才會具體研究相關項目,后續還有投決會等一系列流程。如果沒有深入的投研,這樣的項目我們原則上是不會進入到投資決策流程中的。只有真正看懂,我們才會投。”代永波說。
代永波同時強調一項原則,即在投資中重點聚焦各條賽道的頭部企業,或者具備頭部潛力的企業。“我們認為站在行業山巔的創業者,才最能理解行業的價值,也最具有把事情做成的確定性。”
據了解,碧桂園創投團隊自2019年成立以來,即保持高頻的投資節奏,團隊累計看了近千個項目,最終決定投資的僅有不到6%。代永波直言,創投團隊對項目失敗的容忍度是比較低的。
除了特定的賽道篩選,怎樣的創業者才能獲得碧桂園創投的“芳心”?代永波最為看重三個方面的特質:人品要正,創業的方向一定要具備正能量;第二要有很強的學習和自驅力,具備持續主動迭代的能力;第三是執行力要強,特別是商業化的落地能力。
“啞鈴式”打法
在深度研究確立四大主題八大賽道的基礎上,為了兼顧風控和回報,碧桂園創投還提煉了一套“啞鈴式打法”,即側重于早期項目和中后期項目的投資。
關于這套打法,代永波提及從業多年一個有意思的發現:過去10年,很多創投機構隨著規模的擴大,中間階段的融資賽道變得逐漸擁擠,相比之下,早期以及后期的融資項目競爭則相對不那么激烈。究其原因,早期的項目風險較高,投入產出比相對不高,而中后期項目往往融資體量較大,對投資機構的綜合要求也比較高。
“目前在單一項目的投資,能夠一次拿出較高投資額的市場化創投機構并不多,我們則有這個實力。這是‘啞鈴’的后端,這些項目既能夠容納比較大的資金投入,同時風險可控,也能夠取得穩健合理的回報。”代永波說,當企業做到一定規模后,會希望融入和自己行業地位相匹配的朋友圈,在融資時,既有產業資源又有資本影響力,同時還能一次性拿出大額資金的產業投資者,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而在啞鈴的前端,碧桂園創投在早期的A輪融資項目中,也沒有采取“廣撒網”的做法,而是沿著深入研究過的八大賽道尋覓有潛力的標的。“有八大賽道的投研基礎,我們就能夠控制風險,同時,自有資金的優勢讓我們可以A輪開始持續地跟蹤投入,一路陪伴企業成長。”
“都是同樣的錢,企業為什么拿我們的而不是別人的?這就體現出碧桂園創投的優勢。第一,我們能夠支持企業更長遠地發展;第二,我們能夠提供產業協同的空間;第三,我們愿意且能夠給大額資金,幫助企業更省心地聚焦主業,不用把太多精力放在融資上。”代永波指出,碧桂園創投的定位是對企業友好的產業資本投資者。
建立投后朋友圈
“做時間的朋友”,這句話常常被代永波掛在嘴邊。對于成立時間才兩年多的碧桂園創投而言,如何退出還不是眼下最為關注的事項。相比之下,代永波更喜歡把精力放在投后賦能上,思考如何與被投企業建立更加親密的合作關系。
“投后賦能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合作,因為碧桂園在地產上下游的項目比較多,在雙方都有合作可能的前提下,我們會對接集團資源與企業建立協同合作;另一種則是軟性賦能,我們會把集團30年的發展經驗同企業分享,還會建立朋友圈,讓被投企業相互之間也建立人脈。”
秦淮數據則是一個典型案例。在去年8月投出后,碧桂園創投促成了秦淮數據與碧桂園集團的戰略合作。除此之外,在碧桂園遍布全國的社區中,“網紅汽水”漢口二廠、茶里、新瑞鵬寵物醫院以及企鵝杏仁等被投企業的產品和服務也在與具體業務部門接洽中,有望相繼落地,成為碧桂園社區服務中的一環。
值得一提的是,碧桂園創投每年都會舉辦面向被投企業創始人的企業家晚宴。來自不同領域的頂尖創始人共聚一堂,分享各自的新觀點、新看法,也能碰撞出新的火花。
“作為友好的產業資本,我們堅持的一項原則就是‘只幫忙不添亂’,我們不會太多干涉企業的日常經營,但如果企業有需求,我們也會盡全力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做好企業背后的支持者。”代永波說。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