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薪婷
2月28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黨委委員、副會長鐘蓉薩在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2018年中國資產管理論壇暨中國公募基金20周年行業峰會”上表示,服務養老金是公募基金發揮制度優勢、踐行價值投資、服務實體經濟、實現普惠金融的必由路徑。鐘蓉薩說:“下一個20年,希望基金行業抓住我國養老金全面啟動市場化投資運營的戰略機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開創公募基金發展的新時代。”
鐘蓉薩從四個方面對公募基金管理人提議:
第一,全面提升投研水平,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發揮買方優勢和專業化價值,系統推進ESG責任投資,全面改善中國資本市場基礎資產質量,激發經濟增長的技術新動能,推動上市公司和公募基金履行社會公民責任,為全社會貢獻長期價值增長。她表示,公募基金是人才和智力密集型行業,要著力構建人才的發現、儲備、培養、發展的完整鏈條,完善公司治理,實現人盡其才,穩定人員隊伍。投資能力是公募基金的根本,唯有創造長期良好回報才能持續贏得投資者的寶貴信任。
第二,強化產品特色,豐富投資標的。公募基金產品的發展要實現從量到質的轉變,注重產品的個性和投資風格的穩定性,提升業績比較基準的針對性和科學性,推動發展ETF、商品基金、QDII基金、REITs等各類投資工具,建設專業化、多元化的產品格局?;鸸芾砣藨斕嵘a品布局的能力,用好產品這個發動機,實現管理人發展戰略、投研能力特長、前中后臺業務、投資者需求的有效整合。
第三,發展資產配置,推進財富管理。推動公募FOF健康有序發展,推動養老目標基金指引出臺,推動公募基金為管理第三支柱養老金做好產品、人員、技術、宣傳教育等各項準備?;鸸芾砣藨袑嵦岣叨嘣渲煤惋L險管理能力,為養老金等各類投資者創造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積極探索資產配置在產品、銷售和服務端的多種實現方式,促進基金銷售向財富管理轉型,真正把公募基金創造的好收益變成投資者的好回報。
第四,推動構建三支柱養老金體系,建設長期投資生態鏈條。通過前面三點努力,公募基金將建成“多元化資產配置-專業的基金投資工具-優質的基礎資產”的資產管理三層架構,為管理養老金做好充分準備。我們很欣喜地看到,在行業的不懈努力下,第三支柱制度建設已經正式啟動。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動第三支柱制度早日出臺,推動公募基金在第一支柱基本養老金和戰略儲備社保基金、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的投資管理中發揮更大作用。
養老金通過資產管理三層架構進行長期投資,形成“長期資金、長期投資、長期資本”的生態鏈條,是養老金實現長期穩定回報以及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性的路徑安排,事關全局,利在千秋。
此外,鐘蓉薩回顧了公募基金20年的創業史和成長史取得的成績:一是資產規模較快增長,投資業績總體穩定。截至2017年底,公募基金數量達到4841只,管理資產規模將近11.6萬億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子公司的專戶業務規模達到13.7萬億元。自首只開放式基金成立到2017年底,偏股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平均達到16.5%,超過同期上證綜指平均漲幅10.5個百分點;債券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平均達到7.2%,超過現行3年定期存款基準利率4.4個百分點。
二是產品種類不斷豐富,業務范圍日益拓寬。三是公募管理人隊伍逐步壯大。一方面,公募基金公司的股東背景日益多元,除了券商、信托和銀行等傳統機構之外,私募基金和專業投資人員也參與設立公募基金公司。另一方面,公募基金業務實行牌照管理,允許符合條件的券商、保險資管等金融機構開展業務。截至2017年底,公募基金管理人已發展至128家,包括113家基金管理公司、13家證券公司、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此外,基金托管機構已達43家,有超過400家基金銷售機構。
四是公募基金成為普惠金融的典型代表。借助覆蓋線上線下、場內場外的多元化基金銷售渠道,公募基金成為我國家庭最重要的理財工具之一。截至2017年年底,有超過3.4億人開設了基金賬戶,公募基金累計向持有人分紅約1.7萬億元,為投資者創造了可觀回報。此外,公募基金是我國養老金投資管理的主力軍,推動養老金通過投資資本市場分享我國經濟增長成果。截至2017年底,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受托管理各類養老金超過1.47萬億元。據有關部門披露,社保基金自2001年以來的年平均收益率達到8.37%,企業年金自2007年以來的年平均收益率達到7.57%。公募基金作為社?;稹⑵髽I年金和基本養老金的主要管理者,為養老金的保值增值作出了重要貢獻。
五是監管體系日益完善,監管水平持續提高。公募基金在行業成立伊始便充分借鑒國際經驗,通過《證券投資基金法》確立了行業運行的基礎框架。20年來公募基金監管的重要成就表現在:第一,健全了基礎制度,行業政策環境不斷優化;第二,強化了監管能力,合規經營水平不斷提升;第三,強化了創新導向,服務實體經濟和居民理財能力不斷增強;第四,加強了風險防范,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六是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截至2017年底,合資公募基金公司共有45家,涉及15個國家和地區;20家公募基金公司在香港設立了專業子公司;有10只香港基金獲準在內地公開發售,52只內地基金獲準在香港公開發售。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