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袁元
8月20日,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2年夏季峰會在北京舉行,農銀理財董事長馬曙光在會上表示,作為首批開業的銀行理財子公司,農銀理財剛剛過了3周年的生日。回首3周年的創業路,農銀理財不負重托,經營績效穩健向好,業務轉型有序推進,產品競爭力同業領先,品牌效益日益凸顯。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下,如何推進銀行理財高質量發展,馬曙光認為,
一、銀行理財高質量發展面臨新環境。
今年以來,即使面臨巨大的穩增長的壓力,中央依然堅持“房住不炒”,堅持嚴控地方隱性債務,堅持不搞大水漫灌,決不重回強刺激的老路,其背后的邏輯在于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已逐步轉向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
由于歷史原因,相較公募基金等資管同業,銀行理財資金主要配置于現金與固定收益類資產,權益投資等多資產投資能力缺乏。一方面導致投資組合獲取超額收益的難度較大,特別是在低利率振蕩的時期,會面對資產荒的配置難題。另一方面,在債市單邊下行時,也缺乏跨市場的風險對沖能力,難以把握股市、商品、黃金等大類資產輪動的行情。反映在理財產品端,就是固收增強類產品的實際收益并不強,而偏股混合類、權益類具有較高收益彈性的產品也較為缺乏,難以滿足更廣泛客群的理財需要。
二、銀行理財高質量發展需要明確戰略定位。
銀行理財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明確戰略定位。
農銀理財成立3周年來,信用債投資規模保持在7000億元以上,理財融資業務累計投放近千億元,通過項目定增、賬戶打新的方式持續支持符合經濟轉型升級的優質上市金融企業。支持區域發展戰略,在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大灣區等重點區域投資超過6000億元。服務鄉村振興,縣域理財規模峰值超過9000億元。農銀理財通過穩健的投資運作,累計為客戶創造投資收益超過2000億元。并先后推出鄉村振興惠農、共同富裕等主題特色產品,近期又將“6+N”產品體系升級為“6心”產品品牌。優化客戶對不同類型產品的認知,特別是全新推出“順心”系列養老理財產品,重點突出長期性、穩健性、普惠性,助力養老第三支柱建設。
面對今年上半年市場的超額預期波動,農銀理財提前研判形勢,堅持底線思維,有效控制回撤,破凈率和破凈數量保持了可比同業最低,確保已兌付理財產品無一破凈。
三、銀行理財高質量發展要堅持中國特色。
銀行理財從誕生的那天起,在客戶心中就樹立了穩健收益的形象,尤其是考慮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水平偏低。在邁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基石,凈值化轉型后的銀行理財有責任繼續為廣大居民在基本儲蓄與專業投資之間找到更加多樣化、更加符合風格偏好的投資選擇,促進居民財富的保值增值。
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后,底層資產的變化都將迅速反映到產品凈值上,導致產品凈值波動更加敏感,更加需要專業化、市場化的投資能力。為此,必須持續完善投研支持體系,宏觀策略研究要加強大勢研判,提升大類資產擇時能力。中觀行業研究要做深做細,研判行業景氣度與當前位置。微觀標的與合作機構的研究要加強分級投資庫的跟蹤維護,規范開展合作機構評價,嚴把準入關。充分發揮權益投資的收益倍增作用,嚴格投資紀律,明確不同產品配置權益類資產的風格偏好、標的選擇、倉位控制的要求,提高產品收益彈性。
鑒于理財業務的普惠性,銀行應將銀行理財作為大財富管理體系建設的基本盤。對理財客戶的分層分類,促進理財與基金、保險、境外投行等其他財富管理業務的聯動發展。
(編輯 張鈺鵬)
23:31 | 直擊ChinaJoy:上半年游戲產業國內... |
23:31 | 7月份重卡銷量同比增長42%“四連漲... |
23:31 | “蘇超”效應持續顯現 文體旅融合... |
23:30 | 剛需持續發力 深圳7月份住宅成交超... |
23:30 | 頭部陶瓷企業加速創新 滿足“好房... |
23:30 | 百強房企前7個月拿地金額達5783億... |
23:30 | 新型儲能應用效果逐步顯現 鋰電池... |
23:30 | 硅片價格延續漲勢 產業鏈價格回暖... |
23:30 | 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 產業鏈... |
23:30 | 即時零售 尋求顛覆與重構的破立平... |
23:30 | 華夏華電清潔能源REIT上市 公募REI... |
23:30 | 投資者踴躍申購 多只科技主題基金...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