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興能夠受邀參加本次大會,剛才我看了一下議程,主題演講的環節,主辦方設計得非常有智慧,華為云的郭總介紹的是華為作為一家科技云企業,如何更好地服務金融機構。我是作為一個金融機構,我介紹的內容是如何更好地服務好中小企業,第三位嘉賓是一位企業家的代表,介紹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方向。
今天我就從中信銀行在數字化轉型的一些實踐,包括我們如何助力中小企業構建產業生態,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創新的探索,第二個是業務的實踐。實際上數字經濟剛才主辦方幾位領導在發言的時候都講到了它的一些重要的意義,金融機構作為實體經濟里面最重要的一個服務機構,尤其是近幾年對于我們的要求越來越高,2023年的時候,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當時提到要求金融機構要踐行政治性和人民性,同時也提出了五篇大文章,其中最重要的一篇就是數字經濟。
另外,我們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我們也發現傳統的業務模式可能跟企業的發展也越來越不適應,如何通過數字化的手段來支持企業的發展,實際上也是我們必須破解的一個課題。
我覺得從數字化轉型的演進過程,其實大家也都比較熟知,從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信息化的階段,銀行端最直觀的一個感受就是網銀,可能原來辦業務,在座的企業需要辦業務,包括個人需要辦業務,都要去現場和柜臺,但是在信息化的時代,通過網銀的系統,就不需要去網點。到了2.0階段就是數字化的階段,更多地結合企業產供銷的體系,如何借助這樣一種模式來提供供應鏈的融資,這是我們一個重要的方向。
另外是3.0,數字經濟發展到當前這個階段,尤其是人工智能的發展,如何通過智能化的手段來服務企業,也是我們探討的一個課題。
實際上中信銀行在這么多年,我們一直以來也是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的,其實中信銀行在數字化轉型,包括通過數字化手段來服務企業,我們也做了很多的嘗試,其實最基礎就是我們這么多年打造了一個非常穩健的數據底座,這個數據底座包含產業的數據,包含外部大量的數據,以及金融機構的數據。這樣的一個數據底座打造完成之后,我們就可以提升三個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產品創新能力,目前我們在整個中信體系內,通過這種類似于搭積木的方式,很快結合客戶和場景的訴求,搭建一個產品體系。另外就是智能化的風控平臺,包括貸前模型的設計,和貸后預警風控管理,也是通過數據底座。
另外就是數字化的運營體系,服務部再通過客戶運營經理,都是通過后臺,大大減輕了自身的運營能力。通過這樣,我們也是服務了大量的客戶,尤其是中小客戶,給大家提供了不同場景的融資。
從下一階段業務實踐當中,結合國家對中小企業發展的要求,也能看到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里面,其實未來有很多的路要走。因為大型企業其實數字化轉型走得還是比較早,而且比較成熟,但是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里面還有很多路要走,中小企業發展數字化轉型就是要打造供需對接,全鏈協同和其價值驅動的數字化轉型生態。圍繞供需對接、全鏈協同和價值驅動,談一談中信銀行在這里面的業務實踐。
第一個是針對供需對接,現在供需對接是一個大的范圍,包括大的央企,國企和大型客戶上下游的產業鏈,也包括很多中小企業的產業鏈。從銀行的實踐里面看到在服務這一端的時候,其實有很多的痛點。第一個痛點,原來的金融服務模式,很多是依靠核心企業的征信,現在國家要(脫核強鏈),這對我們是一個挑戰。第二,原來我們在服務供應鏈平臺體系的時候,其實只是服務到一級,可能很多的企業除了一級供應商,還有二級、三級供應商,甚至四級供應商,一級供應商沒有金融需求,二、三、四級供應商都有金融需求,線下的操作怎么提升到線上,提高銀行和企業的工作效率。我們通過數據的信用來代替主體信用的方案,有的是發票信息,有的是交易發票,有的是銀行資金的信息。
這張圖講的目前我們在圍繞著整個企業的產供銷體系,我們搭建了各種場景的業務模式,我就舉其中的一個訂單融資,訂單融資對中小企業都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觀點,訂單融資只是要更超前的階段,這兩年我們在這個方面做得也比較多。從這幾年國務院一直強調國資委要做產業鏈的供應鏈行動,要求每個央企要當鏈長,今年跟中車集團做了一個案例,比較有代表性。中車是我們國家軌道交通裝備和清潔能源裝備的鏈長單位,上游供應商有超過8萬多家,特別希望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把金融系統加入到他的供應鏈集采平臺里面去,以及司庫平臺中去,解決融資難,融資長,融資貴的問題。我們圍繞這個建立了一個融資模式,在中車的平臺發起授信的申請,到最終提款,所有的數據都是基于中車跟供應商之前的產業數據,以及銀行外部的數據,以及銀行自身結算的數據,做了這樣一個模型。中車提交授信申請,到最終放款一共用了16分鐘,完全是線上化,通過這樣一個方式就能解決很多的企業,不管是大企業也好,還是中小企業也好,還是產業鏈的企業也好的供需對接的問題。
另外,圍繞第二個關鍵詞,就是全鏈協同,希望大家能做這種資源的共享,數據能力的共享實際上是可以提供給大家的,我們的數據能力包含產業數據,我們外采的數據,自身積累了大量的產業數據,包括訂單、合同和倉儲,都是跟企業在合作的。包括稅務、工商和司法的數據,說是16分鐘,但是每一個階段的操作,后臺都在跑大量的數據系統,在進行驗證。還有內幕的數據,銀行的開戶、結算、交易和流水,這樣的數據對于大企業來講,在選擇供應商的時候,通過這樣的數據讓你更好地甄選上游和下游的供應商。對于中小企業來講,通過這樣的數據讓你更容易獲得銀行融資的可得性,這個也是我們可以給大家提供的一個服務。
另外可以提供場景能力的服務,包括軟件服務,大家也都知道在2022年的時候,國資委當時專門提出來要加大央企的司庫體系建設,作為一號工程。其實央企在司庫里面已經做得非常完備了,中信基于這樣一個背景,我們自己開發了一套司庫系統,運用這個系統就可以解決整個司庫體系的問題,所以這個能力的輸出也是便于大家未來的產業數字化的轉型。
同時,還有就是全鏈,基于區塊鏈和隱私計算的數據科技,數據的安全性、合規性和隱私性一定是未來一個比較重要的方向,我們在這里面也進行了探索。比如說區塊鏈,雄安新區的建設進行了這么多年,投入了大量的基建。雄安新區基礎設施建設過程當中,環節非常長,從業主方拿到這個項目,給到總包商,給到分包商,再包給農民工去施工,資金的流轉是非常不完善的,有很多不透明的問題。我們前幾年專門為雄安新區的建設資金上了區塊鏈的系統,確保每一筆資金從上到下全視的情況,確保每一筆資金能夠可控。
另外就是隱私計算,目前中信銀行也跟上級監管機構,包括人民銀行,還有地方金融監管總局,還有地方的金融監管總局,監管總局手里面有大量的數據,銀行有大量的交易流水,從客戶里面支付賬款給供應商,需要扣稅,交水電等信息,都在監管機構層面能夠有一個匯總。如何把這些數據應用于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以及支持銀行支付體系的建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保證數據安全性,我們把整個隱私計算的平臺架入到這樣一個體系里面來,確保數據可用不可見,能夠保證數據的安全,這個能力也是我們能夠助力給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個方向。
第三個關鍵詞是價值驅動,價值驅動對于未來的人工智能和AI大模型,銀行也在探索,中信銀行在2016年就開始啟動這一項工作,未來在座的每一位個人客戶或者企業家客戶,你的銀行經理是兩位,一位是見得著的線下經理,一個是AI專屬客戶經理,你隨時可以問它任何的問題,現在我們把大量客戶反饋的問題和困難,產品的信息和解決方案,全部讓這個機器來學習,它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比線下客戶經理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更強,這是下一階段我們要重點去發力和推動的方向。
同時中信除了銀行之外,還有中信集團的優勢,中信是金融全牌照,實業廣覆蓋,涉及的產業非常多。我們在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當中,不僅僅可以提供金融的服務,另外同樣可以提供產業端的賦能。舉一個簡要的例子,尤其是這兩年國家的專精特新要求特別高,中信銀行從中信集團的層面一直提,我們要服務國家級專精特新全覆蓋。其實我們從銀行端和整個金融端梳理了52項能夠服務所有專精特新企業的服務方案和產品,也就是說任何一個企業可能在別的金融機構享受的是一到兩項的產品,但是你到中信,你可以享受的服務包含了52項,光銀行可以提供的服務就有15項,我們就希望通過這樣的金融服務能夠助力專精特新企業的快速發展。
另外我們除了金融之外,我們的產業端也在推進,比如像中信重工和大卡都是行業領軍企業,上下游企業都有產業和客戶的需求,通過他們來更好助力和服務中小企業的發展。截止到目前,中信銀行在整個專精特新的領域,我們服務的覆蓋率已經達到了80%,中信銀行覆蓋率已經達到了71%。我想今天因為有好多的上市公司,也有很多專精特新的企業,大家如果在這個方面有訴求,都可以跟我們來進行深入的探討。
今天因為時間有限,也簡要從上述幾個方面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希望未來中信銀行能夠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上的一個助力者。謝謝大家
09:25 | 多奈單抗注射液三年長期臨床研究結... |
23:31 | 直擊ChinaJoy:上半年游戲產業國內... |
23:31 | 7月份重卡銷量同比增長42% “四連... |
23:31 | “蘇超”效應持續顯現 文體旅融合... |
23:30 | 剛需持續發力 深圳7月份住宅成交超... |
23:30 | 頭部陶瓷企業加速創新 滿足“好房... |
23:30 | 百強房企前7個月拿地金額達5783億... |
23:30 | 新型儲能應用效果逐步顯現 鋰電池... |
23:30 | 硅片價格延續漲勢 產業鏈價格回暖... |
23:30 | 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 產業鏈... |
23:30 | 即時零售 尋求顛覆與重構的破立平... |
23:30 | 華夏華電清潔能源REIT上市 公募REI...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