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毛宇舟
臨近國慶長假,加上第三季度考核節點來臨,不少銀行的理財收益率有所提升。根據普益標準數據,在9月的第三周,283家銀行共發行了1733款銀行理財產品(包括封閉式預期收益型、開放式預期收益型、凈值型產品),發行銀行數增加31家。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62%,較上期上升0.03個百分點。根據本報記者了解,這已經是第三季度收益率的最高水平。
收益率走高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9月份第三周,29個省份的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實現環比上漲,2個省份的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則是環比下降;25個省份的非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實現環比上漲,6個省份的非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則是環比下降。其中,保本類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排名靠前的省份為黑龍江省、吉林省、新疆,分別為4.29%,4.26%,4.25%;非保本類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排名靠前的省份為上海、天津、四川省,分別為4.85%、4.84%、4.84%。
面向個人投資者的存續的開放式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共1899款,較上周增加9款。其中,全開放式產品數量為359款,較上期增加2款;半開放式產品為1523款,較上期增加7款,收益率披露較為完整的產品有1147款。
總體來看,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62%,較上期上升0.03個百分點,根據本報記者統計,這已經是第三季度以來銀行理財收益率的峰值。
光大銀行一名理財師告訴本報記者,從投資者角度而言,多數投資者最喜歡3個月-6個月的中短期理財產品,一是因為收益相對比較高,不論是和3個月以內短期產品相比,還是和6個月-12個月的中長期產品相比,中短期理財的收益都有競爭力,二是中短期產品的靈活性不算太差,投資者普遍能接受。
融360認為,9月中旬開始,受稅期、MLF和同業存單到期,以及三季度末來臨市場銀行面臨考核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市場短期流動性趨緊,即使央行大額凈投放資金,市場利率仍然有所上升,而這種趨勢將持續到國慶之前。所以未來一周銀行理財收益率有望繼續小幅升高。
國慶節即將來看,屆時部分銀行會推出國慶專屬理財產品,收益率會比同期發售的同類理財產品高0.1-0.3個百分點左右,如果投資者那時候正好有理財需求,不妨關注一下。但融360理財分析師提醒,一般國慶前夕及國慶期間發售的理財產品要到節后才能計息,募集期會長達十來天,所以盡量避免購買期限太短的理財產品,否則實際收益率會被拉低很多。
理財打起營銷牌
雖然,與市場上許多理財產品相比,銀行理財的收益率并沒有太強的競爭力,但是銀行良好的信用背書仍然為其贏得了不少鐵桿粉絲。而為了回饋粉絲同時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銀行也開始打起了營銷牌。
8月末,工商銀行強勢推出理財節,建設銀行也舉辦了理財季,在銀行理財市場普遍處于低谷的時候,國有大行開始了新的營銷策略。
根據工商銀行介紹,受“雙十一”等購物節的啟發,日前工商銀行從理財、基金、保險、實物貴金屬等九大類投資領域精選了40余款產品作為“主打款”,在全國范圍內推出了首屆“工銀理財節”。當天,高收益理財產品占三分之一,預期收益率5%以上的理財產品幾小時內銷售一空;部分優選基金申購手續費降到1折,工行基金客戶陡增了5.4萬人。據了解,這是銀行業金融機構首次通過設立“理財節”方式對理財業務進行集中宣傳推介。
工商銀行個金部總經理宋建華表示,對于銀行促銷的初衷并不是理財產品賣得越多越好,而是希望把更多的投資理念、風險防范提示、資產配置方式等傳遞給客戶,通過投資人的理性投資促進理財市場健康發展。當下,理財銷售競爭確實激烈,但銀行看到的不是天花板,而是通過創新合作發現了理財市場更為廣闊的增長空間。
一名在工行理財節認購了理財產品的客戶對本報記者表示,銀行的理財產品5萬元的門檻太高了,對于工薪族而言,更傾向于小金額、流動性強的產品,這些產品有銀行進行推介,就能放心很多。
建設銀行的理財季雖然規模不如工商銀行,同樣受到了市場關注。在活動中,圍繞“天天理財,周周驚喜”的主題,建設銀行在線上線下全渠道為客戶提供起點從1萬元到10萬元、期限從1個月到7年的一系列優質理財產品,以滿足各類客戶群體的理財需求。
23:27 | 新能源車企宜從三維度構建技術護城... |
23:27 | 雷沃智慧農業智能拖拉機制造基地正... |
23:27 | “產學研”融合發展 推動廣東商業... |
23:27 | 年內15部潛力大片待映 暑期檔、國... |
23:27 | 大中礦業“鐵礦+鋰礦”雙輪驅動格... |
23:26 | 河北銀行股權拍賣屢屢遇冷 |
23:26 | 年內超1900只公募產品變更基金經理 |
23:26 | 強化業績比較基準約束 推動公募行... |
23:26 | 年內險企“補血”規模超530億元 |
23:26 | 中小銀行改革化險提速 多家村鎮銀... |
23:26 | “硬本領”“軟實力”已成中國品牌... |
23:26 | 如何看待一季度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