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毛宇舟
上市銀行年報披露如火如荼,“私人銀行萬億元俱樂部”再添新兵。
截至2017年年末,農業銀行私人銀行資產管理規模1.03萬億元,成為繼招商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之后,第四家私人銀行管理資產余額過萬億元的銀行。
4家銀行私人銀行
規模破萬億元
我國私人銀行業發展時間不長,只有不到10年的歷史。而近兩年,隨著中國居民財富水平的不斷積累,私人銀行業務受到了銀行業的廣泛關注。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7》顯示,有47%的銀行家看好私人銀行業務的發展,受重視程度首次超過信用卡。
事實上,2017年私人銀行發展速度驚人,私人銀行資產管理規模“萬億元俱樂部”迎來新兵農業銀行。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末,農業銀行私人銀行客戶數10.6萬戶,管理資產余額10,286億元。
招商銀行則依然穩居私人銀行頭把交椅,年報顯示,招商銀行私人銀行客戶數67417戶,較上年末增長13.19%;管理私人銀行客戶總資產19052.6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4.81%;戶均總資產2826.09萬元,較上年末增長1.43%。截至報告期末,招商銀行在58個境內城市和6個境外城市建立了由61家私人銀行中心和67家財富管理中心組成的高端客戶服務網絡。
工商銀行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末,私人銀行客戶7.55萬戶,比上年末增加5,431戶,增長7.7%。管理資產1.34萬億元,增加1266億元,增長10.7%。中國銀行2017年私人銀行中心達到了40家,管理私人銀行客戶金融資產規模1.2萬億元。
股份制銀行方面,光大銀行私人銀行增長較快。報告期內,光大銀行私人銀行客戶數量為30490人,比上年末增加2277人,增長8.07%;管理資產總量2853.10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73.45億元,增長10.60%。民生銀行私人銀行業務增長則有所放緩,截至報告期末,該行管理私人銀行金融資產規模達到3068.79億元,比上年末微增101.31億元。
兩極分化嚴重
部分銀行投研能力不足
《2017胡潤財富報告》顯示,擁有千萬資產的“高凈值家庭”數量達到186萬,比去年增加14.7萬,增長率達8.6%,其中擁有上千萬元可投資資產的“高凈值家庭”數量達到94.8萬。按照已經公布客戶數量的私人銀行來看,銀行業整體服務私銀客戶超過50萬人次,不考慮客戶重疊,中國半數富人將資金交給銀行打理。
然而,對于許多銀行而言,私人銀行業務只不過是服務上了臺階,投研專業卻不具備專業能力。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私人銀行報告顯示,大多數銀行的私人銀行業務定位于零售業務中的高端理財業務,主要通過私人銀行專屬產品開發來滿足高端客戶理財服務需求,盈利模式實質為產品驅動階段。目前國內私人銀行的發展程度與成熟市場還有較大差異。
近兩年,不斷有銀行提高私人銀行門檻,從600萬元漲至1000萬元,在私人銀行提供的增值產品中,醫療健康咨詢、法律咨詢、子女傳承教育、出國金融、養老金融、藝術品鑒賞、高端定制旅游較為常見,不少私人銀行還提供私人飛機租賃等業務。
不過,在最為核心的銀行產品投研上,各家銀行服務質量良莠不齊。一位曾經任職某銀行私人銀行的產品經理對本報記者表示,私人銀行喜歡從基金、信托挖人,他們本身就帶有大量的客戶資源,因此數據增長較快。但是從投研能力來看,僅少數幾家銀行是按照國外私人銀行的思路,經過產品經理投資決策挑選產品,并完全提供代銷產品,經過不斷進行路演講解,使客戶自己選擇投資或是不投資。
“這樣的銀行不多,很多銀行還是以提升服務為主。他們寧愿花更多的錢提升增值服務,但是并不愿意將這些錢花到投研團隊上”,上述人士表示。
《證券日報》記者在某銀行私人銀行招聘啟事上看到,該行招聘服務支持部高級產品經理,職責包括負責在家族信托、稅務籌劃、法律咨詢、投資銀行等方面進行業務創新;負責協助分行營銷維護超高凈值客戶,參與高端客戶會談,協助向客戶出具各類財富管理建議;協助分行培養培訓私人銀行財富顧問專業能力。具有相關資質的從業者在企業中的招聘年薪大約在50萬以上,薪酬或許也是限制銀行投研元團隊建設的原因之一。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