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試點民營銀行2015年陸續開門營業,三年過去,部分民營銀行的規模增速、盈利情況等一路高歌猛進。但在金融監管趨緊的環境下,“一行一店”攬儲難、同業依賴程度高等“成長的煩惱”來得比想象中更早,曾經雄心勃勃的股東和高管不得不提前“離場”。
業內人士表示,在全行業都在謀求轉型的“十字路口”,民營銀行亟待找準差異化定位,借助金融科技手段,“補位”金融短板,否則未來如何生存將成問題。
資產規模逆襲
金融治亂象、去杠桿仍在繼續,規模放緩成為銀行業關鍵詞。中國銀保監會25日發布5月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5月末,商業銀行合計總資產達193.02萬億元,同比增長6.5%;總負債達177.72萬億元,同比增長6.0%。
而處在“成長期”的民營銀行卻成了例外。原銀監會城市銀行部主任凌敢透露,截至2017年末,民營銀行總資產3381.4億元,同比增長85.22%,其中各項貸款余額1444.17億元,增長76.38%。在盈利狀況方面,2017年民營銀行總計實現凈利潤19.67億元,是上年同期的2.09倍;同時,2017年末民營銀行不良貸款率為0.53%,低于商業銀行平均水平1.22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24.25%,流動性比例為98.17%。
目前,17家民營銀行全部開門營業,依托互聯網巨頭流量和技術優勢的網商銀行、微眾銀行、新網銀行等業績更是打眼。
微眾銀行年報顯示,2017年末,營收達到67.48億元,同比增幅為175.54%;凈利潤為14.48億元,較2016年的4.01億元上升261.1%;凈息差達到7.02%。相較而言,2017年上市銀行中僅有常熟銀行凈息差超過3%,業績增速超過50%的僅有成都銀行一家。
開業一年半的新網銀行,截至2018年5月底,已服務了超過1400萬用戶,在管資產突破300億元,累計放款超過700億元。剛滿一周歲的蘇寧銀行,資產規模突破220億元,貸款和存款余額分別超100億元、180億元,其中供應鏈金融貸款投放超過50億元。上海華瑞銀行年報顯示,2017年末,該行總資產達到391.41億元。2017年華瑞銀行實現營業收入9.83億元,同比增長48.65%;實現凈利潤2.53億元,同比增長77.96%。溫州民商銀行2017年年報顯示,2017年末,該行總資產達103.11億元,較年初增加48.28億元。該行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3.07億元,同比增長58%;凈利潤較2016年增長103%至1.03億元。
在業績增長的同時,民營銀行的風控也保持在較高水平。比如,微眾銀行不良率從去年的0.32%升至今年的0.64%,但仍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撥備覆蓋率超過900%。上海華瑞銀行不良貸款為904.64萬元,均為線上小額消費貸款,不良貸款率為0.049%,不良資產率為0.025%。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博士后原曉惠表示,民營銀行還處于起步階段,最早試點的5家銀行僅成立3年多,成立初期的規模快速增長是可以預見的,而且現在幾家比較大的民營銀行仍然在沖規模。從經營情況來看,民營銀行凈息差高、不良率低等可能是因為業務還在探索期,放貸周期不完整,壞賬還未大規模出現。
探索差異化服務定位
銀行業都在“勒緊褲腰帶”,為何開業不過三年的民營銀行卻能一路高歌猛進?
在多數銀行業內人士看來,那些早早實現了盈利目標的民營銀行,除了抱對了股東的“大腿”,更重要的是找準了自己的差異化定位。實際上,在推進民營銀行試點工作之初,監管部門就要求民營銀行需具備差異化發展戰略,與現有商業銀行實現互補發展,定位于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三農”和社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領域。
華瑞銀行行長朱韜說:“有別于成熟銀行、大型銀行的科技金融,我們推動的科創金融偏向于早期的、小型的科創企業,在實踐中80%以上的科創金融服務客戶都是B輪以前的。之所以聚焦‘小’,是考慮這些客戶更難以從成熟銀行得到服務,也考慮到作為初創的小銀行、新銀行、民營銀行,自身風險管理方面要求我們有一定的分散度,不宜過于集中。”
網商銀行行長黃浩介紹,網商銀行提前兩年完成開業時提出的“服務1000萬小微經營者”目標。“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開創‘310模式’(3分鐘在線申請、1秒鐘到賬,0人工干預的貸款流程),網商銀行互聯網創新業務模式已越來越扎實,對外合作對象更多來自于線下。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將不斷提升運營效率,有望釋放更多‘風控紅利’。”
作為全國三家獲得在線信貸業務資格試點銀行之一的新網銀行,同樣是主攻線上。新網銀行行長趙衛星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新網銀行一方面通過自有服務端口向廣大用戶提供金融服務,另一方面則通過平臺金融模式,連接大型互聯網平臺,比如中國移動、中國銀聯、滴滴、美團、今日頭條等合作伙伴,通過更多場景端口服務更多用戶。
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剛看來,除互聯網銀行以外,另外幾家業務相對傳統的銀行,效率值得稱道。在過去兩三年中,它們通過同業業務擴大資產負債規模。同時,沒有歷史包袱,在人才引進、激勵機制等方面從一開始就按照較高標準進行現代化管理。
“目前很多民營銀行在業務創新、產品設計上都有新探索,這種創新活力和機制是支撐民營銀行發展壯大的重要源泉。”原曉惠認為,我國金融機構體系不斷健全,未來將形成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業體系,民營銀行作為覆蓋普惠金融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發展前景良好。
內外兼修化解煩惱
有人高歌猛進,亦有人黯然神傷。首批試點民營銀行開業至今,不乏“企業退出民營銀行籌建”“民營銀行頻換帥”“銀行高管外部企業持股”等頗具爭議的新聞。與此同時,“一行一店”攬儲難、同業依賴程度高等對不少民營銀行構成困擾。
值得注意的是,據民營銀行籌建申請輔導咨詢機構中商產業研究院的統計,2013年-2016年,民營銀行核名數分別為55家、116家、146家和178家,2017年降至128家。2016年至今,蒙發利、一心堂、朗瑪信息、益佰制藥、廈門建研集團、亞寶藥業等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終止籌建民營銀行。
銀行業內人士坦言,企業申請熱情降溫,與這兩年的銀行經營大環境發生變化有直接關系。銀行攬儲難、利率市場化是全行業需要面對的問題,對于初生的民營銀行來說應對起來難度頗大。
比如,天津金城銀行已出現資產負債雙降的情況。數據顯示,該行總資產規模188.62億元,較年初減少31.79億元;全行負債規模156.17億元,較年初減少33.31億元。金城銀行在2月因買入返售業務標的不符合監管規定、同業投資業務投向不審慎、同業業務部分管理制度缺失、同業投資投后管理失職等案由被監管部門罰沒合計160萬元。
一位前民營銀行高管表示:“對于一家開業不到兩年的銀行來說,執行與城商行完全一樣的撥備覆蓋率,著實困難。”盡管銀行管理層與股東反復解釋,但他們始終無法接受:有幾千萬元資金“躺”在賬戶上不能運用。
在曾剛看來,盡管目前盈利情況看起來還不錯,但在金融強監管背景下,未來部分同業業務占比較高的民營銀行在經過豁免期以后,可能面臨一定同業業務超標調整的壓力,資產規模會收縮的可能性。
“一路猛跑”的互聯網銀行同樣面臨挑戰。在曾剛看來,資本金有限以及資金依賴同業是它們面臨的主要挑戰。此外,互聯網銀行如何對線下機構和企業拓展業務,客觀上存在成本和模式上的障礙。
“吸收存款,對所有互聯網銀行來說都是一大挑戰。”黃浩坦言,“我們一直呼吁在一定領域探索遠程開一類戶(即存款人可通過一類戶辦理存款、購買投資理財產品等金融產品、支取現金、轉賬、消費及繳費支付等)。目前我們通過其他方式獲得資金,可能是高達5%-6%的年化成本。”
分析人士認為,化解民營銀行“成長的煩惱”,需“內外兼修”。從民營銀行自身來說,需找準自身定位,借助金融科技手段,“補位”金融服務薄弱環節。從外部環境來說,監管部門可以在民營銀行開業初期給予一些支持,為其業務創新、服務普惠等方面留出更多空間。
原曉惠建議,政策環境方面,一要加入退出機制,強化準入審批監管,避免過度競爭、企業財團操縱銀行董事會等情況;二是監管機制創新,注意民營銀行創新產品和新型風控體系,確保監管與銀行創新相匹配。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