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初,吳世群入職當時的廈門市商業銀行,那時銀行正背負著沉重的歷史包袱艱難前行。時至今日,廈門銀行資產規模已由不足百億擴張至3200億,完成了從風險行到A股上市城商行的蛻變。
登頂廈門市思明區湖濱北路101號,與大海相通的筼筜湖景色盡收眼底。在這里,廈門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吳世群接受證券時報社常務副總編輯周一率隊采訪,詳解廈門銀行的過去,展望未來。
在吳世群看來,2008年廈門銀行引入臺灣富邦金控作為戰略投資者、2020年成功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是他主政期間廈門銀行最具里程碑意義的兩件事。
正如吳世群所言,“引戰”使廈門銀行真正步入一個比較健康的發展階段,“沒有走太多彎路”,上市則將該行一舉推向公眾視野,步入新發展舞臺。
“吃不香,睡不著”“如履薄冰”,吳世群這樣形容上市一年以來的心理變化。他說,“到現在,我們也不覺得自己是一家非常成功的銀行,因為3200億的盤子對一家銀行來說還不是太大。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還有很多夢想要實現。”
牽手富邦十三載
周一:如果讓您來概括,廈門銀行區別于其他城商行的最顯著特征是什么?
吳世群:理論上我們沒有太本質的區別,因為國內城市商業銀行大多是一樣的。當然,兩岸特色可能是廈門銀行區別于其他城商行的一個重要特點。
2008年底,我們引進臺灣富邦金控作為戰略投資者,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兩岸金融成為了廈門銀行最具代表性的“金字招牌”。我們不僅服務中小企業,服務社會百姓,同時還服務兩岸臺商臺胞。
周一:當時為什么想到讓富邦進來?在金融危機大背景下,資產規模并不起眼的廈行如何與富邦實現“牽手”?
吳世群:我們的引資雖然是2008年完成的,但實際上從有想法到真正落地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
當時,我們還是一家風險機構,有強烈引入戰略投資者、處置存量風險資產的需求。但是,由于存在大量不良資產和受限于政策規定不能分紅,增資擴股工作遲遲沒有進展。
在銀行業對外開放及城商行引進外資戰投浪潮的推動下,我們把目光擴大到了引進境外戰投上。接觸了大量的國內外潛在投資者,最后還是覺得富邦最合適。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互相看對眼”,一切都剛剛好。
第一是時間剛剛好。當時兩岸經貿關系呈現良好發展勢頭,臺商對大陸投資持續增加。對富邦來說,他們看中了大陸的發展,希望能夠分享到大陸快速發展所帶來的機遇。我們尋找戰投的時點,也正是他們在尋找投資機會的時候。
第二是總體方向契合。從富邦的角度來說,如果能入股大陸的城商行,他們將成為首家在海峽兩岸和香港地區完整布局的臺資金融機構,還能通過在大陸的投資深入了解大陸市場。
而我們的出發點,除了引進戰投化解不良,更希望“引資引智”。大陸當時的金融發展狀況,大約類似于二三十年前的臺灣地區。富邦恰好經歷了這樣一輪金融的快速發展和危機處置,他們的管理經驗和經營理念對我們來說有較強的借鑒意義。
第三是地緣的接近、文化的認同與交流無障礙。這是我們最終選擇富邦作為第一談判對象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后續的合作也證明當時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
第四是體量剛剛好。當時廈行資產規模只有100多億,剛好符合富邦入股主體的可投資體量。反過來說,相較于其他境外投資者,富邦不是那么巨無霸,他們也有并購臺北銀行的經驗,應該能對我們的發展有較為深入的理解,所以相互之間都覺得是個門當戶對的對象。
兩岸金融不只是特色
更要做成商業模式
周一:富邦進來以后,給廈門銀行的發展帶來了哪些變化?
吳世群:富邦入股后,我們前后實施并結案了50多個專案,內容涵蓋組織轉型、績效與人事薪酬、支行管理及營運改造、業務轉型、風險架構優化等8個方面,對管理流程、管理體制和服務渠道進行全面梳理和內部整合。
變化很多,而且是比較深刻的。尤其在全面風險管理、精細化管理、市場化理念、規范公司治理方面,我們感受到很多沖擊。
其中,在風險管理方面極大地影響了廈門銀行的經營管理理念,從10年的時間來看,“穩健”是我們經營管理的核心關鍵詞。
同時,和其他引入境外戰投的銀行相比,我們連續四任行長均由富邦委派,這是最特別的。臺籍行長也是廈行這么多年能與戰略股東密切合作、臺灣管理經驗實現落地的一個重要橋梁。
他承擔著將臺灣經驗本地化,以及大陸市場經驗傳遞的關鍵作用,像翻譯一樣。
周一:目前全行兩岸金融業務的體量有多大?
吳世群:規模還不算太大,因為我們本身的盤子也不大。福建省內我們服務的存量對公臺商客戶有1000多家,零售客戶將近6萬戶。
我們今年開始執行第五輪三年戰略規劃,對這塊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安排和明確的目標。不僅要把兩岸金融作為長期經營的特色,把臺胞臺企作為我們重要的客群,更要把兩岸金融業務做成我們重要的商業模式。
周一:如何理解您所說的商業模式呢?
吳世群:今年我們把行內所有對臺、兩岸金融合作層面的業務和管理全部整合到一個部門——臺商金融部,作為跨全行各業務板塊的綜合部門,負責全行臺胞、臺企、臺灣同業客群的統籌經營以及涉臺機構、金融同業的合作推動。
把對臺業務歸口到一個部門,目的是強化全行對臺的經營管理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這是個一級部門,也是利潤中心。僅僅是做成一個特色,可能不完全是我們的選擇,只有做成商業模式才能夠長久。
經過半年多的運行,目前的效果還不錯。總行有臺商金融部,重點分行有臺商業務部,總行分行搭配,對臺商客群進行全方位的深度經營。我們希望這個調整能幫助全行擴大兩岸金融客群、擴大市場份額。
上市一年如履薄冰
周一:去年10月,廈門銀行掛牌成為公眾公司,這一年來您感覺有沒有發生一些變化?
吳世群:這個變化其實不是感覺,因為我們每天都在做。說句玩笑話,我們這個團隊上市后有些“吃不香、睡不著”了,因為時時都要盯住業務進展。
今年以來,我們在貫徹落實新三年規劃上花了很大力氣,全行各方面都在平穩地往上走,沒有像以前那樣出現季度間業績起落不定的情況。這是最好的一個變化,也是整個經營班子共同努力的結果。
當然,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始終都要以如履薄冰的心態來對待這個市場,對待銀行的發展。
周一:上市后大量的公眾股東對股價比較關心,您怎么看待股價的波動和市場給予的估值?
吳世群:我也關注自家銀行的股價波動,每天都要看一下。目前,廈門銀行市凈率還在1倍PB(市凈率)左右,也要感謝市場的認可。
這幾年宏觀經濟不像以前那樣一直往上走,當大環境出現變化的時候,實際上也在考驗哪些銀行是好銀行,哪些銀行可能需要再觀察,所以投資者對銀行存在一些顧慮也是很正常的。
過去廈門銀行總體是比較低調的,我們相對務實,少說多做。到了資本市場的舞臺上,我們的新課題是如何讓資本市場更好地了解我們,思考如何促使市值真實地反映公司的內在價值,這方面我們也一直在努力。
周一:這兩年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您有沒有感覺到風險管理的壓力也在加大?
吳世群:確實,一方面是市場環境在不斷變化,疊加疫情反復的影響,各方面的不確定性還是比較大的。
得益于從2009年開始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我們這幾年總體還是不錯的,“不良+關注”占比只在1.55%左右。壓力當然有,但好像也不會很大。
可能存在一定壓力的是增量部分。受疫情和宏觀經濟影響,一些中小企業的風險暴露,這恰好是我們的主要服務對象,尤其是異地分行受限于網點數量,對當地市場相對陌生,壓力稍大,但我們在這些地方的團隊建設、對當地市場和客群的理解還是越來越有把握的。
周一:回顧整個上市過程,有沒有一些讓您印象深刻的事?
吳世群:我們上市前后經歷了5年時間,掛牌上市當然是全行所有同事的高光時刻。但要說讓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要數清退公務員持股。
城商行從城信社改制而來,因為歷史原因,當年很多公務員被動員入股信用社,以微薄的薪資和存款支持本地金融機構建設。但在IPO(首發)期間,因為股權規范的原因,所有的公務員持股都被清理了。
對這些曾經在銀行困難的時候支持、陪伴我們20年的老股東,他們未能享受到我們上市的勝利果實,我們始終心懷感恩,也想跟他們說一聲抱歉。
新三年
成為更具價值的銀行
周一:我注意到新一輪三年規劃中,“規模提升”被放在廈門銀行戰略目標第一位,這是怎么考慮的?
吳世群:正常情況下,每年按照一定的速度成長,是每家商業銀行該有的發展節奏。
我們新三年戰略規劃對規模的考慮,也是按照幾個業務板塊正常的成長速度去安排的,沒有極致地去追求規模,而是希望追求質效領先基礎上的規模提升。
所以理解“規模提升”,絕不是狂飆突進沖規模,我們更加重視的是有序的規模增長以及合理的資產負債結構。
周一:如何實現有質效的規模提升?
吳世群:主要通過三個方面展開:
一是借助體制機制改革,為業務發展提供支撐保障。我們在總行改革構建創利中心及相應管理機制,總分行“同頻共振”開發市場和客戶,支持各分行提高市占率。
二是產品、服務上擴面增量,給分行提供充足的產品“武器”,加強對客戶的二次營銷,強化公私聯動獲客及客群分層經營。
三是重視運用金融科技推進數字化經營,把科技力量派駐到業務一線,提高對各項業務的支撐甚至引領作用。
周一:近年廈門銀行持續推進大零售戰略轉型,但這也是一條熱門賽道,接下來準備怎么突破,來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吳世群:經過幾年的戰略轉型,我們的零售業務在資產獲取、財富管理、支行建設各個方面都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到6月末,全行零售貸款和存款占比分別是37%、23%,有了很大提升。
按照目前的業務結構和市場環境,在三年戰略規劃中,我們明確提出零售存貸款繼續提升,從而進一步提高零售的收入規模和利潤貢獻。
提前做好了規劃,大家心里就更有數。今后三年時間,我們會在能力建設、網點新設布局和轉型上做重點補強,匹配客戶需求、客戶群體的更新和變化。
我們相信,有足夠多的網點下沉,一家銀行或者分行在當地的客群、服務半徑、品牌識別度會截然不同,這些基礎我們要去補足。
周一:您希望廈門銀行成為怎樣的一家銀行?
吳世群:我們一直致力于在普遍同質化的城商行中做出我們的特色、亮點和核心競爭力。對此,我們做了很多努力,關鍵還是要在全行體制機制上下功夫,成為一家既保持穩健經營又積極進取的商業銀行,始終保持在市場上的競爭活力。
周一:最后請您在我們的平臺上跟投資者說句話,您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吳世群:我們會按照新三年戰略規劃的方向努力,一切工作都放到這個層面去看,我們不會去做一些太花哨的東西。相信三年規劃完成后,我們會把廈門銀行帶到一個新的高度,成為更具價值的銀行。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