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武漢、長沙等地發現,商業銀行借助大數據、區塊鏈等科技手段,在小微企業融資“攻堅戰”方面打開了新局面。但要真正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困局,仍待多部門聯動協同發力。
小微融資仍然不易
與在國民經濟中的貢獻度相比,我國小微企業獲得的金融服務水平并不匹配。普遍來說,小微企業存在缺乏抵押物、創新創業成果未完全轉化、無法得到有效擔保、信息不對稱等問題,致使小微企業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先天難題。
根據央行發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銀行家問卷調查報告》,截至一季度末,小微企業貸款需求指數達66.3%,同比上升3.7個百分點,創2015年二季度以來新高。相較而言,小微企業的貸款需求長期高于大中型企業的貸款需求。
根據世界銀行2018年發布的《中小微企業融資缺口:對新興市場微型、小型和中型企業融資不足與機遇的評估》報告,我國中小微企業潛在融資需求達4.4萬億美元,而融資供給僅2.5萬億美元,潛在融資缺口高達1.9萬億美元。
與此同時,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也是居高不下。據蘇寧金融研究院統計,6月末,全國和地區性民間借貸利率普遍在15%-20%。其中,溫州指數-全國綜合利率為17.05%;P2P綜合利率為9.62%,如果加上5%-10%的平臺服務費,也在15%-20%;溫州典當行、擔保公司利率最高達23.22%,這一利率水平為當前金融機構一般貸款利率的3倍左右。
太平洋證券分析師李云霏表示,今年上半年社融增速已經從2017年的9.2%連續降至-18.5%,剔除居民貸款后這一增速從7.3%降至-25.7%,考慮到企業部門新增貸款增速由9.9%升至16.2%,可以看出當前融資壓力高度集中于原先較為依賴債券和非標融資的民營企業、小微企業。
金融科技成“良藥”
日新月異的金融科技手段,正成為助力小微企業融資的“良藥”。在武漢,借助浙商銀行(4.00-0.25%)的供應鏈金融創新,在依托區塊鏈技術建設的應收款鏈平臺上,武漢市市政集團的應付賬款被改造成上游企業的“區塊鏈應收賬款”,靈活支付給上游企業,幫助其獲得融資。
浙商銀行相關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介紹:“過去,應收賬款集中于年底交付,上游企業由于遲遲得不到付款而陷入無資金可用的局面。而其本身也是小微企業,存在信用風險,難以得到金融機構融資。現如今,得益于‘區塊鏈應收賬款’系統,上游企業可以第一時間得到下游大型國企、央企等核心企業付給的工程款,大大緩解了資金壓力,有效降低了資金成本。”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各銀行都在金融科技領域大展拳腳。比如農業銀行(3.81+0.00%)重點支持單戶授信1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推出“數據網貸”等特色產品;中信銀行(4.97+0.00%)推出“信秒貸”,經授權獲取客戶收入、征信等數據信息,依托網絡信貸業務平臺系統,對客戶進行綜合信用評價,向符合貸款條件客戶在線發放用于消費用途的個人信用貸款;新網銀行信貸業務99.6%以上都是機器自動審批,最快7秒,平均40秒,日批核貸款峰值超過33萬筆。
需多部門協同推進
雖然科技手段在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方面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但多數專家認為,未來小微融資困局仍需財政等多方協同發力解決。
近年來,央行通過定向降準等方式降低商業銀行的負債成本,進而降低了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引導銀行資金服務小微企業。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日再次強調優化銀行激勵考核機制,有效調動基層積極性,做好服務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相關工作。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指出,對金融機構而言,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不僅要做好“加法”,還要做好“減法”。他建議,退出對“僵尸企業”“三高”行業的金融支持,將退出的資金用于服務具有成長性的小微企業,從而有助于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交通銀行(5.62+0.00%)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趙亞蕊表示,下一步商業銀行需加強風控能力,建立一套適用于小微企業的風險防控和化解體系。一要更新風控理念。在不踩監管紅線的前提下,基于“大數法則”和“價格覆蓋風險原則”,及時更新小微風控理念。二要加強數據支撐。成立專門的數據管理部門,著力打通內部數據,并積極拓展電商、運營商、公共服務等外部數據。三要加強科技運用,著力構建智能風控系統,大力提高大數據評分、貸前反欺詐、貸中異常監控、貸后逾期催收等風控能力。
趙亞蕊預計,結合政策和小微企業需求兩方面因素,未來政策對小微企業融資將會進一步放松,但會向促使金融資源精準投放、提高資金利用效率等方面傾斜。
中信證券(15.74+0.13%)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表示,定向降準雖短期能救濟小微企業,但解決不了長期經濟問題。從長遠來看,為減少積極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應落實減稅降費、盤活存量資金和調整優化支出結構。
18:18 | 央行連續六個月擴大黃金儲備! |
18:11 | 京東“618”官宣重磅福利和商家激... |
18:09 | 深耕光伏組件接線盒領域 澤潤新能... |
18:07 | 滬市ETF規模突破3萬億元 |
17:38 | 中船應急: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 |
17:38 | 中牧股份:5月19日將舉行2024年度... |
17:38 | 中洲特材:二級市場股價波動受市場... |
17:38 | 珠江鋼琴:關于聘任公司副總經理的... |
17:37 | 神馳機電:公司目前不涉及機器人及... |
17:37 | 石頭科技:累計回購公司股份67000... |
17:37 | 蜀道裝備:公司主營業務是為客戶提... |
17:37 | 泰恩康:5月12日將舉行2024年度網...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