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質化代幣(NFT)交易中潛藏的洗錢風險正被逐漸重視。韓國金融監督局(FSS)近期表示將加強對NFT和元宇宙等新興市場企業IPO的核查。美國財政部也發布報告專門提示NFT可能會帶來新的風險,尤其是開展洗錢和恐怖融資方面的風險。
NFT交易創新高
FSS在最新發布的年度工作計劃中宣布,將加強對包括NFT在內的新交易資產的監控。FSS表示,將針對快速增長的數字資產市場中對消費者造成損害的因素制定對策。不久前,FSS表示將加強對NFT和元宇宙等新興市場企業IPO的核查。
去年以來席卷全球的元宇宙浪潮正是始于Roblox在紐交所上市,這家頭頂“元宇宙第一股”的游戲公司上市首日股價從45美元漲到70美元,市值突破400億美元。此后一段時間,元宇宙仿佛點金石,A股市場也曾一度掀起相關概念股的熱潮,多只元宇宙概念股連續漲停。元宇宙相關標的還成為一級市場投資人們的“香餑餑”,有關項目被迅速孵化,以圖在最短時間登陸資本市場分得一杯羹。
作為元宇宙核心元素的NFT也備受追捧。不僅國際上的NFT作品頻頻被拍出天價,國內的互聯網巨頭也搶先布局。但出于合規性考慮,國內的相關作品多以“數字藏品”自稱。騰訊推出了數字藏品發行平臺“幻核”,阿里巴巴也推出了基于螞蟻鏈的數字藏品平臺。但國內的類似作品目前大多不能交易。國外的交易則持續火爆,NFT市場OpenSea交易總額近期已突破2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據報道,NFT獨立買家數量在2022年1月超過了89.5萬名,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長近3000%,環比增長6.5%。在交易額方面,以太坊仍是NFT交易的主要區塊鏈,1月鏈上交易額達到39億美元,Solana位居第二,交易額約為1.9億美元。
洗錢風險凸顯
交易火爆的同時,關于NFT交易中的風險也逐漸浮上水面。
美國財政部近期發布《通過藝術品交易開展洗錢和恐怖融資的研究》報告,將NFT歸類于新興在線藝術品市場,并指出該市場可能會帶來新的風險。報告將NFT定義為底層區塊鏈上的數字單位或代幣,代表了圖像、視頻、音頻文件和其他媒介形式的所有權,或物理資產、數字財產的所有權。報告指出,NFT可用于進行自我洗錢。犯罪分子可以用非法資金購買NFT并與自己進行交易,以在區塊鏈上創建銷售記錄;然后,NFT將被出售給一名不知情的個人,罪犯將從后者與犯罪無關的干凈資金中獲利。
報告指出,NFT類數字藝術品也有可能在沒有中間商的情況下進行點對點交易,這些交易可能不會被記錄在公共分類賬上。這些數字藝術品本質上要比傳統藝術品易于交易,這些藝術品能夠通過互聯網轉移,而無需擔心地理距離和跨國境。在多數情況下,交易方不用實際移動藝術品或支付運輸服務相關的費用,比如保險、運輸成本或關稅。“這使得數字藝術品很容易被那些尋求洗錢的不法分子所利用,因為其價值的轉移不會招致金融監管或實物運輸管理方的調查。”報告稱。
區塊鏈分析公司Chainalysis也在近期的報告中指出,NFT市場中的洗售交易值得關注。
洗售交易是指,投資者同時出售和購買相同的金融工具,以在市場中對該產品的價值和流動性造成誤導性,人為地創造交易的虛假繁榮。“NFT的洗售交易方式是賣家將某個NFT出售給原始擁有者控制的新錢包,使其顯得更有價值。”Chainalysis指出,從歷史上看,洗售交易一直是加密貨幣交易所試圖讓交易量看起來比實際更大的一種手段。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肖颯認為,目前看來,利用虛擬貨幣進行洗錢較具有普遍實用性,一些相對來說數額不大的贓款利用虛擬貨幣進行洗錢或者逃避監管是更加行之有效的選擇。而利用NFT進行洗錢要困難和復雜的多,但其背后的贓款卻也更加隱蔽,牽涉的利益也更加巨大。
“虛擬貨幣洗錢像是陰謀,而NFT和藝術品洗錢更像是陽謀。在利用藝術品進行洗錢的過程中,贓款持有者完全可以以真實身份全程參與,匿名性對其而言似乎可有可無,正呼應了NFT現如今偽匿名性的特點。”肖颯表示。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