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昱丞 見習記者 王鏡茹
數字人民幣“黑科技”正式上線,無網無電也可以支付了!1月11日,記者發現,在部分安卓手機用戶中,數字人民幣App硬錢包的“支付設置”中新增了“無網無電支付”入口。
受此消息提振,1月12日數字貨幣概念繼續大幅拉升。楚天龍連續兩日漲停,仁東控股跟漲4.51%;雄帝科技、天喻信息等相關個股小幅上漲。
楚天龍在接受機構調研中表示,公司堅定看好并持續加大在數字貨幣相關技術與產品的投入,深度參與數字人民幣在生活消費及繳費、交通出行、三代社保卡、基于NFC-SIM產品及場景的應用推廣,繼續保持先發優勢。
據了解,數字人民幣的錢包體系以載體進行劃分,主要分為軟錢包及硬錢包,前者是指數字人民幣App這樣的代表,而后者是指基于芯片形式存在的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支持收付款雙方在無網絡或信號不佳的區域,可通過“碰一碰”方式完成雙離線支付,還可支持通過“貼一貼”方式與軟錢包相連。
數字人民幣App顯示,部分手機機型如華為、榮耀、小米(紅米)、OPPO、vivo五大國產手機品牌的部分機型支持該創新功能。記者采訪后發現,多家手機廠商正積極推動此事。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認為,“無電支付”是硬錢包的一種技術功能,主要解決一些無網、無電、極端天氣等場景支付問題,與手機結合則提升了硬錢包的便利性,“無電支付”也將是數字人民幣移動支付方式的重要補充。
在安全性方面,用戶在數字人民幣App中設置無電支付功能的支付次數和免密額度限制以后,后臺系統將根據用戶設置,進行交易風險控制。在無電支付時,如果交易金額超過免密額度,需要用戶在手機設備上輸入支付密碼,后臺系統校驗通過后,交易才可進行。同樣,如果無電情況下支付次數超過限制,交易也無法進行。
易觀金融行業高級咨詢顧問蘇筱芮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無網無電這種離線支付方式屬于技術層面的跨越,有三個方面的重點:一是額度,與風控相關;二是追繳,與體驗相關;三是場景,也就是亟待擴充支持‘碰一碰’進行消費的落地場景。這是一個典型金融科技的模型,需要金融層面與技術層面的高度配合,既依賴于技術的便捷高效,也需要傳統金融的風控手段,共同為構建安全、可信的支付機制保駕護航。”
事實上,早在2014年央行就開啟了法定數字貨幣研究開發工作,經過數年發展,我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及試點應用進程已處于國際前列。2022年年初,數字人民幣App應用在各大應用商城上架。截至2022年8月31日,15個省(市)的試點地區累計交易筆數3.6億筆、金額1000.4億元,支持數字人民幣的商戶門店數量超過560萬個。
多家互聯網平臺也在數字人民幣試點上有所涉足。有的推出支付優惠紅包、有的發出提現免費券,還有的在數字人民幣+社會公益、城市消費券、供應鏈金融多領域發力。以唯品會為例,自2022年4月正式建立數字人民幣支付能力以來,唯品會先后參與成都市、簡陽市的數字人民幣消費券促銷費活動,2022年12月又分別與多家銀行合作開展數字人民幣紅包活動。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副教授肖莉認為,銀行賦能電商平臺,通過優質的數字金融服務加快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建設,為用戶帶來便捷、高效的支付體驗。同時,電商平臺自身擁有龐大的用戶規模,聚合豐富的消費場景,也是銀行獲取數字人民幣錢包新客的重要渠道。雙方深化合作,有助于延伸數字人民幣服務觸角,提高金融普惠性。
不少知名企業也開始逐步布局數字人民幣支付。2022年12月21日,小茅i茅臺官方公眾號公開宣布,從2022年12月22日起,茅小凌將與交通銀行合作,共同推出“品冰醇之愛,交數幣好友”主題活動,該活動將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四家茅臺冰淇淋旗艦店開展,活動時間持續到2023年夏至。
添翼數字經濟智庫高級研究員吳婉瑩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未來,數字人民幣可考慮進一步拓展應用場景,覆蓋更多的地區、行業和機構,形成生態體系,在保證資金安全的情況下盡量降低使用門檻和學習壁壘,不斷提高用戶體驗。同時,也要在立法監督等方面不斷完善體系,以保障依法合規和資金安全。”
(編輯 袁元)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