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向杲
近日,央視一套《今日說法》欄目連續播出的系列節目《環島離心力》,迅速升至微博熱搜,其中的“殺妻騙保”情節,讓不少網友看得脊背發涼,也讓保險從業者痛心疾首。
案件簡單經過是這樣的:2018年1月份,男子周某駕車帶著妻子嚴某從錦州返回北京,不料在錦州某公路環島處發生車禍,妻子當場死亡,周某也身受重傷。警方本以為這只是一場普通的交通事故,但隨著調查深入,一起有預謀的殺人騙保案浮出水面。2021年7月份,遼寧省錦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在車禍中幸存的周某死刑。
五因素致殺人騙保頻發
騙保案件普遍針對親人,也有人為此自殺、自殘,已持續引發保險業和社會關注。險企人士分析,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一是隨著我國保險密度(保費收入/GDP)和保險深度(保費收入/總人口)的擴大,國民的保險意識增強,保險的逆選擇風險也開始暴露。數據顯示,我國的保險深度從2006年的2.6%一路上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5.09%。
二是近年來網絡發展,讓更多的騙保案件得以迅速傳播和曝光。資深精算師徐昱琛對記者表示:“殺人騙保以前肯定也有,不過近幾年由于網絡發達,讓其傳播得更廣,放大了保險的道德風險。”同樣,慧擇理賠運營經理錢劍琴也表示,其實騙保案件一直存在,近年來隨著網絡和媒體發展,更多的人了解到騙保事件,但隨著法律制度不斷完善,監管和司法機關也加大了打擊力度。
三是保險業的專業壁壘較高,騙保者對保險有較深的誤解,騙保者與保險公司的信息不對稱給騙保留下了想象空間。有大型險企運營中心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其實很多騙保案件,即使警方識別不出來,保險公司也會發現疑點,更何況在不少案件中,不法分子會在案發前大量投保,保險公司很容易識別。不僅如此,如今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科技手段開展反欺詐,保險公司更容易識別騙保。
四是保險公司之間也存在信息壁壘。錢劍琴表示:“行業之間存在信息壁壘,機構間無法共享信息數據,調取記錄和證據比較困難,難以有效防范此類事件發生。”
五是一部分人缺乏對法律的敬畏之心。泰好賠創始人吳文兵對記者表示,除客觀因素外,一些騙保者的生活軌跡、成長經歷、家庭教育等,也是惡性騙保案件發生的誘因。
科技手段上線助力識別
記者采訪多家險企獲悉,隨著保險公司反欺詐力度的加大,騙保成功概率越來越低。近年來,隨著行業性反欺詐聯盟的成立,以及各公司在賠付風控領域的投入,類似上述惡性騙保,極易被識別出來。險企人士告誡:切莫鋌而走險、以身試法,釀成悲劇。
上述險企運營中心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公司在風控系統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僅有線上的風險識別機制,也有線下團隊。在此基礎上,系統還在不斷迭代升級中,隨著大數據積累得越來越多,識別出異常保單的概率會更高。
水滴保險經紀公司合規負責人胡瑩此前也對記者表示,基于大數據和AI,公司運用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等技術,建立起了風險管控與預警模型。
隨著保險線上化的滲透,科技手段成為了防范保險欺詐的重要方式,騙保的空間進一步被壓縮。記者從眾安保險獲悉,在銷售環節,其利用用戶畫像模型技術等,根據客戶的自然信息、社會信息、特征偏好、健康行為數據等進行風險識別和篩選。
部分保險機構目前甚至可以實現對保險欺詐的實時攔截。錢劍琴告訴記者,慧擇的反欺詐系統可在投保人交易中實現實時攔截,其已聯合數十家險企匯總、共享失信名單。
銀保監會和行業協會近年來也加強了對騙保打擊力度。今年3月份,銀保監會下發《關于做好2021年大數據反保險欺詐工作的通知》及《大數據反保險欺詐手冊》(2021版),明確將繼續借助全國保單信息平臺,針對車險、意健險等重點領域,開展欺詐線索篩查、串并、移送,深入推進大數據反保險欺詐工作。今年5月份,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下發《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反保險欺詐專業委員會三年工作規劃(2021-2023年)(審議稿)》,提出引進外部數據,為保險機構提供智能反欺詐服務。今年7月份,銀保監會制定下發了《關于銀行業保險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有關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到,防范欺詐風險,打擊詐騙活動。
監管、險企等共同發力
從險企人士反饋的信息來看,騙保極難杜絕,但可以通過各類制度將騙保者的貪婪關在籠子里,減少悲劇發生。例如可以通過加強對消費者保險知識的普及、強化險企間合作、加大對騙保的打擊力度等方式降低惡性騙保出現的頻率。
徐昱琛認為,為減少殺人騙保這類惡性案件的發生,保險公司、監管及行業協會可以多維度發力:在保險公司層面,險企最重要的是從源頭上加以預防,對于投保以死亡為給付條件的保單要進行標記,包括壽險、意外險等險種。如果是為非本人投保,一定要讓被保險人做身份確認,包括人臉識別或者親筆簽名,其中,人臉識別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在行業協會及監管層面,可以通過制定投保流程等方式避免、減少類似情況發生。一是在投保流程中加入被保險人的確認環節;二是高額保單可通過要求被保險人補充資料等方式加以提醒;三是強化預警機制,如有人連續購買大額保單,保額超過500萬元或1000萬元等,可要求投保人完善投保資料甚至退保。
吳文兵也認為,對惡性騙保不僅要打擊,還要提前防御,實現“打防結合”。要減少騙保,既要建立打擊騙保的專業隊伍,運用好民事、刑事、調查處置等手段,也要做好保險理念的宣傳和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
事實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險企加大了保險反欺詐宣傳力度。今年7月8日全國保險公益宣傳日,平安人壽、泰康人壽、陽光人壽、珠江人壽等諸多險企就通過圖文小貼士、短視頻、案例宣講等形式開展了保險反欺詐宣傳活動。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