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公司最近正在加強項目的質量控制,合規部門和內核部門都在加強對項目的篩查。”在北京某大型券商投行部從事股權業務的劉偉(化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估計公司會繼續投入力量擴充質控、合規以及內核等后臺人員。
在當前監管環境下,券商投行主動加強了內部審核以適應監管要求,未來投行業務或進一步向大券商集中。
投行內部主動審核趨嚴
“現在投行執業越來越謹慎。”劉偉感慨道,其供職的券商對質控把關非常嚴,正在成立專門的內核質控部門,在原有的質控環節基礎上多加一道專門的篩項目的流程。
劉偉介紹,以前也有過這種非涉案業務的“掛鉤機制”,只不過這次更加明確。之前的掛鉤只是監管部門內部的一個執行動作,但近期下發的《〈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許可實施程序規定〉第十五條、第二十二條有關規定的適用意見——證券期貨法律適用意見第13號》(簡稱“13號文”)明確了“同類業務”的界定范圍,對“同類業務”做出擴大性解釋,規定凡是需要證監會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都屬于“同類業務”,與之前市場上的一些預期有較大出入。
“我們投行部上個月剛剛做了大調整,把原來內核的職能從質控部拆分出來,設立證券發行審核部,承擔投行類業務內核等職能,現在整個投行委員會一片忙亂。”北方某中型券商投行部員工張成(化名)告訴記者,公司正就監管制度新變化進行反復學習討論,尚未達成統一意見。
券商新設內部核查部門,是響應監管的一系列要求。在13號文下發之前,7月1日正式施行的《證券公司投資銀行類業務內部控制指引》(簡稱“指引”)已經明確要求證券公司應當設立獨立于投行業務條線的內核機構,且內核負責人不得兼任與其職責相沖突的職務,不**管與其職責相沖突的部門。“現在大家都一樣,先把牌子掛起來,人員、制度慢慢完善。”張成表示。
投行業務向頭部集中
“監管層把責任前置了,項目核查、保薦等工作責任更多地壓在券商投行這端。預計券商會面臨行業整合。”劉偉表示,其實近年券商投行業務的集中度已經在逐步提高,今年上半年的IPO等項目大都是大券商承做的,以后小券商想參與進來可能越來越難。
“將來做項目的時間肯定會拉長,小券商不容易生存,人員成本、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都沒有優勢。”劉偉說道,前幾年西部某券商被處罰后,接連兩年投行業務遭遇重挫,第一年還能勉強維持,第二年客戶跟員工幾乎都流失了。
“公司在四處拉項目,然而沒什么結果。”張成介紹,“投行人員實際上已經是產能過剩了,末位淘汰會更嚴格。不僅我們,其他券商也是如此。”
“前兩天公司針對投行業務考核召開了會議,會上火藥味很濃。”張成透露,因涉及薪酬問題,大家互不相讓。前幾年公司為了擴大投行規模,曾寄希望于通過人才戰略實現彎道超車,目前公司的核心投行團隊都是那時候從大券商引進的。他們在業務上自主權相對較高,公司的保薦承銷收入對投行團隊的分成比例在業內也相對較高。早前靠過度激勵來招攬人才的弊端也開始顯現。“或許,人家一開始就是沖著錢來的。”
此前,監管層為杜絕行業內“重規模、輕風險”等現象,在《指引》中也特別就投行的過度激勵問題進行了管制約束。業內人士認為,之前中小券商靠高激勵挖投行業務資源的模式因此遭受挑戰。一般來說,挖來的團隊采取“大包干”模式,風險控制和內核較為寬松。在當前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中小券商面臨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不排除部分人員回流大型券商。由于具有完備的風控和內核體系,投行業務將會進一步向頭部券商聚集,券商投行業務的馬太效應將會進一步加劇。
嚴打中介機構違法違規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對記者表示,在2017年以前,監管層對違規的保薦機構非涉案業務實行“掛鉤機制”,目的就在于加大對證券中介機構的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打擊中介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從而提高中介機構的執業質量。此次13號文對“同類業務”做出擴大性解釋,從而對之前制度進一步強化。
另有業內人士認為,監管層今年發布的一系列法規加強了執法力度,增加了券商投行等中介機構的違法成本,將會促使證券中介服務機構從源頭上做到誠實守信、勤勉盡責,加強自身的自律性。無論是存量業務還是增量業務,中介服務機構都應在提交之前做好風控和合規,否則,不僅會帶來業務上的萎縮和收入上的損失,還會帶來聲譽風險。對中介機構監管趨嚴也有助于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緩解上市制度長期以來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在去杠桿背景下,監管政策調整正不斷地從‘打補丁’到‘補漏洞’,從加強自身監管到強化中介機構‘看門人’作用。”潘向東表示,在這個過程中,監管部門保持了監管定力,改進了監管方式,繼續把依法全面從嚴監管推向深入,從而更好地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監管理念的與時俱進和監管制度的不斷完善將推動資本市場更好發揮資源配置效率,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利益。
券商人士認為,未來資本市場的監管只會越來越嚴格,制度越來越完善,市場越來越透明。隨著嚴監管趨勢的進一步延續,相關細則將會更加明確,投資者利益也將得到更大保護,從而推動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11:49 | 央行宣布:明起,下調個人住房公積... |
11:25 | 九江銀行智能風控項目成功入選“NI... |
11:25 | 山河智能電動液驅剪叉系列產品全面... |
11:24 | 電廣傳媒文旅板塊“五一”接待游客... |
11:21 | 吳清:支持優質中概股回歸內地和香... |
11:19 |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將支持資本市場兩... |
11:17 | 吳清:業績差的基金必須少收管理費... |
10:25 | 央行最新公告!5月15日起執行 |
10:25 | 吳清: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 |
09:51 | 重磅!降了! |
09:51 | 吳清:今天就會發布! |
09:14 | 機器人引領工業變革 科創板公司為...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