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尚伃
今年,隨著證券行業不斷釋放政策性利好,券商股持續走強。截至昨日(11月20日),36家上市券商年內平均漲幅已超40%。本月券商密集拋出2020年投資策略,證券行業明年的走勢也引起了機構、投資者的重點關注。
整體來看,券商態度一致,認為2020年證券公司政策和流動性兩大核心催化劑確定性都較為明朗,改革紅利有望繼續釋放,券商還存在較大業務開展空間,龍頭券商具備配置價值。
全方位解析
券商四大主營業務
今年前三季度,36家A股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745億元,同比增長48%;實現歸母凈利潤797億元,同比增長65%。從業務構成來看,按照利潤表口徑,經紀、投行、資管、自營、利息凈收入分別占營業收入的19%、9%、8%、31%、11%。
從四大主營業務來看,券商從多角度分析了2020年的發展趨勢。經紀業務方面,傭金率持續下滑,經紀業務收入彈性增長有限;投行業務方面,資本金較為雄厚,融資渠道較多的上市頭部券商會有較為明顯的優勢;自營業務方面,龍頭券商的股權投資收益凸顯;資管業務方面,行業規模有望回升,主動管理轉型龍頭優勢突出。
具體來看,“老大哥”經紀業務營收占比在近年來持續下降,向財富管理轉型勢如破竹。從券商給出的2020年趨勢來看,華創證券非銀團隊預計2020年日均成交額有望突破6000億元。傭金率在低位緩慢下行,預計2019年市場平均傭金率在萬分之3.4,較2018年平均傭金率下滑0.33%。2020年中性預測下傭金率萬分之3.22,同比下滑0.18%。經紀業務收入同比預增2%。興業證券非銀團隊認為,未來傭金這部分收入空間預計將繼續壓縮,但國內經紀業務不會馬上進入零傭金時代,且短期內傭金率下行速率預計將降低。
投行業務方面,興業證券非銀團隊認為,注冊制模式下,IPO頭部集中效應明顯。在科創板跟投機制下,資本金較為雄厚,融資渠道較多的上市頭部券商會有較為明顯的優勢。科創板券商承銷費率高于傳統IPO項目,變相征收了風險溢價,承銷費率仍有下降空間,風控能力及項目識別能力較強的頭部券商有望獲得較強競爭力,IPO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招商證券鄭積沙團隊表示,投行所扮演的角色趨于復雜,立體化服務提升券商行業角色和盈利水平。華創證券非銀團隊則預測2020年,券商投行收入預增20%。
資管業務方面,東吳證券非銀團隊認為,資管行業規模有望回升,主動管理轉型龍頭券商優勢突出。興業證券非銀團隊表示,券商資管規模持續下行,截至2020年底業務均將處于產品整改階段。整改期間行業收入持續下滑,值得注意的是收入分化已有所顯現。近期券商大集合公募化審批提速,當前獲批產品多集中在頭部券商資管。公募化對券商資管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券商資管未來或出現分化,主動管理能力較強、過往業績表現較好的券商資管有望吸引更多資金。華創證券非銀團隊預計,2020年券商資管收入預增11%。
自營業務方面,華創證券、東吳證券的觀點較為一致,認為“深改12條”中提到鼓勵券商增加權益類藍籌投資,預計股票投資規模占凈資本比重將有所增加。科創板引入券商跟投制度,龍頭券商的股權投資收益凸顯。據中性增長假設,2020年券商自營收入預增11%。
此外,券商還特別看好2020年資本中介業務的發展。招商證券鄭積沙團隊認為,科創板轉融通業務試點平穩運行,融券業務明年或有可能快速發展。華創證券非銀團隊表示,2020年市場盼平穩修復,券商資本中介收入預增5%。
對于2020年證券行業的發展,中信證券觀點總結為,由于傳統業務進入飽和階段,過度依賴人力和股本資金的傳統商業模式難以為繼。2020年商業模式將加速轉型,從通道型投行轉向產業投行和交易型投行,從經紀業務轉向財富管理,從通道資管轉向主動管理,從境內轉向全球。
馬太效應持續
龍頭券商最“受寵”
政策的利好與自身的發展使得券商的長期發展空間被看好。從市場反應來看,今年以來(截至11月20日)36家上市券商的平均漲幅為40.84%。目前來看,除天風證券之外,其余上市券商股價年內均有不同幅度上漲。紅塔證券、華林證券、中信建投年內漲幅均超過150%。
從2020年券商股的投資趨勢來看,證券行業馬太效應仍將持續,頭部券商及特色券商被一致重點關注。
天風證券夏昌盛團隊認為,2020年證券行業將迎來政策利好與業績改善,龍頭券商將直接受益。資本市場改革政策對于券商估值的提升有著較長時間的積極影響,長期看好證券板塊的投資機遇。行業平均估值1.91xPB,大型券商估值在1.1xPB-1.7xPB之間,行業歷史估值的中位數為2.5xPB(2012年至今)。
招商證券鄭積沙團隊則維持證券行業“推薦”評級,并表示,2020年證券公司政策和流動性兩大核心催化劑確定性都較為明朗。綜合考慮行業機會、公司資源稟賦和客戶基礎,以及對轉型機遇的把握能力,個股方面強烈推薦行業龍頭與特色券商。
興業證券非銀團隊表示,頭部券商受益行業變革及政策紅利確定性強。改革紅利有望繼續釋放,券商還存在較大業務開展空間。當前盈利能力改善帶來的估值修復已完成,未來改革紅利是否能夠給券商帶來估值溢價還需密切關注資金入場、直接融資市場擴容、交易規則松綁等諸多政策推進進度。不管是各業務發展趨勢還是政策紅利均更傾向于頭部梯隊。
中金公司也建議布局業務綜合穩健、受益資本市場改革更顯著的頭部券商。由于市場對政策變化更為敏感,預計券商在A股的交投活躍度和估值持續高于H股。興業證券非銀團隊給出的投資建議也同樣認為,政策催化行業估值,大券商具備配置價值。
23:37 | 金杯電工披露半年報 電磁線業務成... |
23:37 | 托普云農擬設立人工智能子公司 深... |
23:37 | 核心業務發力 國邦醫藥上半年凈利... |
23:37 | 小金屬相關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普遍... |
23:37 | 三大航司支持航旅縱橫開展機票直銷... |
23:37 | 山金國際擬赴港上市 持續推進全球... |
23:37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 |
23:37 | 沈陽廢除8項房地產政策文件專家:... |
23:37 | 杭州7月份土拍收官偉星房產溢價28.... |
23:37 | 中國IP玩具受追捧 企業加速“出海... |
23:37 | 奧來德:闖出OLED國產路 |
23:37 | 螞蟻數科發布金融推理大模型 助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