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資本市場躍升世界第二大市場,外資機構也加碼布局中國證券業。
2018年以來,多家外資機構向證監會提交設立外資券商或控股合資券商的申請。今年,有的外資機構在合資券商持股比例、更名等問題上邁出了一大步,部分新獲批的外資券商則正式開業。
拿下控股權只是開端,外資“鯰魚”將如何參與中國市場、能否改變中國證券業競爭格局等,也成為了業內長期關注的話題。
目前,外資券商發展仍處起步階段。多家機構有條不紊申請業務資質,但短期內拿下全牌照并非易事。另外,多數外資券商客戶基礎普遍薄弱,因此營業網點布局謹慎,未敢跑馬圈地全面鋪開。從長遠來看,業內預計外資券商將在財富管理業務、投行業務、衍生品業務重點布局,發揮“鯰魚效應”。
牌照限制影響業務發展
年內,多家外資券商在經營方面獲得新進展。星展證券與大和證券在今年年中陸續開業,另有外資機構在合資券商的持股比例上實現突破。
據了解,瑞信通過增資后成為合資券商的控股股東,今年6月該合資券商更名為瑞信證券。摩根士丹利通過持續的股權受讓后成為合資券商的控股股東,7月該合資券商更名為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有限公司。10月,高盛則獲批持有高盛高華證券所有股權,擬將高盛高華證券更名為高盛(中國)證券有限公司。
從業務牌照來看,外資券商的業務范圍在擴大,不同于此前合資券商僅可獲得投行單一牌照,目前新設的多家外資券商已有3~4張業務牌照。
具體來看,摩根大通證券(中國)與星展證券均獲批4塊主要業務牌照,包括證券經紀、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投資咨詢、證券自營業務牌照。大和證券(中國)獲得證券經紀、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自營三大業務牌照。
不過,3~4張業務牌照不足以支撐業務全面發展,多家外資券商正在加速申請更多業務資質,并在今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今年7月,北京證監局核準高盛高華證券增加證券經紀、證券投資咨詢、證券自營、代銷金融產品業務。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在2019年獲批時已有4張牌照,今年8月則拿下代銷金融產品牌照。同月,瑞信證券獲批增加證券經紀、證券投資咨詢、證券自營業務,公司還在申請基金銷售業務資質,以期為經紀業務客戶提供更全面的產品和服務。
在業內人士看來,外資券商在中國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現階段本土證券業的競爭格局不會有太大變化。深圳一家中型券商的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分析,“短期來看,外資券商拿全牌照還沒那么快。”他以創新業務為例,外資券商在衍生品業務上有較大優勢,但由于開展創新業務的條件依賴券商分類評級結果,因此外資券商在發展初期仍然受到牌照限制的掣肘。
根據今年證券公司分類評級結果,瑞銀證券、摩根大通(中國)、摩根士丹利華鑫、高盛高華、野村東方分別被評為A、B、BBB、BBB、B。
華東一名券商人士對本土券商發展抱有信心,“目前證券行業頭部效應加劇,本土大型券商通過并購重組做大做強,外資券商雖然有股東優勢,但很難顛覆本土格局。”不過,他預計外資券商會在部分細分業務上有突出表現。
謹慎規劃營業網點
外資機構具有全球資產配置能力,能為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包括家族財富規劃等。外資券商在中國落地后,財富管理表現被寄予厚望。盡管國內財富管理市場蓬勃發展,但外資券商仍面臨一些劣勢,比如客戶基礎薄弱。從營業網點布局來看,外資券商在網點設置上較為謹慎。
根據證券時報記者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截至目前,瑞銀證券網點數量相對較多,共有3家分公司及4家營業部;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有1家分公司;瑞信證券有2家分公司;新設的摩根大通證券(中國)和大和證券目前都僅有1家營業部。
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深圳分公司今年7月開業,是其繼上海、北京后的第三個網點,公司財富管理部執行總經理孫雷曾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的目標客戶是高凈值人群以及機構客戶,所以會在發達城市設立網點,后續可能會在杭州、無錫,廣州、成都等地區逐步布點。”
中泰證券非銀團隊稱,外資券商的交易、賬戶服務能力強,但渠道布局、客戶基礎薄弱。而網點渠道搭建成本高投入大,外資券商不具備成本優勢,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營業部網點的鋪開需要成本投入,審批、籌備、開業周期也會較長,外資更有可能定位于富裕零售客戶和高凈值客戶,在主要大城市開設精品網點與財富管理中心,而不會做渠道的全面鋪開和下沉,避免與本土券商正面競爭。
前述深圳券商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分析,外資券商的經紀業務打法與本土券商不一樣,所以在網點規劃上有差異。“目前傭金持續下行,如果外資券商也加入打價格戰,除非本身掌握大規模的炒股客戶群體,否則意義不大。外資券商主要面向中高端人群提供綜合財富管理服務,收費模式與本土券商收取傭金費的模式不同。”
經過多年積累,部分外資券商在經紀業務上已取得一定成績。證券時報記者從券商人士處獲悉,證券業協會上半年發布的《證券公司2021年上半年經營業績排名情況》顯示,瑞銀證券上半年證券經紀業務凈收入為2.79億元,行業排名第50名;瑞信證券凈收入為1.05億元,行業排名第75名。
新設的外資券商中,野村東方上半年證券經紀業務凈收入1332萬元,行業排名第98名;摩根大通證券(中國)凈收入為1056萬元,行業排名第101名。
股權融資沖向第二梯隊
投行業務是證券行業最早對外資開放的業務種類,部分外資券商通過長期的客戶積累,已逐漸形成各自擅長的領域。比如,高盛高華、瑞信證券、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在外資機構拿下控股權之前,以投行業務為主要戰略發力點,在中國市場持續深耕。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對承銷商業務進行的統計,截至12月8日,在定增業務方面,高盛高華證券承銷規模120.82億元,進入行業前15名;瑞信證券承銷規模48.57億元,在行業前30名以內。
在IPO方面,高盛高華證券承銷規模53億元,排名第21位;摩根士丹利證券承銷規模24.26億元,排名第32位。
新設的外資券商——摩根大通證券(中國)也有突出表現,今年以來IPO承銷規模為44.32億元,排名第23位;定增承銷規模55.64億元,排名第24位。
據了解,摩根大通證券投行部門已經完成多個產品的“第一單”,比如作為聯合主承銷商完成藥明康德的A+H非公開定向增發,作為分銷商完成郵儲銀行境內債券發行。摩根大通證券(中國)董事長樸學謙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最大的優勢在于集團實力,摩根大通集團的全球網絡和規模可以打造出一個獨特的生態系統,為客戶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境內和境外服務。
多名投行人士表示,外資券商在股權承銷上優勢顯著,比如定價能力、承銷實力。尤其是,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外資券商在跨境融資項目上經驗豐富,擁有較強的競爭力。
外資機構仍在排隊進場
隨著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進行一系列深化改革,外資機構看好中國證券市場,加速進入。
根據證監會公開資料顯示,花旗環球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此前向證監會遞交券商設立審批的材料,證監會已在12月2日接收上述材料。
這是花旗集團第二次進入中國證券業。早在2012年6月,東方證券與花旗共同投資組建中外合資券商——東方花旗證券,彼時東方證券持股66.67%。七年后,花旗集團從東方花旗正式退出,有消息稱主要因為花旗集團想拿下控股權,但談判未果。
除此以外,多家外資機構已經在證監會排隊等待審批。渣打證券(中國)有限公司于8月6日獲得證監會受理,是目前進展最快的一家。青島意才證券有限公司、法巴證券(中國)有限公司、日興證券有限公司提交的證券公司設立申請材料已獲證監會接收。
據了解,意大利聯合圣保羅銀行與青島國資聯手,申請設立青島意才證券,其中外資股東持股51%,聯合圣保羅銀行計劃不斷擴展在中國的投資。法巴證券(中國)有限公司的外資股東是法國巴黎銀行,該銀行在中國展業歷史悠久,早在1860年就已進駐中國。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則計劃設立日興證券,有望成為第三家在中國拿下券商牌照的日企。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