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孫翔峰
虎年前兩個交易日,不少投資者心情大起大落。2月7日大盤一片喜慶,2月8日則風云突變,當日滬指早盤震蕩下探,一度跌逾1%失守3400點,最終以0.67%的漲幅收盤,而創業板指數全天卻大跌2.45%。
多位市場人士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2年年初至今的波動,外因是重要的觸發因素,雖然很多投資者認為美聯儲加息已有預期,但收益率的調整對全球資金流向的影響仍然不可忽視。節前快速下跌造成的預期和交易負反饋需要時間修復,導致虎年開年市場震蕩顯著。但整體來看,持續的穩增長政策最終大概率會見到效果,企業盈利改善預期的落地終將推動A股市場V形回升。
高估值板塊拖累行情
2月8日A股行情跌宕起伏,上午各個板塊大幅下跌,午后滬指在金融等板塊的帶動下反彈走高,重返3400點上方,創業板指盤中則一度大跌超過4%。截至當日收盤,滬深兩市合計成交8788億元,北向資金凈流出8.17億元。
一些市場人士認為,當前的震蕩更多是春節前市場大幅調整的延續,并沒有更多新的負面因素誕生。
申萬宏源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勝指出,年初至今的波動,外因是重要的觸發因素,在通脹擔憂以及貨幣政策收緊的預期之下,十年期美債收益率上行接近1.95%,雖然很多投資者認為美聯儲加息已有預期,但收益率的調整對全球資金流向的影響是實實在在的。中國貨幣政策以我為主,能夠對沖不少相關影響,但邊際上的沖擊在港股和A股上還是有一些體現。
德邦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吳開達也認為,A股加速下跌主要是在春節前一周,當時是外部俄烏局勢緊張,海外股市大跌引發A股投資者恐慌,市場擔心春節期間出現“黑天鵝”,節前集中避險造成踩踏。而春節期間并未出現“黑天鵝”,海外市場表現良好,標普500的年內收益率從節前一度跌逾10%收窄至6%左右。虎年開始A股表現震蕩,主要是節前快速下跌造成的預期和交易負反饋需要時間修復。
近期,以新能源、CXO等為代表的高估值賽道股確實回調迅猛,給市場帶來了較大壓力。新能源龍頭寧德時代2月7日、8日分別下跌了2.22%、6.66%。
對此,王勝認為,“從行為金融的角度說,2021年年初美債收益率上行對當時高估值、擁擠板塊產生的沖擊讓投資者記憶深刻,當2022年再次面臨類似環境之時,投資者立即在學習效應之下賣出高估值股票。而高估值股票恰恰是機構投資者重倉,反而打亂了市場賺錢效應正循環,出現了波動。”
不過,整體來看,市場對于新能源等行業仍然持有相對樂觀的態度。
“賽道股確實存在估值高、預期透支、交易擁擠等問題,會出現大起大落的現象,但賽道股長期還是靠盈利消化估值。我們節前做過測算,以寧指數為例,在樂觀、中性、悲觀三種盈利預期增長路徑下,估值消化速度均較快,即使是悲觀情況,2022年同樣將消化至接近歷史中位數水平。”王勝說。
王勝也認為,2022年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方向的業績增長仍然較快,相較于其他行業仍有相對優勢,股價經過調整,微觀結構更加合理之后,相關公司的股價將再次迎來機會。
盈利改善推動A股回升
在虎年開始交易之前,對新年新行情有較高期待的觀點不在少數。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官陳果1月28日發表觀點稱,外部因素對A股的影響相對間接,短期利空有望出盡。此次美聯儲“一步到位”正式轉向了鷹派表態,在加息縮表的時點和幅度上其實并沒有超出市場預期,未來留給美聯儲再次加快貨幣正常化進度的時間和空間已經不多,美股市場波動也會牽制美聯儲加息縮表的速度和力度。另一方面,市場對此也已經有相當程度的反應,資金大幅快速流出而壓制A股市場表現的概率較低。
陳果認為,目前政策仍然留有充足空間,未來一個階段,內部環境將呈現邊際改善的趨勢。從歷史來看,因為非基本面因素被動減倉形成的急跌都不是賣點而是買點,因此A股大概率在節后迎來一定程度的反彈。
當下,雖然A股虎年“開門紅”后受阻,但是昨日滬指的V形反彈仍然反映出市場具有較大的向好動力,而很多市場人士對于市場的中長期走勢也仍然維持積極的觀點。
“我們一定要有信心,總體來看,A股機構化的發展趨勢仍是方向,波動性大方向還是收縮的,2022年年初的波動反而為2022年下半年的回升創造了條件。”王勝表示,2022年A股將V形反轉,上半年的波動之后,市場將“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他認為,上半年穩定經濟的政策將逐步見到成效。投資者在2012年經歷過類似的心路歷程,剛開始寬松的時候,投資者并未見到實際的效果,“不見兔子不撒鷹”,一直到2012年9月重卡、水泥、工程機械中觀數據大幅改善,情緒才開始有所緩解,并在2012年12月迎來見底反彈,滬深300指數全年上漲7.6%。換句話說,持續的政策最終大概率會見到效果,企業盈利改善預期的落地終將推動A股市場V形回升。
吳開達也指出,當下市場認為政策底已現,市場底將至。以史為鑒,A股歷史上出現底部的一般順序為“政策底-市場底/經濟底”。普林格逆周期調節階段,將穩未穩最磨人。政策穩到市場穩仍有時滯,M2已提速,作為先行指標,年后社融數據的公布是增強市場信心的重要信號。從大類資產表現來看,長端利率破了2.7%,轉債偏強,REITs新高,隱含了金融機構對于確定性增長的追捧。而股債性價比進一步改善,隨著穩增長更明確,分子預期趨穩,將輪動到A股,機會更多。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