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受疫情沖擊和監管繼續從嚴的影響,房地產市場被調控,融資類業務大幅壓縮,力推本源業務、標準化業務回歸的信托業顯然已處轉型發展的關鍵期。
近日,云南信托董事長甘煜就相關熱點問題接受了證券時報記者采訪。
轉型不能憑空轉
證券時報記者:近年來,隨著資管新規和配套政策逐步實施,信托非標式微,傳統融資類業務逐步萎縮,您如何看待信托業的轉型方向和路徑選擇?未來云南信托的重點布局領域和業務類型將會是怎樣的?
甘煜:信托轉型是必然趨勢,已成為行業、監管層的共識,再也不能沿用以前靠吃利差盈利的模式了。具體的轉型路徑選擇,取決于每家信托公司的稟賦和歷史傳統優勢。
從云南信托的特點來看,目前公司資本實力有限,這決定了我們不會把融資類信托業務作為發力的重點。地產、政信等業務也一直不是我們的重點,因此介入較少,這也不是云南信托的既定優勢所在。
云南信托在某些細分市場領域有很多努力和較深入的探索,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積淀,甚至在部分細分領域可能暫有一定先機,加之我們以科技為業務提供賦能支持(比如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證券投資信托等),云南信托具備了轉型的起點。
轉型,不能憑空轉,看似美好的事物,未必適合我們。
在業務的梳理方面,我們做了一些思考:第一類是基石型業務,對公司的基本生存具有支撐作用,是保證公司轉型期穩定推進的基石,對這些業務,我們要提供必要的保障。第二類是戰略型業務,要在資源投入上進行重點考量,比如我們希望重點發力的證券投資業務。同時,消費金融業務也是我們看好的,因為國內雙循環下,尤其是內循環的重要性,將大大加速消費趨勢。而財富管理業務也是我們要持續跟進、重點培育的。第三類是機遇型業務,雖然這些業務出現了一些好的苗頭,但還看不太清楚能否作為支持我們未來戰略發展的方向,只能“邊打邊看”。比如不良資產處置、養老市場等相關業務,需要繼續觀察和評估。
證券時報記者:您如何看待今年信托業產品密集爆雷、兌付危機不斷出現的情況?同時,疊加信托產品收益率持續走低,未來該如何恢復高凈值客群對信托產品的信任?
甘煜:經濟下行期,信托項目爆雷增多,某種程度上說明信托業之前的展業模式存在問題——沒有風險定價能力,沒有真正的收益-風險曲線,不能真正就風險的高低進行準確、客觀、科學評估。當然,把爆雷(原因)簡單地歸結為信托是天生的、必然的壞孩子,這有失客觀。
在經濟下行階段,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加上外部疫情的突然沖擊,信用風險大概率會出現集中暴露、爆發的趨勢,而且信托爆雷具有很強的新聞性,因為信托以單個項目制運營為主,既不能像銀行間接融資那樣具有天然的資金池緩釋效果,也不能像券商那樣可以市場化地通過凈值化產品及其運營操作,減少其與投資者之間的張力關系。
增資引戰進行中
證券時報記者:多家信托公司完成了引戰工作,云南信托在增資擴股方面有何新進展?
甘煜:由于與相關方簽訂了保密協議,關于引戰的很多細節,我們目前不便對外透露。增資確實是云南信托必須面對的一個重大問題。資本實力對于信托展業影響巨大,比如,凈資產低于30億元的信托公司無法與保險公司開展很多業務層面的合作。銀信合作方面,銀行內部風控標準也對信托資產實力有很高要求(屬于準入的硬杠桿指標)。更重要的是,監管部門即將推出針對信托公司的資本充足管理辦法,在這一情境下,信托公司面臨的資本充足壓力會顯著增強。
做大資本實力,突破金融機構合作的瓶頸障礙,是我們一直在考慮的問題。引戰是解決該問題的一個可選項。在實際操作層面,面臨相互選擇問題。一方面,引入戰略投資者,必須符合監管要求的各類嚴格指標,這會將一批潛在意向者排除在外;另一方面,云南信托作為持牌金融機構,不歡迎“門外的野蠻人”。意向對象不能只是有錢即可,其入股的動機也是我們考量的重點,“非誠勿擾”。
當然,對方也會權衡考慮我們的情況。在嚴監管形勢下,他們要對信托牌照的定價做出自己的判斷——對于信托牌照的估值,不同投資者可能會有分歧。有的人會認為,信托跨領域投資的基本制度紅利,沒有因為嚴監管而改變,大浪淘沙,牌照價值將彌足珍貴;有的人則認為,泛資管競爭形勢下,信托與其他資管主體的競爭優勢被拉平了。此外,潛在的戰略投資者可能認為,小信托公司更有活力和發展空間,但有的投資者會認為,小信托公司面對競爭的生存壓力更大,形勢更嚴峻。
擁抱金融科技
證券時報記者:云南信托最新年報顯示,公司的使命是“用科技讓金融更簡單”,愿景是“成為卓越的科技金融服務平臺”,請您談談公司設定該使命和愿景時的市場環境和初心。
甘煜:云南信托不是為了趕潮流才提出這些使命和愿景。基于股東背景,我們早在2003年左右,就在證券投資市場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創新實踐。當時大多數信托公司都在做類信貸業務,我們已開始參與資本市場服務,隨著業務量的增加,估值、清算、托管等一系列環節對IT系統提出了新的較高要求,促使我們加大科技、IT系統的投入,這大幅度提高了云南信托在證券投資信托領域的后臺科技支持、服務能力,多年的摸索也轉化為很多銀行合作伙伴對我們的認可。
2014年,我們加大轉型力度,醞釀推進了普惠金融布局,尤其是積極探索了消費金融業務,由于該業務對獲客和風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加大了科技力量的支持,自主研發了IT風控系統。
擁抱金融科技,既是源于我們這些歷史積淀,也是我們真正發自內心的選擇。有了這些科技氣質、底蘊,也讓我們在加大科技賦能方面,提振了更多信心。在與一些科技先鋒乃至科技巨頭進行合作時,雙方理念也就更容易契合。但是,我們不是要將自己定位為科技公司,而是保持信托初心,基于金融的基礎屬性,增強科技力量,致力于將云南信托打造為泛金融機構的優秀服務商。
消金生態圈足夠大
證券時報記者:大的銀行、頭部金融機構如果大力進軍消費金融領域,是否會給信托公司的消金業務產生強大的競爭壓力?
甘煜:以銀行的信用卡業務為例,長尾客群非常多,但要提供服務的市場容量也很廣闊,這不是一兩家銀行能覆蓋的。頭部金融機構在進軍消金業務領域時,試錯成本很高,在市場機遇的捕捉方面,未必能強于小金融機構。而且,一旦為了獲客(客群下沉)而降低不良率的容忍度,其不良資產可能大幅提升,這對頭部金融機構來說,有可能成為一個嚴峻的挑戰。總體而言,消費金融領域是一個生態圈,不同的金融主體在其中有不同的生存定位和競爭法則。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