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兩市首份2022年中期業績快報出爐。7月3日晚,處于風波中的南京銀行披露了《2022年半年度業績快報》。報告顯示,上半年南京銀行實現營業收入235.3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2.95億元,同比增長16.2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1.5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6.96億元,同比增長20.06%。
6月29日晚,南京銀行發布一則董事、行長辭任的公告,宣布公司董事、行長林靜然因工作需要、另有任用,于2022年6月29日向公司董事會提交辭職報告,辭去公司董事行長、財務負責人等職務。公司行長職責暫由董事長胡升榮代為履行。行長離職公告發布后隨即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公司股價波動的同時,還有券商分析師在社交媒體就南京銀行的一些判斷與風險提示發表言論,深陷輿論漩渦的南京銀行一度登上微博熱搜。
7月4日,ETF納入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以下簡稱“互聯互通”)正式啟動。滬港通、深港通和港股通分別有53只、30只和4只ETF產品納入。
“將ETF納入互聯互通,拓展兩地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實現內地與香港市場的進一步融合,有助于我國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和香港市場穩定發展。”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內地ETF納入互聯互通后,豐富外資可投資品種,提高其投資便利性,將為內地ETF市場帶來更多增量資金,微觀結構的改善也有助于ETF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與此同時,內地資金購買港股通ETF,也會切實助力港股市場穩定。更為重要的是,ETF納入互聯互通,還可以提高人民幣資產對外資的吸引力,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自6月1日以來,車輛購置稅新政已實施一個多月,《證券日報》記者實地走訪了北京幾家汽車銷售4S店。7月3日,北京剛剛下過陣雨,記者觀察到,多家4S店銷售展廳中前來咨詢、試駕、提車的消費者數量并未因為天氣的影響而減少,不少消費者都向銷售人員咨詢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
在一家紅旗汽車4S店內,銷售人員將整車落地價的構成打印出來,詳細向有購車意愿的客戶介紹讓利幅度,其中就包含車輛購置稅減半征收后客戶能夠享受到的優惠。
【證券時報】
今年上半年已經收官,公募基金發行市場冷淡,無論是產品數量還是規模,新基金發行均大幅萎縮。值得注意的是,持有期主動權益基金的整體發行比例卻有大幅提升,是基金發行市場為數不多的亮點。
持有期基金即申購基金后必須持有一定期限后才能贖回,不同時間買入的份額會逐筆鎖定,國內該類基金的產品形式最早出現在2018年,目的是培養投資者長期持有的習慣。從國內公募基金發行的持有期產品來看,持有周期長則有7年,短則有7天,一年持有周期的產品居多。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新能源行情在A股走強,已使得具有相關研究員背景的基金經理成為稀缺之物,新能源主題基金幾乎清一色采取“新老”搭配的雙基金經理策略,而這些新人大多擔任基金經理不足兩年,但都具有行業研究背景。
對此,多位基金公司投研人士坦言,基金經理的能力圈和業績來源主要建立在基金經理早期的行業研究上,老將大多與消費、銀行、地產等傳統行業相關。新基金經理霸屏的背后,得益于最近幾年才設置的新能源研究員,這些研究員開始被提拔為基金經理,一些相關基金采取“新老”搭配,也是以新人的研究背景彌補老將的能力圈。
4月6日,一位曾經風格凌厲的公募老將發行的新基金宣告成立,但對于新產品,基金經理在接受采訪時稱,自己希望做到不排名、控回撤、穩幸福、長相伴四大要求,在新基金成立后的6個月建倉期內,倉位上不受限制,主要基于一種安全墊形式來做,所以可以當作一個絕對收益型產品,待前期安全墊有了一定積累后,會逐漸在倉位上提升。
從基金凈值來看,該基金在4月6日至6月2日近兩個月時間里幾近空倉,每周的凈值漲跌幅僅有0~0.03%的微小波動,直到6月10日以來,基金凈值才出現了超過0.1%的周漲跌幅,雖然波動仍然很小,但相比前兩個月明顯放大,基金經理或出手建倉了權益資產。
【上海證券報】
去年10月,銀保監會印發《意外傷害保險業務監管辦法》規定,在辦法發布前已經審批或備案的意外險產品不符合相關規定的應于2022年6月30日前完成整改。這意味著,所有的意外險產品于7月1日起都要符合辦法要求。
根據辦法規定,保險期限一年及以下的個人意外險和團體意外險平均附加費用率分別不能超過35%和25%。據上海證券報記者了解,意外險費用率過高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傭金畸高。
回望5年前:2017年7月3日,債券通“北向通”正式啟航,海外資金進入中國境內債券市場的一條新渠道“橫空出世”。
5年間,中國境內債券市場張開更大懷抱,在制度層面不斷推陳出新,對外開放取得長足進展。這一歷程中,債券通作為我國境內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推進器”,吸引了大量境外投資者入市,參與并分享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的發展機遇。
7月3日晚,新五豐公告稱,公司間接控股股東湖南省現代農業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擬籌劃戰略重組事宜,重組方案尚未確定。公司表示,上述事項不涉及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不涉及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變更,公司及間接控股股東現代農業集團將根據上述事項的進展情況,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同日,華升股份公告,公司于7月2日收到間接控股股東湖南省國有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通知,獲悉湖南省國有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擬籌劃戰略重組事宜,重組方案尚未確定。截至目前,上述事項不涉及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不涉及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亦不會對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構成重大影響。
【中國證券報】
今年以來36家公司重要股東計劃增持金額均超1億元 210家上市公司披露股東增持計劃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與往年相比,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增持計劃落地速度加快。從設置時間來看,與以往上市公司重要股東計劃增持時間為1年或6個月不同,今年以來,包括普聯軟件、弘業股份、金三江等在內的不少公司重要股東增持時間設置為3個月。
從增持速度看,今年以來,“閃電式”增持頻頻出現,不少上市公司披露增持計劃后,增持行動隨即落地,多家大市值公司、行業龍頭公司獲“真金白銀”增持,起到了很好的市場表率作用。
同日,比亞迪公告,截至6月13日,公司通過回購專用證券賬戶以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累計回購A股股份551.10萬股,用于員工持股計劃的股份回購方案已實施完畢。
因推出“0元購”,比亞迪此次員工持股計劃曾引起市場高度關注。4月下旬,比亞迪公告稱,公司擬以18億-18.5億元回購股份,回購價不超過300元/股,回購的股份將全部用于實施公司員工持股計劃。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員工持股計劃受讓價格為0元/股,即參與對象無需出資。
五部門:促進消費品工業加快邁上中高端 到2025年打造200家百億規模知名品牌
工信部等五部門日前聯合印發《數字化助力消費品工業“三品”行動方案(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在紡織服裝、家用電器、食品醫藥、消費電子等行業培育20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打造200家百億規模知名品牌。更好滿足和創造消費需求,增強消費拉動作用,促進消費品工業加快邁上中高端。
《方案》提出,到2025年,企業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應用電子商務的企業比例均超過80%。要創建50個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特色鮮明、輻射力強的“三品”戰略示范城市,培育50個數字化服務平臺,推廣300個示范帶動作用強的應用場景典型案例。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