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貨銀對付改革12月26日正式實施 擴大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
為進一步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建設“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中國證監會于今年年初啟動貨銀對付(DVP)改革,修訂《證券登記結算管理辦法》。12月16日,證監會表示,目前改革各項準備工作已全部就緒,將于12月26日正式實施。
同日,中國結算發布《關于貨銀對付改革正式實施并進入過渡期的通知》(簡稱《通知》)表示,貨銀對付改革自12月26日正式實施并進入過渡期,過渡期6個月。各結算參與人于12月24日前做好業務和技術上線準備,確保DVP改革平穩落地、順利實施。
新冠口服藥被視為在新冠疫苗、中和抗體治療以外,對抗新冠病毒的“最后一塊拼圖”。而近日,多家上市藥企相繼披露了自研新冠藥物的臨床進展。
12月15日,廣生堂發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研發的新冠口服小分子藥物GST-HG171于近日獲得啟動II/III期臨床試驗的倫理委員會審查批件。此外,悅康藥業、華潤雙鶴、石藥集團等藥企也先后拿到自研新冠藥物的臨床試驗批文。
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有望超5% 向好趨勢中哪些領域值得布局?
12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11月份,國民經濟保持恢復態勢,投資規模繼續擴大,市場價格總體平穩,新動能持續成長,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經濟社會大局穩定??偟膩砜?,11月份國民經濟頂住國內外多重超預期壓力,保持恢復態勢,總體運行在合理區間。
受訪業內人士普遍表示,隨著疫情防控優化措施落實落細,穩經濟各項措施顯效,經濟有望繼續恢復。在經歷“脈沖式”沖擊后,中國經濟回穩向好的基礎將更加牢固。種植業、高技術制造業等領域數據亮眼,其中蘊藏著投資機會。
【證券時報】
12月16日,賈躍亭旗下FaradayFuture(下稱“FF”)召開業務更新全球投資人會議,這也是剛上任18天的FF全球CEO陳雪峰首次正式亮相。
在當天的會議上,FF宣布了首款車型FF91Futurist量產交付計劃以及融資進展,按照該公司最新表態,這款車將于2023年3月底量產,4月交付。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二十大報告同時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近日,多位保險資管業人士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解讀保險業如何從服務國家戰略、經濟社會發展、民生保障等方面,充分發揮保險長期資金優勢,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本周,北上資金先抑后揚,合計凈買入56.65億元,連續第6周加倉A股。分市場看,加倉重點仍在深市,深股通獲得52.96億元凈買入,滬股通則只凈買入3.69億元。
醫藥生物行業本周獲得25.84億元凈買入,一枝獨秀;家用電器行業獲得14.81億元加倉,電氣設備、汽車、通信、傳媒等行業也獲得超億元凈買入?;ぁC械設備兩個行業被大幅凈賣出逾20億元,采掘、有色金屬、建筑裝飾等行業則被凈賣出超億元。
【上海證券報】
“分化”已成為今年基金業績的關鍵詞。主動權益基金首尾業績之差超過105個百分點,雖然萬家基金黃海奪冠已沒有多大懸念,但這場年度業績排名戰仍然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有人仍在奮起直追,爭取躋身前十名。距離2022年結束還有最后10個交易日,基金經理“鉚足了勁”,多只基金獨門重倉股頻現異動,有的基金經理則對持倉結構進行了微調,基金業績最終排名如何尚未可知。
從主動權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偏股混合、靈活配置、平衡混合)整體業績來看,截至12月15日,主動權益基金今年以來平均虧損17.66%,九成以上基金今年未能實現正收益。
周五,A股三大指數全線走低,滬指低開翻紅后再次回落,創業板指則一路下挫。市場賺錢效應依舊圍繞抗病毒方向展開,醫藥板塊持續活躍,其中熊去氧膽酸、新冠藥物概念股漲幅均超4%。
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報3167.86點,下跌0.02%;深證成指報11295.03點,下跌0.56%;創業板指報2373.72點,下跌1.06%。滬深兩市合計僅成交7614億元,繼續處于低迷狀態。北向資金全天凈流入43.62億元,為連續3個交易日凈買入。
今年4月,遼寧發行了135億元中小銀行專項債,募集資金用于補充丹東銀行、營口銀行、阜新銀行、朝陽銀行、葫蘆島銀行等5家中小銀行資本金。2021年5月,遼寧也曾發行100億元中小銀行專項債,用于新設省級城商行——遼沈銀行資本金出資,兩次專項債募集資金均由遼寧金控間接注入到相關銀行。
為幫助中小銀行改革化險、多渠道補充資本,中小銀行專項債于2020年首次推出。當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合理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隨后,財政部安排2000億元專項債券額度,支持20個地區的中小銀行補充資本。
【中國證券報】
保持經濟平穩運行至關重要、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關于明年經濟工作重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一系列重要定調。
業內專家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一系列要求、作出一系列部署,為做好2023年經濟工作提供了指導和遵循,特別是會議對擴內需、穩預期、穩定房地產、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等的強調,回應了社會關切,有力凝聚了穩增長共識和信心,為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創造有利條件。
“隨著優化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續落實,穩經濟各項政策效應逐步釋放,我國經濟增速有望持續回升。”12月16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就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有關情況答記者問時表示,我國經濟經受住了超預期沖擊因素的影響,展現出較強韌性和潛力,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就業、物價基本平穩,經濟回穩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是穩經濟促增長的重要支撐。“在房地產開發投資明顯下滑的情況下,基礎設施投資、制造業投資有力支撐了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前三季度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26.7%,對穩經濟、調結構、補短板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表示。
數據顯示,截至12月16日,今年以來已有1125家上市公司實施回購,合計回購金額達1005.94億元,其中212家上市公司回購金額超1億元。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回購潮涌。數據顯示,截至12月16日,今年以來已有1125家上市公司實施回購,合計回購金額達1005.94億元,其中212家上市公司回購金額超1億元。
分析人士認為,整個市場出現大面積的上市公司回購,說明目前整個市場的估值水平處于較低狀態。當前經濟和盈利修復預期持續、流動性偏寬松、內外政策偏積極,今年大概率有跨年行情。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