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賀王娟
9月25日,國內外黃金價格再攀新高。截至記者發稿,國際市場,倫敦金現報2655.03美元/盎司,盤中最高漲至2670.54美元/盎司,年內漲幅接近30%;國內市場,SHFE黃金報598.36元/克,盤中一度觸及601.88元/克,年內漲幅約23%。
基礎金價高企之下,各大黃金品牌價格也紛紛走高。金投網數據顯示,9月25日,周大生、周生生、周大福等黃金品牌飾金價格已站上770元/克高點,其中周生生價格最高為778元/克,較其年初626元/克的價格,上漲24.28%。
消費旺季黃金品牌加大促銷力度
即將進入國慶長假黃金珠寶飾品也迎來了消費旺季,高位金價之下是否會抑制消費者的消費熱情?《證券日報》記者通過走訪北京地區多家黃金珠寶店鋪了解到,目前黃金市場消費冷清,消費者多以婚慶剛需消費為主,且伴隨著結婚率的下滑,也影響了黃金飾品的銷售額。
“基礎金價不斷上漲,也傳導到了終端價格,”菜百股份董秘李沄沚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市場黃金消費需求下降的趨勢仍未扭轉。進入“金九銀十”的消費旺季,在金價高位之下,包括菜百股份在內的各大黃金品牌也都積極應對市場,例如加大營銷宣傳、促銷力度等方式來提振黃金飾品消費。
記者注意到,在金價高企之下,周六福推出對克重黃鉑金克減120元,標價類黃金有不同折扣優惠,此外,潮宏基、周生生、周大生等品牌均有不同力度的克減折扣優惠,整個活動時段覆蓋九月至國慶假期結束。
盡管各家黃金品牌克減力度不小,但在記者走訪期間,有門店銷售人員對記者表示:“婚慶的購金需求一般是提前一年或半年購買,或是提前一兩個月,目前金價高企,黃金飾品銷售情況表現不佳,但近期投資和回收的情況相對表現較好。”
萬聯證券大消費行業分析師李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國慶假期的臨近,婚慶、節日送禮等需求增加,黃金消費迎來旺季。而此時黃金價格的高位上行可能會讓部分消費者減少對金飾的購買或者選擇K金和其他貴金屬等作為替代品。
在李瀅看來,自2024年年初以來,受居民儲蓄意愿高漲以及黃金價格快速上漲等因素的影響,當前消費者對于金飾的態度更為謹慎。
黃金珠寶上市公司積極應對市場
中國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我國黃金首飾消費量為270噸,同比下降26.68%。金價的高位上漲抑制了黃金首飾的消費量,且當前該消費趨勢仍未得到改變。同時金價的劇烈波動也加大企業的經營難度。
李瀅告訴記者,若金價持續上漲,企業的采購成本將會隨之增加,而面對謹慎觀望的消費者,部分企業可能會采取折扣的方式出售商品,致使成本的上漲無法有效消化,最終導致利潤率下滑。
目前各大黃金品牌經營模式主要分為直營和加盟模式兩種模式,李瀅表示,直營模式受金價上漲的影響更大,主要是由于成本上升帶來的成本控制壓力和庫存管理難度加大,資金占用的壓力也會隨之加劇。但同時,若原材料成本的上漲能夠有效傳遞給下游消費者,比如部分企業通過創新產品的設計和工藝吸引消費者,降低消費者對于金價的敏感度,則直營模式下企業的利潤彈性更大。
面對金價不斷攀高,市場消費需求減弱,各大黃金珠寶上市公司也積極采取措施應對并采用穩健的經營方式來謀求長遠發展。
例如萊紳通靈表示,受金價急升影響導致消費者購買力減弱,上半年黃金首飾的整體銷售不如預期,但未來仍會積極拓展黃金業務領域,繼續走差異化路線發展,重點加大鑲嵌黃金、IP黃金產品的研發力度,利用其較高的利潤空間來保障公司在黃金銷售領域的穩定收益。
老鳳祥也表示,公司將繼續推出相應支持措施,希望通過相關措施的落地促進經營穩定,包括促進新品開發、廣告投入等,以鼓勵加盟商和經銷商進行市場拓展,同時公司采用上海黃金交易所提供的交易工具、商業銀行的黃金租賃和遠期等相關業務,努力降低金價波動帶來的風險。
在李瀅看來,飾金市場短期仍將面臨一定的壓力,而金幣、金條等投資型產品的需求可能將繼續增加。黃金珠寶品牌商仍需通過創新產品設計、靈活管理庫存和定價等策略來應對挑戰,持續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并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運營效率。
(編輯 孫倩)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