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彭妍
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范圍由“四地四機構”擴大至“十地十機構”之后,新發產品也在陸續上線?!蹲C券日報》記者了解到,工銀理財發行的養老理財產品于3月24日在10個試點城市發售。之前的3月23日,建信理財發行的養老理財產品也已在10個試點城市發售。加上已在售養老理財的光大理財和招銀理財,至此4家首批試點機構的養老理財產品已全部在10個城市開售。
記者從北京地區部分銀行了解到,新發的養老理財一亮相即獲得消費者青睞。“由于養老理財風險較低、業績比較基準高,所以買的客戶特別多,各年齡層的客戶都有。”多家銀行客戶理財經理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有的產品由于銷售火爆,募集期未滿就結束了募集。
養老理財試點擴容后
5只新產品開賣
養老理財試點擴容以來,已有來自4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5只產品在全國10個試點城市發行。值得注意的是,工銀理財在1個月內發行了兩期養老理財。
3月24日,工銀理財發布了養老理財試點產品“頤享安泰固收類封閉養老理財產品”。據該行的客戶經理介紹,這是由工銀理財發行的第二只養老理財試點產品在10個試點城市同步發售。
《證券日報》記者從建行多位銀行客戶經理處獲悉,建信理財在3月23日發布了養老理財試點產品“安享固收類封閉式養老理財產品2022年第7期”,該產品一經推出,就受到當地投資者的歡迎。
“此次建信理財在全國10個試點城市募集資金總規模100億元,截至3月23日下午,北京地區的募集額已超4億元。”建行北京某支行客戶經理向記者表示,購買的客戶非常多,按照目前情況來看,估計2天時間就能募集結束。
“這款產品投資風格穩健、風險較低、利率高,所以購買者覆蓋了各年齡層的客戶。”該網點客戶經理說。
招銀理財相關工作人員也表示,近期推出的養老理財產品銷售情況較好,前不久發售的一款養老理財由于提前達到了募集規模,募集期未到就已結束。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擴圍后新發行的養老理財試點產品與首批試點產品并無實質差異。在起投金額、產品期限、業績基準、投資標的、投資策略、風險評級、費率結構等方面與該公司此前發布的首批養老理財試點產品基本保持一致。
專家表示短期市場波動
對養老理財影響不大
近期,銀行理財產品“破凈”現象頻發,引發了市場廣泛關注。在此背景下,市場也普遍關心養老理財試點產品是否會受到影響。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需要客觀理性看待近期銀行理財產品“破凈”現象,一方面,全球市場遭遇黑天鵝事件沖擊,市場波動加劇;另一方面,“破凈”并不意味著是投資者的最終收益。投資者選擇理財產品或其他金融資產,需要縱向、橫向比較資產波動與收益情況,選擇與自身風險、收益相匹配的金融產品。
中國理財網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存續養老理財產品共有12只,另外,2只養老理財產品正在銷售中。存續的12只養老理財產品中,目前有2款產品的凈值已跌破1元。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大部分養老理財產品都設置了五年的封閉期,所以綜合來看,短期波動對養老理財產品影響不是很大。
周茂華表示,由于養老理財產品特殊屬性,對產品收益穩定性與安全性方面要求更高;相對于普通理財產品,養老理財試點產品收益相對穩健,期限長,產品設計、風險管理、投資策略、信息披露要求更為嚴格。從我國人口結構變化,國內養老第三支柱發展相對滯后一些,未來養老理財產品的市場需求潛力仍大。
在明明看來,養老理財產品投資目標是在長期投資中獲得穩健收益,短期內資本市場的波動可能促使投資經理選擇一些避險類資產,但是長期來看,養老理財產品的投資策略不會因為資本市場的短期波動而發生較大變化。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銀行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楊海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預計后期參與試點的養老理財產品在產品設計上會堅持現有的長期限、高業績基準、長期資產配置取向、中低風險等級策略,并通過提前贖回機制等提供必要的流動性。此次階段性“破凈”,對養老理財試點機構而言,有一定的風險提示作用,預計后期會進一步強化風險抵御機制安排。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